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课堂如何渗透生命意识教育

2018-07-06 10:20周晓娟
祖国 2018年9期
关键词:生物意识生命

周晓娟

所谓生命意识,是人类对自身生命和它类生命的尊重和关爱。是核心素养的根基,也是教育的起点。

一、生命意识教育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当前,从全球来看,人类缺乏生命意识,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人类恣意破坏和改变生存环境。二十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和工业的高速发展,人类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为了谋取眼前的利益,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和利用:滥砍滥伐、无序开采、臭氧层破坏、工业三废、生物多样性失衡、生活垃圾等,这些不计后果的攫取,给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造成了极大的伤害:能源危机、核战争、洪水灾害和沙尘暴肆虐等一系列问题威胁着人类生存。

二是人类对自己和他人生命的严重践踏。最近发生了好多触目惊心的事情,可以用惨绝人寰来形容。湖南省沅江市三中一位班主任,丧命于自己得意弟子手中,那个成绩优秀的学生,砍了他26刀,亲手断送了他的性命;在日本留学的山东女孩江歌无辜被杀害;幼儿园教师虐待儿童事件频出;学生之间的群殴和互殴、因考试成绩不理想而自杀等等,这一起起触目惊心的事实,都反映出一些人对生命的漠视,甚至冷酷的现实。生命意识淡漠,源于生命教育的缺失。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 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激发学生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的情感,这是目前教育工作者的当务之急和重中之重。

二、进行生命意识教育的尝试

(一)以教材内容为载体,渗透生命意识教育

生物学科,在开展生命意识教育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生物教材中的很多内容,都可以成为生命意识教育的良好载体。教师可以根据新课程标准,充分发掘教材中的生命教育因素,将生命意识教育渗透在课堂教学之中。引导学生认识生命是伟大的、珍贵的,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的情感。在教学中,可以尝试以下做法:

1.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宝贵,要珍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在学习《生物进化》部分知识时,可以运用多媒体的形式展示生命起源的过程和生命进化的历程,让学生了解生命起源的艰难和漫长,感悟所有生命的来之不易。

2.让学生体验生命的和谐,学会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日升月落,花开花谢,大自然是奇妙的,长期的进化,造就了生命的和谐。这种和谐既体现在生物体内部,也体现在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上。 教学中要善于渗透生命的和谐美, 培养学生欣赏生命、热爱生命的情感。

例如:在讲授《细胞凋亡》时,引导学生知道在生命之初,这种由基因决定的细胞有序死亡,创造了生命的和谐与美丽,激发学生丰富想象力,树立探索生命奥妙的远大志向。

学习《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以蜜蜂的群体生活为例,让学生明白个体的价值以及分工合作的重要意义,引导学生形成个人与他人和谐相处的意识。

3.感受生命的短暂和脆弱,樹立正确的生命观和价值观

对生命价值和意义的探索追寻。是生命教育的核心。学习《细胞的癌变》时,要让学生知道癌变的发生是积累的效应,是不可逆转的,所以要从小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学习《免疫调节》时,教会学生如何洁身自好,远离艾滋,珍惜生命。让学生认识到新陈代谢是生物界永恒的规律,生命是短暂的,也是脆弱的,世上没有永恒的生命。各种疾病和天灾人祸,随时可能导致生命消亡。鼓励学生珍惜生命,正确把握自己的人生,认真对待生活,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和价值观。

(二)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生敬畏生命,善待生命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

1.抓住社会热点事件,激发学生热爱生命、敬畏生命的意识。客观公正的评价社会热点问题, 积极传递正能量,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比如: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介播出的青少年的自杀和他杀、“复旦大学学生寝室投毒”、 “活熊取胆”、“威海虐狗事件”等等,这些媒体关注的焦点问题,在学习有关内容时恰如其分地加进去,进行引导和分析,培养学生对待生命的正确态度,利于他们把握自己的行为。

2.激发学生饲养动植物的热情,精心照料,观察、记录其成长过程,经常跟老师、同学交流心得体会。让他们知晓生命的萌芽、发育、成长的不易,感受生命成长的喜悦和凋零的痛苦,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情感,养成善待生命的习惯,提升生命的温度 。

(三)开展有益身心的活动,培养学生热爱生命,尊重生命的能力

1.营造良好的班级学习环境,让学生置身于充满生机的绿色氛围。动员学生在花盆里植花种草,时时观察和浇水,感受生命的蓬勃.学生每一天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赏心悦目、身心愉悦,也培养了学生对生命和生活的热爱。在学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时,动员学生分组合作,动手制作生态缸,有序摆放在班级教室里,根据存活时间长短进行评价和比较。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生物之间的内在关系,从而学会欣赏生命,保护环境。

2.播种生命,磨炼意志,感受成长的快乐和艰辛。利用校园内的空地,带领学生种植班级责任田。土地按小组分块,让学生自己确定种植品种,从播种、浇水、施肥等,都由学生亲力亲为。经历过春种、夏锄、一次次的灌溉,漫长的期待之后,学生会体验丰收的喜悦。通过种植活动,让学生感受生命的伟大与神圣。

3.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利用课余、节假日,围绕生物学的内容,根据周围生态环境和自己的兴趣,力所能及的进行自主探究性的学习活动。到农村去考察农田的污染情况;考察家乡植被种类和生长情况;去野外认识并采集各种植物和动物;指导学生运用样方法调查校园内蒲公英种群密度;捡拾垃圾;考察城市周边的河流污染状况等等,让学生学有所用,身体力行.培养主任翁责任感,深刻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培养学生尊重、热爱生命和爱护大自然的意识和能力。

4.倡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承担起维护环境、爱护生命的责任每一年的“3.12植树节”、“4.2地球日”、“6.5世界环境日”等时间政府、学校会组织相关活动,带领学生积极投入其中,承担向社会宣传和实践的责任。带学生到敬老院去,给老人们捐书;陪老人一起劳动:包饺子、扫院子、擦玻璃;给老人们表演节目等,让孩子们的欢声笑语,温暖了那些孤寂的老人。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悲悯情怀,让学生能体恤他人,增强社会责任感。

泰戈尔老人说: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向人传送生命的气息.在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是真正心系学生的教育,它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生命之贵,生命之美,让脆弱的心灵变得坚强,为沉寂阴霾的心灵唤醒阳光。相信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会唤起学生身上美好的品质,这个世界将会变得越来越温暖而明媚。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二十四中学)

猜你喜欢
生物意识生命
生物多样性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生物多样性
上上生物
第12话 完美生物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