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小哥诗词大会夺冠你如何看?

2018-07-09 07:39
北京广播电视报 2018年14期
关键词:雷海背诗读诗

4月4日晚,《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总决赛现场,来自杭州的外卖小哥雷海为,战胜北大硕士彭敏,获得总冠军。雷海为被对手彭敏称为《天龙八部》里的扫地僧。7岁起读诗,喜欢文字的韵律感,至今仍随身携带一本《唐诗三百首》。从20岁离家起,雷海为已经在外漂泊17年。在他看来,“诗与远方”是一种永恒追求,读古诗词,是一种精神上的寄托。

吹尽狂沙始到金

这季《中国诗词大会》总决赛,外卖小哥雷海为逆袭夺冠。第二名是来自北京大学的文学硕士彭敏,第三名是四川大学学生韩墨言。外卖小哥可谓打败了众多高学历的对手。

看最后的总决赛,满腹经纶的彭敏已经乱了。在之前,他面对其他对手时,一直很镇定。但是到了决赛,面对“外卖小哥”,他太想赢,于是自乱方寸。可以说,他输给了自己。而雷海为则镇定面对决赛,他表示,能走到这一步,已经是胜利。当获得总冠军后,雷海为引用刘禹锡的诗句“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来形容自己13年来的刻苦读诗背诗,而得以参加这次诗词盛宴,来和大家交流。

彭敏用《天龙八部》中的扫地僧来形容雷海为,而我们的媒体大多以“外卖小哥”来界定雷海为,包括节目中也是这样。可以说,“外卖小哥”是雷海为的工作,直到今天,他还在送外卖。但是这种“符号化”的称呼,似乎太直接。我认为,用诗词达人或者诗词扫地僧来形容他更合适。称他为“外卖小哥”,也许是为了突出这种反差,在我们的观念中,“外卖小哥”和诗词之间的距离是非常遥远的。这个遥远、这种反差因而让这次节目更引人关注。

雷海为的夺冠,颇有意义,首先说明专注和爱好的重要。他喜欢古诗词,因而能在送外卖的间隙读诗背诗,喜爱让他插上了翅膀,让心灵自由地飞翔。第二,说明我们的学校教育在古诗词方面还有不足。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但是现实中,还有多少孩子真正读了三百首唐诗呢。第三,不要小看外卖小哥。影帝富大龙曾经送过外卖,方文山也送过外卖。当年,他们也是“外卖小哥”,所以,外卖小哥中也藏龙卧虎。再有,职业没有高低贵贱,请尊重他们。

雷海为真的挺赞,当看到他在舞台上绽放自己的时候,给了我们很多感动,他诠释了“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也诠释了“吹尽狂沙始到金”的精神。

平沙

身份不应该成为噱头

常看到这样的报道,某大学保安或是厨师多年来利用业余时间自学某一学科,不仅得到了专业领域人士的认可,还获得了大学入学资格、取得相关学历。就在前几天,“外卖小哥”雷海为守擂成功,在央视《中国诗词大会》决赛的舞台上战胜了北大文学硕士彭敏,一举夺魁拿下冠军桂冠。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逆袭”发生在电视荧屏上,发生在普通草根和天之骄子之间,受到的关注度自然更高。

果不其然,节目播出之后,大家的关注点多集中在“外卖小哥”和“北大硕士”这两个身份上,甚至被一些媒体拿来当做“炒作”的噱头。事实上,雷海为走的并不是“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的“套路”。在节目中,雷海为感叹的是13年来刻苦读诗、背诗使得他有幸能够站在舞台上与大家一起交流分享,这是他人生中一段最美好的经历。而在节目背后,他读古诗词是一种精神上的寄托,纯粹是出于一种对诗词的热爱。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多年的积累让雷海为获得了丰富的知识涵养和广阔的胸襟。而正是这种积累,这种对于诗词的感受力和应变能力让他在节目中游刃有余。

与此同时,从客观的角度来说,《中国诗词大会》是一档电视综艺节目,天然带有综艺属性,拼的是选手对于诗词知识的掌握。先拋开比赛机制和计分规则不说,在这档旨在带动全民重温中国经典的古诗词的比赛中,重点在于通过选手对诗词的咏诵和解读,让观众感受诗词之美。这是一场“竞猜式”的比赛,而不是一场有着专业要求和深度的考试。“业余选手”和“专业人才”在这样一个平台上,谁输谁赢也不能执一而论,过分夸大“外卖小哥”在比赛中的胜利,确实难免有偏颇。

俗话说,英雄不问出处。雷海为被对手彭敏称为“扫地僧”,不过问江湖之事却武功盖世。但于他而言,读诗背诗已然成为一种习惯,即便“一朝成名”,也会延续自己原有的生活轨迹,继续送外卖而后回乡创业。而作为媒体,不应该让“外卖小哥”这个身份成为炒作噱头,而应该以此为契机挖掘更多背后的故事,让更多的人爱上诗词,爱上中国传统文化,才是最有价值和意义的一件事。

李雪源

身处沟渠仰望星空

《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总决赛,连首播带重播,一连看了两遍,对于外卖小哥雷海为的夺冠,其实并不意外,评委才刚画了一个屋檐一个窗户,就能直接抢答“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时的他浑身似乎都在闪着光,这种光芒在于成竹在胸的诗词底蕴,在于哪怕“生活苟且”也不放弃“诗与远方”的执着。在那一刻,他令人仰望,因为他用梦想把自己举得很高。

成为“网红”的雷海为很多故事都被“扒”了出来,于是,我们知道他任何时候都带着一本《唐诗三百首》,等餐的时候、休息的时候,就拿出来背;我们知道他一有空就去书店背诗,回家再默写,一背就是十几年……看看他的经历,中专学的是电工,毕业先去深圳做了半年电工,之后到上海,做过挖电缆的小工、洗车工、餐厅服务员、推销员、礼品销售,27岁的时候又去了杭州,干广告,送快递,直到全职送外卖。近20年的奔波,他的生活并不如意,可以说只是在维持着生计。但是不管遭遇怎样的艰难困苦,他心中的梦想之火始终在熊熊燃烧。当一起合租的7个同事“打手游或者看视频”的时候,雷海为在读着《唐诗三百首》,“前两天又发现了一本好书《汉语语音史》”。对诗歌,他爱到了骨子里,无关乎冠军,无关乎资历,这份爱与坚持值得我们尊重。

和雷海为同样闪光的还有患癌的河北农妇诗人白茹云,学历不高且患着重病的普通农妇,在《中国诗词大会》上震撼了所有人,最近又带着自己的诗作来到了《经典咏流传》。她住在简陋的农家院,却可以谈宇宙苍穹,谈唐宋元明清。生活的苦难没有磨灭她对诗词的热爱、对梦想的追求。就像中国音乐学院院长王黎光对她的评价:“作为平凡人,却是一个值得仰望的君子。”

王尔德说过:“吾辈皆身处沟渠之中,然其必有仰望星空者也。”雷海为、白茹云正是身处沟渠而仰望星空者。生活再卑微,也可以拥有高洁的生命;梦想再渺小,也可以绽放灿烂的火花。一个国家,有千千万万的普通人,若都能为梦想奋勇拼搏,其力量何其可观。“纵使前方晴日少,任风雨,路迢迢。”这是白茹云写下的《江城子》。漫漫人生路,能有心灯指引,点亮未来,快哉!幸哉!

程戈

记者观点

电视剧还须接地气

最近几年看国产都市剧,每一部都光鲜亮丽,都非常的“高大上”。可是,相信绝大多数的观众都会有这样的想法:和剧中的主人公们相比,自己是全世界最穷的那个人了。这话虽然有些夸张,但却从另一个角度反映出了如今国产都市剧过分脱离普通都市百姓的生活了——剧中人高不可攀的生活完全不接地气,只顾着一个字,炫。

我们承认,时代的进步,让人们的物质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有些人可以说是极大的富裕起来了,但是,这样的人,毕竟是小众。一些国产都市剧,从情节设计到人物设计,疑似是为这些小众服务的,是取悦这类人的。说实话,如今但凡是部國产都市剧,您放心,男女主角一准儿都是高颜值、高智商的标准配置,而他们的职业也让观众看着眼热——要么几乎都在“c某o”(CEO、CFO、COO)的档次上,要么就是私立诊所的医生、律师、总监之类的……再看看房子,无论是主人公的办公地点,还是住所,无不是宽敞明亮的豪宅、奢华堂皇的别墅,再配上一辆辆的豪车,难怪有观众就笑言:“国产都市题材剧里的中国家庭,看起来比现实中的富裕至少1000%。”

我们可以考虑到各种植入广告的因素,可即便如此,还是离更广大的普通大众的生活相去甚远——我们看到更多的是地铁门口密匝匝的共享单车,更多的是捧着盒饭加班的上班族,更多的是在小区花园晒老爷儿、聊天、下棋、打牌的老人,更多的是为了过上美好生活而努力打拼的上班夫妻以及为了课业忙碌的孩子……之所以在电视剧里看不到这些,也许有一种解释可以说得通——已经十分有钱的艺人们,有着自己的高端生活圈子了,却不再关注普通人的生活了。然而,没有了对这种生活的靠近甚至是体验,恐怕很难创作出接地气的作品了。

近日,新组建的广电总局在宁波举办广播电视节目创新创优培训班,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宣传司司长高长力说,今后广播电视节目必须继续遵循“小成本、大情怀、正能量”的自主创新原则,不讲排场、比阔气、拼明星,不沉溺于个人主义的浅吟低唱、自娱自乐。这无疑也是给包括都市题材电视作品提了个醒,别再玩那些花里胡哨不接地气的炫,而要沉下心思,走进百姓大众的生活挖掘提炼,唯此才可以创作出广大观众愿意接受的好作品。

李雄峰

猜你喜欢
雷海背诗读诗
过江东
我的偶像④
外卖小哥雷海为
外卖小哥的诗与远方
读诗的窗口
老师,您辛苦了
与你一起背诗
看花的人回过头来读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