鼓楼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 建设的实践与启示

2018-07-06 10:20邹婷
祖国 2018年9期
关键词:鼓楼区公共文化启示

邹婷

摘要:鼓楼区白云亭文化艺术中心于2014年成立,它高标准定位,以普通老百姓为对象,遵循政治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采取了外包管理模式,以公益类文化建设扩大了鼓楼区文化事业的社会影响力,成为了鼓楼区公共文化建设的重要标杆旗帜。

关键词:公共文化 鼓楼区 启示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是我国城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2013年,新鼓楼区成立后,区委区政府决定加快建设文化强区,其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科学规划建设公共文化设施,以满足老百姓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本文以鼓楼区地标性文化设施——白云亭文化艺术中心展开调研,通过对文化艺术中心的现状进行系统分析,为今后鼓楼区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提供参考。

一、白云亭文化艺术中心基本情况

白云亭文化艺术中心(以下简称文化艺术中心)是江苏省区县级规模最大的公共文化惠民设施,也是新鼓楼区成立后首个完工开放的重点工程。艺术中心位于鼓楼区惠民路以东,二板桥以西,白云亭路以北的L形地块中,地理条件优势,是在干货市场老建筑基础上改造而成,2014年9月正式使用。艺术中心总建筑面积约2.5万平方米,由区文化馆、区图书馆、区城市展览馆三馆组成,各馆面积均为8000余平方米。

文化艺术中心是鼓楼区最大的惠民项目,所有的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和产品都是公益性的,公共文化服務的综合效能非常明显,可以用三个“好”来形容,即:软硬件建设好、服务能力好以及历史文化保护利用好。

(一)软硬件建设好

硬件设施主要表现为总体面积大,2.5万平方米,里面各个场所的配套设施都是一流。软件方面,它形成了一个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里面的文化信息资源是全民共享,即利用区文化馆、区图书馆总分馆制度逐步实现的,也是“1+13+x”体系化工程。1就是1个总馆(区文化馆、区图书馆),13是13个街道分馆,X是X个社区文化站和图书室。把社区文化站、图书室、13个街道分馆与总馆的资源整合,建成了以区级中心为龙头、街道为骨干、社区基层服务点为主体的文化共享工程三级服务网络,实现数字化统一管理。还有图书馆“一卡通”建设,利用区图书馆现有数字资源,把南京市图书馆采购的大量电子书、期刊、数据库纳入到共享工程的资源库中,让老百姓更直观的了解文化共享工作的资源内容,快捷方便的读取信息。

(二)服务能力好

文化艺术中心以文化设施为载体,开展了许多丰富多彩的文化惠民活动。比如邀请了著名作家叶兆言,南京电视台18频道著名主持人“老吴”带来精彩讲座,举办了四届戏曲票友大赛,“幸福鼓楼”2017新年音乐会等。2015年,艺术中心打造了全省第一个公益惠民,以戏剧教育为主题的特色文化平台——白云亭公益剧坊。这个剧坊与高校合作,给大学生一些展示的舞台,同时与专业团队合作,如省市演艺集团、上海爱乐乐团、开心茶馆等团队合作,每周为老百姓免费演出文艺节目,每次演出都场场爆满,门票常常“一票难求”(门票都是免费赠送),多家新闻媒体多次对该剧坊的文化惠民服务进行专题采访和跟踪报道。文化艺术中心还走出大门,先后到学校、社区、部队、福利院等地,让20多万人在家门口享受到了公共文化服务。这些活动都受到了老百姓的欢迎和好评。

(三)历史文化保护利用好

针对全区不可移动文物的保存现状,持续实施非遗文物保护战略,区图书馆和文化馆加强了对不可移动文物普查登记和宣传工作。区图书馆邀请了江苏省古籍保护中心主管专家甄别普查馆内现藏古籍图书,请金陵科技学院古典文献专业的老师协助进行分类、统计、加工。据统计,目前馆藏民国文献56部,成文1196册、古籍156部,成文2139册。艺术中心也利用“文化遗产日”,每年举办宣传活动,连续举办了3届文化遗产日活动,各类陈列展演、论坛讲座等系列宣传活动数场,累计参与人数达2万余人次,社会效益比较明显。

二、白云亭文化艺术中心的重要意义

作为江苏省省会城市,南京以经济发展快、投资环境好、综合实力强闻名,近几年南京市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高度重视,出台了关于文化建设“1+5+1”文件体系,尤其是《中共南京市委关于加快文化建设,提升文化实力,打造独具魅力的人文都市和世界历史文化名城的决定》正式印发,标志着全市文化建设进入升级模式。在此背景下,鼓楼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引,让全区老百姓实现“精神共振”和“文化共享”成为区政府追求的目标。鼓楼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所产生的人文氛围,特别有利于文化建设、发展与创新。2013年,新鼓楼成立后,鼓楼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大力培养老百姓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决定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上有所突破,建造一座文化艺术中心,邀请老百姓共享文化大餐。

新鼓楼区请来了世博会中国馆设计师精心设计,把原有的农贸市场改造成一个文化艺术中心,经历9个月时间,投资了1.6亿元的白云亭文化艺术中心在2014年9月正式亮相。它担负的使命是为鼓楼区130多万的老百姓提供最好的精神食粮,很好的发挥了以文化塑人、育人、励人的功能价值,产生了比较大的社会影响力。近几年,文化艺术中心成功举办了数场文艺汇演、音乐会、话剧演出、京剧专场演出,承办了各种类型的主题展、书画展以及高端文化艺术展,共服务人数约465000人次;承担街道社区团队排练活动1290场次;开设免费艺术培训辅导课248节,培训人数7800多人次;区图书馆共接待读者25.8万人次,外借图书78231册;组织专题公益讲座35场。它被省市有关部门授予南京市首家“文化惠民再出发”示范点、南京市公共文化服务十大品牌、江苏省首家戏剧教育体验和演出平台等荣誉称号。文化艺术中心也受到省、市,乃至中央领导的重视,民政部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司司长徐立、民政部民间组织管理局局长助理杨军林等领导前来观摩,可以说每一任省市主要领导一上任都会很快到文化艺术中心来参观,现在白云亭文化艺术中心已经成为了鼓楼区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地标。

三、白云亭文化艺术中心的经验分析与启示

在加强鼓楼区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实践中,白云亭文化艺术中心是一个新的模式,也是一个成功的案例,它在为老百姓提供公共文化服务过程中注重了文化的孵化、传递和教育功能,可以得到几点具有普遍启示意义的体会。

(一)重视对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投入

一个地方的发展,经济为“形”,文化为“神”,光有经济没有文化,那是“有形无神”,只有二者同步发展,才叫“形神兼备”。 这些年,白云亭文化艺术中心在发挥以文化人的社会价值上取得一定的成绩,这与区委、区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是分不开的。鼓楼区在白云亭文化艺术中心建设选址上下了很大功夫,把原本具有经济效应的黄金商业地段建成了公益性的文化艺术中心,对设施建设进行科学布局,没有大拆大建,只是在农贸市场建筑基础上进行改造,而且每年还投入大量的资金来管理;在内部体系化建设方面,统一了区级资源,把原先单一的文化馆、图书馆等公益性机构连成体系,形成了有固定设施(白云亭文化艺术中心)、流动设施(流动图书车)、数字服务设施(一卡通建設)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格局,还在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给予了一定的支持,坚守了文化阵地。

(二)重视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建设

公共文化服务没有相应的内容保障或内容保障不到位,就好比无米之炊。为什么白云厅公益剧坊每期的文化活动都出现场场爆满现象,为什么区图书馆每日接待读者可达1000人次,双休日和假期,尤其是暑假,读者数量不减反增,反观有些地方的图书馆或文化馆却是门庭冷落,工作人员比利用者还多?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公共文化服务有没有可供选择、足以吸引人利用的内容。举个例子。国际图联2001年发布过一个公共图书馆的“采购率”标准(见下表),

公共图书馆采购率标准

按照公共文化服务机构运行的规律,不管资源载体、形式有什么变化,资源保障达到“临界标准”,所做的投入才是有效的;如果达不到,所有的投入基本上是无效的,无效投入就是浪费。也就是说如果一个城市区域服务人口在2万以上,它藏书规模必须达到4万册,每年采购书籍至少要达到5000册;如果一个城市区域人口达到10万以上,藏书规模至少是20万册,每年的采购图书量至少2万册或2万册以上,这样的投入才是有效的。按照上面的标准,我们区图书馆,服务的人口是全区老百姓130多万,馆藏规模总量达到30万册,2016年一年采购新书4.5万册,已经超过了这个所谓的“临界标准”。再加上我们所有的文化活动或服务产品都是以老百姓需求为基础,比如区图书馆利用互联网把图书馆、读者、书店连接起来,把基层公共图书馆的图书采购权交给老百姓,完全实现老百姓看什么,图书馆就买什么,还有组织什么样的文艺汇演、开展什么形式的公益讲堂、培训什么类型的社区团队等等都是通过前期调研,和按照社会团体欣赏的爱好习惯而定的。所以加强以老百姓需求为主的内容建设就是白云亭文化艺术中心文化产品广受老百姓喜欢的重要原因。

(三)重视公共文化服务创新精神的培养

近几年来,艺术中心不管在文化产品形式上,还是服务保障上不断开创思路,勇于创新,一些文化产品获得了省、市相关奖项,也吸引了很多老百姓,特别是辖区外老百姓的关注,让艺术中心在全市范围内获得了良好的口碑,有些网友还把文化艺术中心推荐为南京旅游项目之一,这与长期以来我们鼓楼区坚持创新精神的培养分不开。比如,艺术中心的管理模式采用了现代化外包形式,组建了运营管理办公室,对包括场馆在内的公共文化资源实施统一调配管理,实现资源最大化利用;场馆内所有的排练教室都是免费使用,对于该如何申请使用,以什么样的形式申请,艺术中心场将场馆活动使用审批权下放到街道,并制定了合理的使用审批规定;另外,艺术中心加强了安全管理,购买公众责任险,让每一位到艺术中心活动的老百姓,都能够享受到额外的安全保障。另外的亮点就是建成了24小时自动借阅室和爱心书柜。区图书馆的24小时自动借阅室是南京首家24小时自助借还室,跟银行24小时的自助取款机一样,通宵营业。只要凭借书证就可以刷卡进入,里面的电灯、空调等设施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开启。笔者觉得更具有深层含义的创新就是爱心书柜。捐赠一本旧书就能拿一张公益剧坊的门票,即可以观看公益节目,又可以支助困难群体。每一场公益演出文化艺术中心都会设立一个爱心书柜,以书籍换取免费门票献给贫困地区需要它们的孩子们,目前爱心书柜已有1000多本爱心图书。做公益文化是一种传导活动,通过书的爱心传递,让更多的老百姓能够参加公益,文化氛围改变了老百姓的生活方式,文明观礼、文明参观、传递正能量。

(四)重视公共文化服务的品牌效应

白云亭文化艺术中心近几年在锻造提升公共文化探索中相继打造了一些特色服务项目:如“幸福鼓楼”社区文化艺术节系列活动、“书香鼓楼”公益大讲堂、白云亭公益剧坊等文化品牌,有效提升了鼓楼区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特别是,在公益剧坊 “老电影回顾展”系列活动的基础上,推出了另一个特色文化服务项目“小白云影院”,这个“小白云影院”除了继续播放“百部中外经典老电影”外,还邀请影视文化名人推荐影片、组织相关主题电影点评、鉴赏等活动。这些特色品牌活动让鼓楼区文化品位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也取得了政治效应、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的和谐统一。所谓的政治效应,就是老百姓通过参观展馆、听讲座、看演出,接受了更多的传统文化和时代进程的相关信息,政府也通过展馆这个平台把更多的政务信息向老百姓公开,进一步提高了政府的公信力;经济效应,就是文化馆图书馆城市展览馆这三个馆是鼓楼社会经济成果的反映,它们反过来也成为以文化涵养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文化品牌的形成也为我们鼓楼区旅游业注入新的活力。如上述提到,有些网友把文化艺术中心推荐为鼓楼区旅游必玩地之一,这样间接的带动了旅游的经济发展;而且随着艺术中心的服务质量不断提升,老百姓的素质和习惯也开始改变。最开始有的居民会穿着睡衣来、有些孩子会四下打闹,现在基本上看不到。运营3年多以来,24小时自助借还室没有丢失过一本书,也没有损失过一本书。可以说,老百姓的综合素质随着文化的熏陶不断的提升,我们的社会风气和城市精神也逐步提高,艺术中心真正的发挥了它巨大的社会效应作用。

(作者单位:中共南京市鼓楼区委党校)

猜你喜欢
鼓楼区公共文化启示
江苏省南就市鼓楼区第一中心小学
南京市鼓楼区黑臭河道的治理
公共文化综合服务管理平台的设计研究
社会力量参与档案公共文化服务路径探究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人才队伍建设
浓墨淡彩總相宜——南京鼓楼区城市规划展览馆纪略
福州市鼓楼区楼宇经济的空间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