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形势下如何繁荣基层群众文化建设

2018-07-08 01:52张向音
黄梅戏艺术 2018年1期
关键词:队伍基层群众

○ 张向音

群众文化是以人民群众为主体,以自娱自教为主导,以满足自身精神生活为目的,以文化娱乐为主要内容的社会性文化。开展丰富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对构成人民精神生活的重要支撑、形成凝聚人心的纽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但社会形势是复杂多变的。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进一步明确了文化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基本定位。报告指出,新时代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也意味着当代中国人对精神层面的需求更加迫切。

在这个新时期,如何着眼大局、脚踏实地,积极健康地引导群众文化建设方向,使群众文化持续繁荣发展,是放在群众文化工作者面前的迫切问题。针对新形势下应该如何繁荣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现提出以下几点措施。

一、提高领导队伍水平,上下多级联动。

基层群众文化队伍是文化建设中的基石,要想实现群众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高水平的文化领导队伍建设是关键。但经过多次开展活动后的经验总结,我发现基层文化领导队伍中存在着些许问题,比如管理机制还不够健全,仅仅停留在表层,使人才难以脱颖而出;领导队伍里也较缺乏专业型人才,制约了文化活动建设的深度发展;同时活动创新力度不足、没有充分整合现有资源等,都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基层文化建设的突破和发展。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认为要高度重视领导队伍建设,大力提升其相关人员的文化素养和战略眼光。比如健全奖惩分明的管理工作机制,选贤任能,以公平公开的机制充分激发队伍的活力,营造干实事的积极氛围。身处领导队伍中的文化工作者要牢记使命,珍惜党和人民交予的重担,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做好掌舵手,把握好文化建设的前进大方向,建设一支适应新时期文化建设需要的基层领导队伍。

在领导队伍完善自身建设的同时,注重发挥领导队伍的引领作用,以中心辐射全局,上下多级联动,逐渐形成点、线、面多位一体的群众文化建设生态网络,拓宽受众面,形成科学合理的多元格局。

二、减小城乡文化差距,坚定文化自信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文化自信的基础性地位被着重强调。“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工作的根本是人民,只有积极探究群众的文化生活,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才能真正与人民群众心连心,切实做好基层的文化建设工作。

但随着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升,城乡发展差距逐渐扩大,由此带来了城乡文化建设工作的发展不均。区县级基层文化活动缺乏有效领导、城乡群众文化投入和基础设施建设不健全、文化活动形式单一等都是实际存在的问题。要想克服现有难题,我们必须在尊重客观实际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寻求切实可行的解决之道。

首先应当整合区域文化资源,从形式和内容上营造良好氛围,打造适应地区特色的、城乡人民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加强对乡镇人民群众的精神文明建设;其次,文化工作者应该担负起引领作用,深入开展文化惠民工程。比如根据需求特点送文艺下乡、下基层、下社区、下厂矿、企业,心系人民群众,尽可能地扩大文化受益范围,加强城乡统筹规划,将国家的文化红利实实在在地交付到群众手里。最后,完善乡镇文化队伍的管理机制和人才培养力度,乡镇文化队伍也要具备丰富的内涵和专业水平,城乡文化队伍间可以组织开展互助帮扶小组,相互学经验、学管理,使其能够自主开展更接地气的文化活动。缩小城乡文化建设差距,加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自信,让城乡群众共享文化建设成果。

三 、结合利用新兴媒介,加快转型升级。

不断创新是群众文化活动的活力源泉,也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主线,更是推动新时代文化繁荣兴盛的主线。报告开篇就讲“登高望远、居安思危,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这是对我们文化工作者的勉励和警醒。新时期科技的发展带来了技术的变革,社会已经全面进入信息时代。媒体依托现代技术实现了转型升级,微博、微信、短视频等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愈加深刻地影响着人民群众的生活。在信息时代的背景下,文化活动建设不能因循守旧、固步自封,而应该拓宽思路、紧跟时代潮流加快转型升级,给群众文化活动注入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

从新媒体的特点上来看,它所具有的及时性和交互性使得它可以让文化活动的开展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广大群众可以通过互联网络随时获得自己需要的信息。同时它的互动性充分地调动了群众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扩大了受众面,满足了群众更多元的文化体验。所以在日常开展的群众性文化建设活动中,文化工作者应该善于结合利用媒介的天然优势,打破传统文化活动的单一传播模式,让活动更具有吸引力。比如着手建设相关微信平台,做到信息公开化、透明化、日常化,建立起与群众更紧密的文化联系。在开展基层文化活动时,前期可以依托官方微博、微信平台等新媒体做好宣传工作,在较短时间内获得最大化的宣传效果;中后期则可以借助新媒体完善节目特效,开展网络投票和选拔,最大程度地让人民群众参与到文化活动中来,使文化活动的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四、依附地区文化特色,打造文化名片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不同地区的生活习惯、文化观念有着不小差别。新时代的基层文化建设,更要打破传统桎梏、立足区域文化特色,打造有区域特色的活动品牌,逐渐形成有影响力的地区文化名片。

在这一点上,我认为安庆市具有天然的优势文化条件。“万里长江此封喉,吴楚分疆第一州”,安庆南临长江、西依皖河,从建城至今已有800多年历史。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以方苞为代表的桐城派、彰显传统美德的六尺巷都是安庆人民群众宝贵的精神财富。但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还是群众基础广泛的黄梅戏文化。

众所周知,安庆是中国五大剧种之一黄梅戏的起源和发展地,拥有深厚的群众基础,不管男女老少,都会唱、爱唱黄梅戏,戏曲文化已经深深地融入本地群众的血脉,成为了地区文化特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作为安庆市工人文化宫,我们应该发挥好职能特点,为全市广大职工群众开展更多更好地文化生活,真正满足职工群众的文化需求,丰富他们的业余文化生活。

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增强地区乃至国家的文化软实力,离不开基层的文化活动繁荣。只有结合本地文化特色,充分挖掘历史文化资源,扩宽思路、推陈出新,提升文化活动的内涵和魅力,打造出具有辨识度、品牌效应的区域文化名片,才能使地区文化发展不断焕发出新兴活力。

结语:精神文化需求的不断提升,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文化工作者要有使命感、责任感,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相关精神,力争在新形势下坚守岗位、攻坚克难,切实做好基层群众的文化建设。只有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才能实现中国民族的伟大复兴,文化工作者的道路依然任重道远。

猜你喜欢
队伍基层群众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多让群众咧嘴笑
基层在线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走基层
还剩多少人?
“五老”队伍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