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县城各幼儿园保育教师师资现状及对策的研究

2018-07-09 02:59张佳丽
广西教育·B版 2018年3期
关键词:对策

张佳丽

【摘 要】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观察法和访谈法,对兴安县城、乡镇公办和私立幼儿园保育教师的现状进行调查,对保育教师学历普遍偏低、专业出身的极少、“重教轻保”等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并提出加强保育教师的队伍建设、保障保育教师“物质”与“精神”两待遇、明确保育教师与普通教师同等地位、积极构建良好的幼儿园保育文化等对策。

【关键词】县城幼儿园 保育教师 师资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3B-0012-03

一、问题提出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提出,幼儿园的任务是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从规程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幼儿教育的合理发展除了教育还应注重与保育相结合的理念。而我们通过对兴安县各幼儿园保育教师的调查发现,幼儿园极其重视幼儿园一线教师这一群体的各个方面的发展与管理,却忽视了保育教师队伍的发展与综合管理。保育教师是幼儿园的重要工种之一,它作为保育工作的具体实施者,辅助教师负责幼儿的保健、养育并协助教师对幼儿进行教育,是提高幼儿园保教质量不可或缺的力量,其素质和普通教师的素质一样影响幼儿的发展,因此保育教师这一重要的群体也当引起我们共同关注。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观察法、访谈法。在调查期间,我们查阅及整理了县教育局提供的大量资料,同时在县城公立和私立幼儿园、乡镇公立和私立幼儿园随机抽取了若干幼儿园的保育教师,对他们的保育及各项工作进行调查与深度访谈。通过努力,我们初步了解到有关兴安县幼儿保育教师队伍的基本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结果与分析

(一)学历普遍偏低,专业出身的极少

本研究调查发现,班级教师的一般配置都是两教一保,某些乡镇幼儿园班级中也有两教无保的现象,即便在超标人数的班级也无两教两保。幼儿园招聘保育教师,对学历方面没有太高要求—— 学历层次普遍偏低,基本上是初中或初中文化以下。在对公立及私立幼儿园随机抽查的保育教师的访谈中我们提及关于他们的入职要求等问题时,11 所幼儿园的保育教师中,仅有 3 位回答要求高中毕业即可、1 位保育教师回答要求中专毕业;其余都回答与学业无关,要求能按时上下班、身体健康、有耐心、有爱心、具备保育及保健知识、普通话好、有吃苦耐劳的精神等即可。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学前教育或幼师专业出身的保教人员极少,幼儿园非教育类的保育教师大有人在,而且其中绝大多数人没有受过职前专业训练。乡镇民办幼儿园招聘保育教师,由于工资待遇不好,一般要求身体健康、工作积极、乐意并能长久从事这一行业便允许上岗。由此可见,保育教师的学历与专业化程度都还有待提高。

(二)工资低,福利待遇得不到保障

近年来,幼儿教育越来越受重视,待遇也在不断提高,但保育教师的待遇与园所其他教师及社会上其他职业者相比仍然低很多。调查显示,保育教师工资普遍在 700-1000 元/月左右,1300 元/月以上所占比例很少,尤其在乡镇幼儿园。不同办园体制幼儿园保育教师的待遇差异非常明显,特别表现在五险一金上。县城、乡镇公办幼儿园在编保育教师工资待遇稍高一些(但在编保育教师这一群体极少),其中工資待遇与教师工资相差不大,有社会养老、医疗保险、失业保险、住房公积金等;合同制保育教师工资与在编教师、在编保育教师相比较低,工资普遍在 700-1000 元/月左右,幼儿园帮其缴存一小部分社会养老、医疗保险。在民办幼儿园,保育教师福利待遇极低,也无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住房公积金等。在与乡镇民办幼儿园众多园长的访谈中,我们了解到每所幼儿园招素质高、学历高的保育教师都非常难,如果招专业保育教师那就更难了—— 可以说是无人问津。为解决保育教师难招的问题,他们也在学校的幼师 QQ 群发布相关招聘信息,有已毕业的学生关注并问及岗位要求,但得知工资待遇后都无意向考虑,原因是工资太低,不愿就职。所以年轻毕业生即便是技能较差的专业学生的工作意向也不会考虑保育工作。工资低、福利待遇得不到保障,这正是造成保育教师学历、专业化极低及年龄结构老龄化趋势严重的主要原因。

(三)“重教轻保”的观念仍然十分严重

虽然保教结合已经成为当今幼儿园工作中的一个趋势,但现实情况中“重教轻保”的现象仍然十分严重。具体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首先,幼儿园为保育教师提供的学习资源、经费少。如今幼儿园的幼儿人数激增,国家也重视幼儿的教育,对幼儿园每年都有一定比例的专项经费的投入。经费大都落实在教学硬件设施的改善,如多媒体教室、网络资源、图书资源等,这些资源大都与提高教师教学质量及能力有关,但在提高保育教师的学习资源方面极少。在调查访谈中,如关于“幼儿园办公环境等问题,是否有不公之处”,众多保育教师认为自己与普通教师相差太大。笔者走访各个幼儿园的图书阅览室,发现与保育教师相关的书籍也较少,可见幼儿园的管理者对幼儿园的保育教师的发展重视不够。这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幼儿园发展的软肋,导致保育教师缺乏科研意识,工作能力难以提升。

其次,保育教师在园开展自我提升、在职培训的机会极少。幼儿园现阶段都有为幼儿园教辅人员提供发展自我的机会,以提高员工素质,其方式有外派学习、岗位交流、员工之间的内部交流培训等。在对教师的访谈中,众多专业教师认为发展机会较多,经常开展相关活动。而在对保育教师的调查中发现:45% 的保育教师认为无机会;60% 的保育教师认为有机会,但是学习机会极少,仅仅在县内和园内培训,一年仅有一两次,偶尔会去市里学习培训。可见保育教师在园内外开展自我提升、在职培训的机会极少,导致保育教师的合格率较低,这对农村幼教的保育事业的专业化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四)缺乏保育特色文化的开发与发展

随着幼儿及家庭对幼儿教育服务行业越来越多元化的需求,越来越多的幼儿教育机构应运而生。同样在兴安县这样一个小县城里,幼儿教育也不断地“与时俱进”。幼儿教育机构在不断地增多,其中不少的教育机构为了办出特色、增加生源,教育形式也多样化起来。特别是在一些比较大型的幼儿园里都搞起了“蒙台梭利教育”“右脑开发课程”等比较盈利的教育项目。许多家长都是看幼儿园里是否设有这样的特色课程而决定是否让孩子入园。访谈园所管理者及教师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幼儿园管理者眼中,虽然保育教师在幼儿园的发展与运作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他们潜意识里还是往往把普通教师看作幼儿园的主力军;幼儿园教师眼中认为保育教师这一群体只能担当生活教师的角色,他们是教育工作的一个小配角。由此可见,幼儿园注重的是特色教育、优质幼儿教师——抓教师的专业成长、团队管理,关注的是幼儿园课程教学和教材教法等。幼儿园对保育教师的要求比对教师的要求低得多,极少开展专门以保育教师为主体的宣扬本园保育特色与文化的活动、竞赛。幼儿园忽视保育的特色文化的开发和发展,造成保育教师工作价值感严重失衡、保育质量难以提升,最终不利于保护和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

综上所述,当前各个幼儿园保育教师的师资队伍在当地幼儿园师资队伍中属于一个弱势群体。原因可能在于:首先,政府和幼儿园没有完全把幼儿保育教师纳入教师队伍进行统筹、协调、公平管理;其次,基于幼儿园管理者、教师、家长等对保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欠缺及对保育职业认同不到位。保育教师的工作和生存境况都不容乐观,造成保育教师在工作及自我发展方面产生一系列的问题,如社会地位、待遇得不到保障;自身的工作能力得不到充分的发挥;专业能力也未能得到提升等。这种现实状况极大地影响其工作的积极性,不利于幼儿园保教事业及学前教育的长远发展。所以急需政府、社会及幼儿园共同予以关注和扶持保育教师这一群体。

四、解决策略

(一)加强保育教师的队伍建设,提高其专业认知以促进专业化成长

保育教师的专业化在幼儿教育中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培养具有专业素养的高质量的保育教师队伍是改善教师结构的重要举措。提高其专业认知,让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有机结合在一起,对其专业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县政府应从社会发展的需要、国家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及保育教师个人发展的需要等方面重视保育教师这一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需要当地教育局定期组织保育教师学习,内容集中在学前儿童卫生学、学前儿童心理学、幼儿园保育及保健等相关专业理论知识,新的教育思想及理念,思想政治素质等。通过组织学习的形式来逐步提高保育教师的教育和保育水平,以改善其学历低的现状。另一方面,保育教师走向专业化是一个持续系统的培养过程,既需要自身的努力,又需要外在的支持。县政府及当地教育部门可进一步发挥当地幼儿师范院校专业教育资源的优势——兴安师范职业学校是培养幼儿园工作者(包括师资)的渠道之一,幼儿保育专门化恰恰适应幼儿教育大市场的需求。在幼儿师范学校适时开设幼儿保育专业、设置保育课程是形势的需要,且为县托幼保育全面素质的提高提供服务。保育教师专业化是保育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必要途径,通过开展各种学习培训规范保育工作流程、构建保育专业化培训体系以促进保育教师队伍的专业水平,是幼儿园全面做好保育工作的保障。

(二)保障保育教师“物质”与“精神”两待遇,推动城乡学前教育保教均衡发展

县城及教育主管部门要清楚认识到各个幼儿园保育教师是教师队伍中的弱势群体,要想实现师资配置的基本均衡,尤其要提高农村乡镇幼儿园保育教师的“物质”与“精神”两待遇。首先,着力解决其工资待遇问题是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为此,政府应努力拓宽经费渠道,设专项资金,对幼儿保育教师最低工资标准做出统一规定,积极解决保育教师的职称、工资、津贴、住房等问题,为非公办保育教师提供保险基金及社保补助。这些措施有利于吸引优秀人才投入农村学前教育事业,并有利于稳定农村保育教师队伍。其次,在注重教师物质待遇改善的同时,还应保障保育教师的“精神”待遇,推动城乡学前教育保教均衡发展。幼儿园应创设积极互动、双向沟通的良好工作氛围以提升保育教师在幼儿园工作的价值感。一方面,幼儿园管理者应予其人文关怀,不定时组织保育教师谈心,加强与他们的沟通,密切他们与幼儿教师、管理者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幼儿园应正确、客观对待保育教师,结合保育这一领域在幼儿园开展各种活动,让保育教師共同参与,体会自己的工作价值及重要性,充分感受幼儿园保育工作的特殊性与差异性,体验为孩子服务的快乐,萌发在幼儿园工作的幸福感。

(三)明确保育教师与教师的同等地位,真正达到保教有机结合

稳定、高素质的幼儿保育教师队伍是提升学前教育质量的关键。加强保育教师队伍建设,使保教有机结合、保教同体,这对稳定教师队伍、提高保育质量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首先,明确提出幼儿保育教师与教师在培养培训、晋升提高等方面享有同等机会,在教师地位、待遇、评优晋级、职称评定、培养骨干、表彰优秀教师等方面享有与教师同等的待遇。其次,通过落实持证上岗、培训交流等多种举措,让保育教师感知保育工作在幼儿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及使命感,从而找准自身的位置,充分展示自身的价值,不再认为自己比普通教师低一等,逐步提高保育水平。与此同时,还可通过培训、外出实践交流、专家指点、开设讲座、园与园之间交流等多种形式,对幼儿园保育教师进行分批、分期、分层的逐级培训,全面提高保育教师的保育及教育水平。以上举措对稳定县城幼儿保育教师队伍、提高其专业水平起到良好的保障与促进作用。

(四)积极构建良好的幼儿园保育文化,凸显幼儿保育文化的特色

幼儿园是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机构,搞好幼儿园的保育工作,必须积极地构建良好的幼儿园保育文化,凸显幼儿保育文化的特色。针对保育教师与教师的不同的文化背景、专业发展需求和角色定位,幼儿园应创设保育特色文化——不仅要搞好传统的保育工作,而且更要重视“保”与“育”的相互作用过程,将保育和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积极地构建良好的幼儿园保育文化,凸显幼儿保育文化的特色。这就要求保育教师能初步形成对专业的感性认识—— 深刻地了解与感受职业特点、工作内容及能力要求;对所从事职业、岗位的现状与未来发展有清楚的整体认识;明确要从事的工作需要具备的知识与技能等。以此途径来发展职业角色和形成良好的幼儿园保育文化、凸显幼儿保育文化的特色,能促使保育教师快速成为一个合格的保育者,更好地开展幼儿保育工作。同时要求幼儿园管理者应让园文化的无形资源深刻地影响保育教师的言行,让保育教师自主地建立对幼儿园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让保育教师树立科学的保育、教育观并在工作实践中不停地探索、提高,促使幼儿园的保教质量得到质的飞跃,让我们的下一代能真正健康和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张 霞,熊灿灿,张丽敏.鄂尔多斯以公办幼儿园为主、以农牧区为重点分阶段推进免费学前教育的改革探索.学前教育研究[J].2011(10)

[2]刘春琼.小学教师转岗到幼儿园工作的原因、问题与对策[J].学前教育研究,2011(10)

[3]李季湄.回到基本元素去:走进新纲要[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4]丛中笑.园长的职业追求与反思—对话:幼儿园管理丛书[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

[5]科里克(Click,P.M).托幼机构管理[M].韦小冰,等,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6]丁 钢.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第5辑[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责编 罗汝君)

猜你喜欢
对策
LabVIEW下的模拟电路实验教学创新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新会计制度对财务管理的影响及解决对策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中小水电站集控系统建设改造对策分析
探讨精神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与护理对策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