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成人依恋理论的大学生爱情心理特征与培育策略

2018-07-09 08:40王伟波李建伟
大经贸 2018年4期
关键词:培育策略大学生

王伟波 李建伟

【摘 要】 爱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也是大学里经久不衰的热点话题。爱情伴随着青年人的大学生活和学习,并深刻地影响着其人格发展和人生的幸福度。成人依恋理论认为,安全性依恋个体往往更容易在恋爱中收获幸福感,所以在大学生情感教育与指导中除了要帮助大学生形成健康的恋爱观和择偶观,而且还要帮助大学生形成良好的、适应的依恋关系,以帮助大学生更加科学地认识爱情,顺利度过心理断乳期,形成科学的爱情观,从而增加人生幸福感,使大学生能够和谐良好地发展。

【关键词】 成人依恋理论 大学生 爱情心理 培育策略

一、成人依恋理论

依恋是由英国心理学家John Bowlby提出的,是指人类适应生存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形成于婴幼儿时期,贯穿人的一生,是一种稳定而持久的情感联结。心理学家们首先从婴儿与父母与分离后的行为开始研究,发现了婴儿—父母依恋理论,强调儿童的早期经验及母亲与儿童的互动模式等对儿童依恋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提出了依恋行为系统,认为依恋行为背后是一套由自然选择造成的动机控制系统。Mary Ainsworth根据当婴儿需要父母时,父母对婴儿的行为和回应程度,提出了婴儿的三种依恋类型:安全型依恋——如果当婴儿需要照顾时,父母总是在婴儿身边、有回应、给孩子注意力,婴儿就会感受到安全、爱和自信,这种婴儿会比较不拘谨、爱笑、容易和其他人交往;焦虑矛盾型依恋——如果大人对孩子的照顾时有时无,行为无法预测,婴儿就会开始用各种行为试图找回自己的父母。由于不确定照料者什么时候会回应,婴儿会表现出紧张和过分依赖;回避型依恋——如果当婴儿需要的时候,父母总是不出现,态度是冷漠和拒绝的,婴儿就会认为他人是无法信赖的,从而对他人充满怀疑,甚至陷入抑郁和绝望。

随后,心理学家Hazan和Shaver开始转为研究成人的依恋,认为成人浪漫关系和婴儿与父母的依恋关系相似,成人依恋是指成年人与其他同伴形成的稳定而持久的情感联系,并设计了相关问卷来测量依恋类型。之后的研究人员从情感角度、人格角度、神经生理角度或认知角度分别对成人依恋进行了探索。现在学界普遍认为,成人依恋建立在当前对童年依恋经验的记忆及评价基础上,与伴侣或亲密朋友之间形成稳定的情感联结,以满足个体安全的需求。Hazan 和 Shaver 还借鉴 Ainsworth 的研究成果将情侣之间的爱情关系分成安全型、逃避型和矛盾型三种不同的依恋风格。安全型的人更容易身心健康,生活得更幸福,更可能获得稳定的亲密关系,这几乎已经是共识。

二、大学生爱情心理特征

爱情作为人际吸引的最高形式,是一个古老而又新鲜、永恒而又常变的课题,一直是社会学、伦理学、生理学等多学科交叉研究的点。人类的爱情极其复杂,研究人类的爱情心理往往面临很多困难。国外心理学家普遍选择了通过研究爱情的类型来间接探究其本质,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爱情研究理论涉及生物学说、分类学、原型说以及文化学说,其中以斯滕伯格爱情三元论最为著名。斯滕伯格认为爱情是由三种成分构成的:亲密、激情和承诺。其不同组合构成8种爱情类型:喜欢式爱情(只有亲密)、迷恋式爱情(只有激情)、空洞式爱情(只有承诺)、浪漫式爱情(激情+亲密)、伴侶式爱情(亲密+承诺)、愚蠢式爱情(激情﹢承诺)、完美式爱情(激情+承诺+亲密)、无爱。这就是著名的“爱情三角形理论”。

爱情作为一种高级情感是人在成长中所必经的过程,无时无刻不存在在大学校园中,深深地影响着大学生们的幸福感和人格健全程度。大学生谈恋爱已成为当今大学校园里一种相当普遍的现象,有恋爱经历的大学生超过60%。处于青春期发展中后阶段的大学生,刚刚度过中学时的高压环境,有大把时间和精力探索浪漫关系,容易产生了相互倾慕、热烈的爱情。随着性观念趋向开放,目前在高等院校中,大学生恋爱已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恋爱行为也已逐渐趋向公开化。人们对当前大学生恋爱行为表现出较大宽容的同时,其心理问题以及由心理问题导致的行为问题也日益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调查表明,2000之年后高校接待的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因恋爱导致的心理问题上升到了70%以上,绝大部分大学生的爱情类型都是不是完美式爱情。

恋爱是一种亲密关系,也是一种依恋关系。不同人对待恋爱的态度可能是由于其依恋风格不同造成的。情侣依恋安全型的积极感知可以预测婚恋关系中的支持行为和满意度。相对于回避型和焦虑型的个体而言,安全型依恋个体更多地体验到满足感,有较好的婚恋关系,较多身体上的接触,双方相互依赖,能承担各种责任。大学阶段是人生重要的发展期之一,在这段时期里,个体离开家庭离开父母,在新环境中建立亲密关系,寻求支持,渐渐走向独立。大学生爱情心理健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其学业成就、人际关系以及人格与社会功能的发展。然而,近年来,大学生达到“因爱生恨”,自残或伤害他人的事件屡见不鲜,更不用说有很多大学生因为不会处理爱情问题而陷入不良的心境中。

三、大学生爱情心理的培育策略

依恋理论认为,亲密关系(亲子依恋和成人依恋)是个体心理健康的基础。比如,依恋的内部工作模型理论认为,个体早年的经验会逐渐内化和稳定为有关自我、他人的内部工作模型,对个体的发展发挥持久的作用。内部工作模型对个体的影响非常广泛,包括人际联结、情绪调节、个性特征等多个方面。2001年,Ann P. Ruvolo等人对301对伴侣的恋爱过程进行了跟踪,在他们第一次被评估依恋类型、冲突回避水平之后的5个月,他们被要求报告关系的现状并重新评估依恋类型。结果发现,经历了关系的破裂、分手后,男性和女性都会更偏向不安全型;复合则会使他们更偏向安全型。

研究结果也表明,成年人的依恋类型是可以改变的。国内外有些研究发现,高品质的成人依恋对缓解负性情绪有积极的作用,反之亦然。成人依恋关系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极其重要的影响,所以实施大学生情感的指导教育与爱情心理的培育是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促进其发展的重要途径。

做好大学生依恋关系及爱情心理的教育,学校、家庭和社会应发挥合力,不应再对大学生爱情问题讳莫如深,避之不理,相反要积极正视,集合研究力量去探究,并上升到“培育个体积极的情感,养成个体健全的人格”的理念层次,建立全方位、立体化的爱情培育体系。

首先,因为安全依恋风格较为受推崇,安全依恋个体能够灵活处理成年后的依恋关系,即能够和愿意在目标调整的伴侣关系中整合需要、情感以及伴侶和自我的观点,以成功作用于自己的身心健康。因此,在爱情教育中要让学生们了解自己的依恋风格,已经是安全型的要继续保持,其他两种类型也要扬长避短,吸取安全型依恋风格的优势,并且尽量寻找安全型依恋风格的伴侣。

其次,要以预防教育为主,思政和心理健康等课程中应渗透爱情教育,或者将爱情教育课程化,培养一支高度专业化的爱情教育教师队伍,以加强对大学生正确爱情观的培养;学校的相关协会组织也应经常举办与爱情心理相关的讲座,做好爱情知识的传递和普及,帮助大学生掌握应对情感问题的知识和策略,培育学生爱的能力,提升大学生追求美好生活的智慧。

再次,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辅导员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应重视爱情教育,明晰爱情教育的特征,积极走出办公室,走进学生公寓楼,走入学生内心,了解他们的爱情观,定期接待学生,开设专门的“爱情心理名师门诊”,供全校学生预约咨询,用“认知疗法”“合理情绪疗法”“团体咨询”“叙事治疗”等方法帮助学生处理情感问题,提高辅导员、学校心理辅导老师对大学生进行爱情问题发现和咨询的能力。同时,举办爱情心理工作坊,对学生爱情问题进行讨论式座谈,加强恋爱观的引导。

最后,学校和社会应利用各种媒体宣传正确的、积极的爱情观,强化校园文化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通过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依恋模式,普及大学生恋爱心理发展的规律。深入研究大学生的爱情心理,对大学生的恋爱问题给予正确的引导,开展科学健康的恋爱观教育,排除不良心理困扰,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升其心理健康水平,使他们更加成熟地看待自己的爱情,从而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 肖君政,江光荣.成人依恋理论的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6(09):859-860

[2] Ainsworth MDS, Blehar MC, Waters E, Wall S. Patterns of Attachment: A Psychological Study of the Strange Situation[M]. Hillside, Calif: Erlbaum,1978.

[3] 鲁晓静,郭瞻予.成人依恋理论及其测量[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7(11):1735-1737. [4]Ainsworth M D S,Blehar M C,Waters E,et al. Patterns of attachment: A psychological study of the strange situation.[J].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1979,23.

[5] [美]罗伯特·J·斯滕伯格,凯琳·斯滕伯格.爱情心理学(最新版)[M].李朝旭等译.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0.

[6] Sternberg, R. J.Love is A Story[M].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8.

[7] 张雪峰. 大学生爱情观量表的编制及爱情特点分析[D]. 曲阜师范大学, 2012.

[8] Ruvolo A P, Fabin L A, Ruvolo C M. Relationship experiences and change in attachment characteristics of young adults: The role of relationship breakups and conflict avoidance[J]. Personal Relationships, 2010, 8(3):265-281.

作者簡介:王伟波,1978,男,汉,浙江工商大学国际商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培育策略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写作技巧培育策略分析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