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乙胺类新精神活性物质研究

2018-07-07 03:18莉,秦睿,王
山东化工 2018年11期
关键词:易制毒乙基甲氧基

张 莉,秦 睿,王 玮

(中国刑事警察学院禁毒系,辽宁 沈阳 110854)

1 苯乙胺类新精神活性物质简介

1.1 结构和性质

图1 2C系列结构

苯乙胺类新精神活性物质是指以苯乙胺为原型所衍生出来,作用与苯乙胺相类似的一类物质,根据其结构特点可分为两类,一类苯环上2位和5位存在二氧甲基取代基(2C系列,原体如图1),另一类苯环无取代基或仅有单取代基或成环取代基(原体如图2)。

图2 无卤素取代基结构

常见的苯乙胺类新精神活性物质有2C-B、2C-I、2C-E、2C-T-2,该类物质在常温下均为白色粉末状固体,图3为几种常见苯乙胺类物质的化学结构。

1.2 当前滥用情况

苯乙胺类新精神活性物质,简称2C类物质,此类物质能使人体产生强烈的精神兴奋和刺激作用,药力比MDMA高近10倍,吸食过量会产生严重的副作用,如精神混乱、被迫害妄想症、脱水等。2C类新精神活性物质的致幻作用强弱取决于取代基的不同:H

根据相关调查[1]显示,2C系列化合物被滥用的地区主要在南非,在一些东南亚国家也颇受欢迎,在美国和我国港台地区也屡有发现。我国禁毒部门查获的2C类化合物多为2C-B,其他化合物如2C-E于2009年首次被发现被滥用,我国当前流行的2C类化合物均为片剂,颜色多种多样,有粉红色、紫色、灰色、黄色等,形状也多种多样如圆形、三角形等,图案有“88”、牛头、笑脸、蝴蝶等。

1.3 国家管制情况

自2015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非药用类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列管办法》一次性增列了116种新精神活性物质,覆盖当前全球包括苯乙胺类等在内的8大类新精神活性物质(见表1)。

表1 《非药用类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列管办法》增补目录规定管制的苯乙胺类新精神活性物质

2 苯乙胺类新精神活性物质合成方法

苯乙胺类新精神活性物质的合成步骤较为复杂,合成所需的原料及配剂是常见的化学试剂,较为易得,所以对该类化学试剂的管制也是国家立法部门应注意的问题。以下为合成几种主要的苯乙胺类新精神活性物质所需的原料,化学试剂以及合成的主要步骤。

2.1 4-溴-2,5-二甲氧基苯乙胺(简称2C-B)

合成主要原料试剂与合成主要步骤:2,5-二甲氧基苯甲醛、无水乙酸铵、THF溶液、NaOH、冰醋酸、MeOH、HCl、溴。(1)将 2,5-二甲氧基苯甲醛在硝基甲烷中的溶液用无水乙酸铵处理,在蒸汽浴上加热。纯化,得到 2,5-二甲氧基-β-硝基苯乙烯。(2)在THF溶液中加入 2,5-二甲氧基-β-硝基苯乙烯,得到黄棕色液体。加入NaOH后将反应混合物过滤,然后用MeOH洗涤。将合并的母液和洗涤液除去溶剂,将其用HCl酸化,用 CH2Cl2洗涤,用25%NaOH使其呈强碱性,并用 CH2Cl2再萃取。(3)向充分搅拌2,5-二甲氧基苯乙胺在冰醋酸的溶液中加入溶解在乙酸中的元素溴。(4)将全部质量的乙酸-湿盐溶于温水中,用25%NaOH调整其碱性至至少pH值11,并用CH2Cl2萃取。除去溶剂,得到残余物,蒸馏。将白色油状物溶于含有乙酸的水中。剧烈搅拌该澄清溶液,并用浓HCl处理。立即形成2,5-二甲氧基-4-溴苯乙胺盐酸盐的无水盐(2C-B)。

2.2 4-碘-2,5-二甲氧基苯乙胺(简称2C-I)

合成主要原料试剂与合成主要步骤:邻苯二甲酸酐、2,5-二甲氧基苯乙胺、CH3CN、乙酸、一氯化碘、CH2Cl2、二亚硫酸钠、水合肼、EtOH、盐酸、Et2O。(1)将邻苯二甲酸酐和 2,5-二甲氧基苯乙胺的混合物用明火加热,将所得物质从CH3CN中重结晶,过滤后,用己烷洗涤固体,并空气干燥至恒重,得到N-(2-(2,5-二甲氧基苯基)乙基)苯邻二甲酰亚胺的黄色结晶。(2)向 N-(2-(2,5-二甲氧基苯基)乙基)邻苯二甲酰亚胺加入到温热(35℃)乙酸,剧烈搅拌,加入一氯化碘在乙酸中的溶液。将反应混合物倒入 H2O中,并用CH2Cl2萃取,用含有连二亚硫酸钠的 H2O洗涤一次,真空除去溶剂,得到 N-(2-(2,5-二甲氧基-4-碘苯基)乙基)苯邻二甲酰亚胺。(3)将 N-(2-(2,5-二甲氧基-4-碘苯基)乙基)邻苯二甲酰亚胺在热IPA中的溶液用水合肼处理,将澄清溶液在蒸汽浴上加热加热数小时,将反应混合物冷却,通过过滤除去固体。(4)将所得固体其用 EtOH洗涤,将合并的滤液和洗涤液在真空下除去溶剂,得到残余物,当用盐酸水溶液处理后得到白色晶体。 (5)用H2O重结晶后,过滤,先用IPA洗涤,然后用Et2O洗涤,空气干燥,得到 2,5-二甲氧基-4-碘苯乙胺盐酸盐(2C-I)。

2.3 2,5-二甲氧基-4-乙基苯乙胺(2C-E)

合成主要原料试剂与合成主要步骤:无水AlCl3、对二甲氧基苯、CH2Cl2、NaHCO3、MeOH、KOH、三甘醇、肼、己烷、浓HCl、无水氯化锡、无水Et2O。(1)将无水AlCl3在CH2Cl2中的悬浮液用乙酰氯处理,然后加入到溶有对二甲氧基苯的CH2Cl2溶液中。用CH2Cl2萃取这些洗涤液,并将萃取液用饱和NaHCO3洗涤一次。在真空下重蒸除溶剂,得到2-羟基-5-甲氧基乙酰苯酮。(2)将2,5-二甲氧基苯乙酮, KOH颗粒,三甘醇,和肼混合。(3)将其在水泵中在120~140℃下蒸馏,得到2,5-二甲氧基-1-乙基苯,为白色流体产物。用浓HCl酸化废水得到重的黑色油,用 CH2Cl2萃取。在旋转蒸发器上除去溶剂,得到黑色残余物,其在90~105℃下在0.5 mm/Hg下蒸馏,得到橙色琥珀色油状物,其主要是2-乙基-4-甲氧基苯酚。(4)将2,5-二甲氧基-1-乙基苯在CH2Cl2中的溶液冷却至0℃。将其在90~110℃以0.2 mm/Hg蒸馏,得到无色油状物,冷却后,得到白色结晶。(5)将2,5-二甲氧基-4-乙基苯甲醛在硝基甲烷中的溶液用无水乙酸铵处理,将其从MeOH中重结晶。在外部冰水中冷却后,通过过滤除去黄色结晶产物,得到2,5-二甲氧基-4-乙基-β-硝基苯乙烯。(6)将2,5-二甲氧基-4-乙基-β-硝基苯乙烯加入到温热THF中的溶液,将该混合物过滤,将所得产物溶于IPA中,使其自发结晶,过滤,用Et2O洗涤并风干后,得到2,5-二甲氧基-4-乙基苯乙胺盐酸盐(2C-E)。

2.4 2,5-二甲氧基-4-乙硫基苯乙胺(2C-T-2)

合成主要原料试剂与合成主要步骤:1,4-二甲氧基苯、CH2Cl2、磺酰氯、硫酸、锌粉、KOH、溴乙烷、HCl、NaOH、N-甲基甲酰苯胺、POCl3、无水乙酸铵、硝基甲烷。(1)向1,4-二甲氧基苯在CH2Cl2中的溶液中加入磺酰氯,将所得溶液萃取分离,最终得到相当纯的2,5-二甲氧基苯磺酰氯。(2)向25%硫酸(V/V)溶液中加入2,5-二甲氧基苯磺酰氯,并将混合加热。加入锌粉,使温度升高至60~70℃。将浅琥珀色残余物在70~80℃以0.3 mm/Hg蒸馏,得到2,5-二甲氧基苯硫酚。(3)在溶有KOH颗粒的沸腾EtOH的溶液中加入2,5-二甲氧基苯硫酚的EtOH溶液,然后加入溴乙烷,立即沉积白色固体。将合并的萃取液用5%NaOH洗涤,真空除去溶剂得到残余物为2,5-二甲氧基苯基乙基硫化物。(4)向该深红色溶液中加入上述2,5-二甲氧基苯基乙基硫化物,将这些固体溶解在沸腾的MeOH中,在冰浴中冷却后,沉积2,5-二甲氧基-4-(乙硫基-苯甲醛白色晶体。(5)向2,5-二甲氧基-4-(乙硫基)苯甲醛在硝基甲烷中的溶液中加入无水乙酸铵,除去过量的硝基甲烷,

留下残余物为2,5-二甲氧基-4-乙硫基-β-硝基苯乙烯粗产物。(6)将2,5-二甲氧基-4-乙硫基-β-硝基苯乙烯溶解在少量THF中,然后用MeOH洗涤。在真空下从合并的滤液和洗涤液中除去溶剂,得到黄色油状物,用浓HCl中和,形成2,5-二甲氧基-4-乙基硫代苯乙胺盐酸盐(2C-T-2)。

3 遏制苯乙胺类新精神活性物质的滥用建议

3.1 完善医药管理机制

我国在2001年将2C-B列入I类精神药品管制目录,但对其他的2C系列化合物并未进行管制,所以一些不法分子为了暴利合成如2C-E、2C-I等与2C-B的化学结构相似的物质,进而导致我国对此类物质的管制进入了瓶颈阶段。根据相关调查显示,我国虽已将苯丙胺类新精神活性物质列入管制的精神药品,但对药品行业管理尚存在很多漏洞,所以有关部门还应加强走访和研究,使这些还不完善的管理体制尽早步入正常的轨道。

3.2 加强易制毒化学品管理

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生产企业、经营企业和使用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的药品生产企业应认识到国家法律对此类物质的管制情况,落实应采取的措施,如专库应当设有防盗设施,专柜应当使用保险柜;专库和专柜应当实行双人双锁管理;其关键生产岗位、储存场所应当设置电视监控设施,安装报警装置并与公安机关联网。发生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被盗、被抢、丢失 或者其他流入非法渠道情形的,案发单位应当立即报告当地公安机关和县级以上地方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3.3 加强禁毒宣传教育

各级禁毒委成员单位要履职尽责,加大宣传力度使其滥用趋势不被扩大,对于尚未流行的新精神活性物质,更应加大宣传力度,特别是公安机关要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推进宣传工作深入有效开展进行。要发挥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的作用推进社会预防工作,发挥学校、家庭、单位、社区各方面的作用,把握住禁毒人民战争的主动权,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大格局。

[1]钱振华,徐 鹏,刘克林. 2C系列化合物简介[J].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2013,19(2):102-104.

[2]法律法规标准. 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管理办法[J]. 中国药房,2010(20):1834-1837.

[3]陈自然,徐友辉,官泳华. 苯乙胺类新型毒品分子的结构、光谱和热力学性质研究[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8(2):280-285.

[4]佚 名. 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J]. 林业劳动安全,2005,18(4):14-18.

[5]肖 扬. 我国新精神活性物质列管数已达134种[J]. 上海化工,2017,42(3):53-53.

猜你喜欢
易制毒乙基甲氧基
高校易制毒化学品管控分析
——以武汉市为例
浅谈我国易制毒化学品管控
太仓市“警校协作”易制毒化学品企业社会化管理
将易制毒化学品管理重点落到流通领域
创新药物二乙基射干苷元的杂质研究
2-(2-甲氧基苯氧基)-1-氯-乙烷的合成
DAD-HPLC法同时测定龙须藤总黄酮中5种多甲氧基黄酮
11个品种来源陈皮中多甲氧基黄酮的测定
硫酸锌电解液中二(2-乙基己基)磷酸酯的测定
2-羧乙基苯基次膦酸的胺化处理及其在尼龙6中的阻燃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