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涡阳县发展专用品牌粮食措施、存在问题及发展建议

2018-07-09 08:32邱化义赵德群李峰李大晨
安徽农学通报 2018年11期
关键词:发展建议

邱化义 赵德群 李峰 李大晨

摘 要:该文总结分析了涡阳县发展专用品牌粮食现况、具体措施、存在问题和发展建议,以期为品牌粮食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专用品牌粮食;科技支撑;发展建议

中图分类号 F32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8)11-0024-02

安徽省涡阳县位于黄淮平原南部,是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粮食生产标兵县、优质麦豆生产基地。近年来,涡阳县始终把发展专用品牌粮食作为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作为促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的突破口,为促进农民增收、农业提质增效做出重大贡献。

1 自然概况

涡阳县地处东经115°53′~116°33′,北纬33°20′~33°47′,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具有亚热带向温带过渡的特点,年平均气温14.6℃,日平均气温≥10℃的有效积温4700℃以上,年均降雨量823mm(2003—2005年平均在1000mm以上),其中6—8月的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50%以上,年均日照时数2270h,无霜期215d左右。沿涡河两岸土壤为沙质土,其余多为砂姜黑土。

2 专用品牌粮食发展情况

全县耕地面积15.33万hm2,2017年种植专用品牌粮食11.53万hm2,实现总产62万t,其中专用品牌小麦7.07万hm2,专用高蛋白大豆种植面积4.46万hm2。通过种植专用品牌粮食,农民实现增收1800元/hm2以上,该县成为全省强筋优质小麦种植第一大县。

3 具体做法

3.1 主体带动 涡阳县坚持把发展新型经营主体作为扩大专用品牌粮食生产规模的主抓手,积极推行“公司+基地+合作社+家庭农场”运作模式,全面推广订单生产,通过优质优价回收产品,调动农民种植积极性。目前,该县参与发展专用品牌粮食生产的新型经营主体达到1063家,形成了一系列专用品牌粮食生产项目,如:以同丰种业、正宇面粉两家龙头企业为主体,建立新麦26、涡麦9号强筋小麦生产基地3.33万hm2,打造“正宇”品牌系列产品;以爱家食品龙头企业为主体,建立高蛋白大豆生产基地1.33万hm2,打造“涡阳大豆”地理标志性品牌;以黄淮种业为主体,建立荃麦725弱筋小麦生产基地0.13万hm2,打造白酒生产原料品牌;以顶康食品、到家食品为主体,建立富硒黑(糯)小麦生产基地,打造“老师傅”富硒生态营养系列产品。

3.2 政策扶持 涡阳县在利用专用品牌粮食项目资金的基础上,统筹整合绿色增效示范行动等项目资金,加大专用品牌粮食生产的投入,鼓励引导金融机构、企业等社会资金积极投入。2017年县级财政共投入资金2984.24万元,整合项目资金1240万元,社会资金投入1056万元,为发展专用品牌粮食生产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

3.3 科技支撑 中科院、省农科院、市农科院、同丰种业在该县共同组建了优质小麦育种联盟,在楚店镇建立核心科技示范基地400hm2,重点开展立式粉垄旋耕技术改良砂礓黑土、肥水一体化、专用品牌粮食生产试验示范。一方面加大对优质、多抗农作物新品种的技术研发,加强生产关键技术瓶颈攻关;另一方面大力推广高产、优质、广适、多抗小麦品种,普及推广精量机械化播种、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水肥一体化灌溉等绿色增效集成标准化栽培技术,依靠科技提质增效。

3.4 产业升级 涡阳县基本确立了以强筋小麦、“涡阳大豆”为主导产业的专用品牌粮食,推广“麦-豆”生态型耕作模式,主推新麦26、涡麦9号等强筋小麦品种和涡豆5号、涡豆6号高蛋白大豆等品种。特别是在2017年“涡阳大豆”成功注册了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全国多家豆制品生产企业到涡阳争用商标,进一步提高了其知名度和竞争力。我们依托正宇面粉、爱家食品、丰华面业等龙头企业和电商平台,以品牌带动农民增收。积极开展“涡阳大豆”特色种植业扶贫攻坚。县政府对种植“涡阳大豆”的贫困户,给予1500元/hm2的补贴,“涡阳大豆”真正变成了“扶贫豆”。2017年,全县贫困户中有2.2万户在县特色种植业政策的扶持下,发展“涡阳大豆”种植2.86万hm2,实现了78个贫困村全覆盖,建设专用品牌粮食生产达标村66个。

4 存在问题

4.1 部分生产区域农田基础设施薄弱 部分镇、村基本农田水利设施还不完善,旱不能浇,涝不能排,仍然靠天吃饭,影响了品牌粮食生产高效益的发挥。

4.2 不能实现标准化种植 强筋小麦、高蛋白大豆品种对栽培技术、施肥水平要求高,农民习惯按常规品种的种植方法去管理。在种植强筋小麦上,表现为播量大,易倒伏;在种植高蛋白大豆上,表现为迟播、不施肥、密度大等,甚至存在着滥用化肥、农药的现象。

4.3 政策扶持和引导有待加强 有些村种植户对生产专用品牌粮食的认识不够,单一追求产量,不注重品质的提升,粮食产量仍是生产考核的主要指标,缺乏鼓励生产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的扶持政策。

5 发展建议

5.1 进一步打造专用品牌粮食产业链 以品牌溢价为目标,强化落实品牌运营核心企业。以省龙头企业、农机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为载体,构建紧密型粮食产业联合体,开展专用品牌粮食生产全过程的社会化服务。

5.2 实行统一标准化绿色增效栽培模式 组织技术力量,分别制订出强筋小麦、弱筋小麦、黑小麦、“涡阳大豆”栽培技术操作规程省级地方标准,实施标准化栽培,保证粮食品质的一致性。

5.3 制订和完善优惠政策,坚持政策引导 对专用品牌粮食生产区域优先安排千亿斤增粮田间规划、土地整治、农业综合开发、小型农田水利等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改善生产条件,提高生产能力;对专用品牌粮食生产主体优先申报项目、给予信贷、给予农机购置补贴、给予物化补助、科技培训等,为发展专用品牌粮食生产创造优越环境。

5.4 全面推行订单生产 发挥龙头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建立科技示范基地,按照“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运行模式,实行订单生产,优质优价收购,按市场需求确定生产规模,实现糧食生产由“普通型”向“专用型”转变。

5.5 发挥科研技术优势,提高生产科技含量 鼓励和支持高等院校加强与地方科研机构的业务合作,开展粮食绿色模式集成技术和作物育种攻关,实现与农业生产的直接对接。

(责编:王慧晴)

猜你喜欢
发展建议
民办高校秘书工作的现状与优化措施
如何走出小学音乐教学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