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沉睡的心灵

2018-07-09 08:44陈丽洪
读写算 2018年4期

陈丽洪

摘 要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教育者不是造神,不是造石像,不是造爱人,他们所要创造的是真善美的活人"。教育其本质就是一种心与心交融的艺术,而真正成功的教育就是深入学生内心的教育、理解和爱的教育;是唤醒学生心中欢快的阳光,唤醒学生沉睡已久的意识和潜能,使学生天性中最优美、最灵性的东西发挥出来。

关键词 感悟生活;用心感受;孕育情感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04-0236-02

我国历代文人都很重视情感在文章中的作用。比如,南朝文艺理论家刘勰说过“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而白居易也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南宋女词人李清照的《声声慢》读来使人感慨颇深,不就是因为那“凄凄惨惨戚戚”的悲怆之情?而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之所以被人们传诵,不也因为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豪迈情怀?因此,作文教学要注重引导学生用心感受、体验生活,发掘生活中蕴含的情感特质,从而写出内涵丰富、深刻隽永的佳作。

一、走进生活,孕育情感

学生由于年龄与阅历的关系,情感上还较苍白,他们所理解与感受的仍较肤浅,因此,学生很难在写作上把情感写得深入感人。叶圣陶先生说:“我们要记着,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故,就生活取情,让学生有情可抒,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我们身边每天都发生着不计其数的新鲜事,只是许多学生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可见,无话可说的根源是不善于观察,不善于将现实生活中鲜活的材料积累起来。因此,找们应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特别是学生熟悉的生活,包括家庭、学校生活、社会观察到的现象,要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发掘出其中最能打动自己心灵的宝藏,然后把它记载下来。只有这样的材料应用在作文中,才能够抒发真情实感,具有感染力。

让学生走进自然,饱览祖国的壮丽山河,欣赏春之清新,夏之灼热,秋之成熟,冬之静穆。薄明的晨曦,绚丽的云朵,灿烂的阳光;一株小草,一片枯叶,一条小溪……都能给学生真切的感受,都能唤起学生无限的遐想,都能撞击学生美好心灵的火花。

在教学中找准契机,进行潜移默化的渗透,学生便能感受到情感的可贵,内化为自己的东西,自然流露于写作中,达到想要的效果。

二、感悟生活,触发真情

生活是写作的源头活水。观察生活最重要的是用“心”去体验、感受。“善于用情感、意识、思考去触摸事物的品质,没心的人是另一种盲人,什么也发现不了。”这强调观察时不仅要“身入”,而且要“心入”。正如古人所说“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能为眼前的孤儿而忧心忡忡;能为同学的奋起而激动满怀;能为太阳的升起而欣喜;能为花儿的凋零而感伤。要知道,文章要能感动人,首先要能感动自己,这就要求写作的主体即作者本身就是一个“有血有肉和着欢笑和着泪水的情感丰富的人。”只有教会学生用心去感悟生活,学生才会真正领悟到生活的真谛,才能抒发出真情实感,写作的品位才能得以提升。这就要求教学要让学生随时随地留心观察,广泛地认识生活,并把心中的感触较深的细节,用随笔的形式记录下来,哪怕是一点一滴。

某节课上,突然下起了雨,学生有些躁动,我索性停止上课,让学生望向窗外,遐思片刻后由学生自由发言。

陈×筹说道:“雨,带给我许多美好的回忆。童年与邻居小朋友在雨中奔跑,是那么惬意而忘情。我们不在乎雨是否把衣裳淋湿,把头发吹乱,只管忘情的追逐、奔跑、嬉闹,最后总是妈妈从雨中把玩性未尽的我们拉扯回家……如今,不知他在他乡还好吗?得找个时间,跟他好好聊聊。”……

陈×琳同学这样说,“雨也如同花草树木一样,能否成为风景,还取决于人们的心情。久旱逢甘霖,不论在谁的眼里,都是一份美丽;而淫雨霏霏,堤破水淹,又有谁不为之而心烦?但是,雨就是雨,它不因你喜爱而来,也不因你厌恶而去,更何况不经历风雨,就不能见到彩虹的绚丽;没有雨天的阴云,也就没有晴天的阳光的灿烂。”

王×文却说,“雨中最美丽的风景是我的父亲,此时,父亲应该还在田地里摘菜。无论天气如何,他总得为生计而艰辛的劳作着,我希望我的父亲能躲过这一场大雨!”

……

显然,这场雨让学生们找到了抒发真情实感的出口,大家畅所欲言,动情之深,让一些学生的眼眶都湿了。这样的感触,是学生们发自真心对生活的感悟、对亲人的关爱。

三、热爱生活,敢于表情

文章本是生活感受的真情流露,作文乃是一种由内到外的傾吐,而学生也往往因为害怕自己的内心情感被大家所知,有意隐藏或掩饰,使得文章缺乏情感的魅力而大打折扣。孰不知,屈原放逐,忧愁幽思,乃赋《离骚》;鲁迅直面“三一八”惨案,悲愤交集,挥笔而成《记念刘和珍君》;毛泽东登上黄土高原,豪情激越,而成千古绝唱《沁园春·雪》;魏巍亲历战地生活,激情凝就《谁是最可爱的人》。当初童年高尔基那辛酸的生活经历终使他写成了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我敢说,在每一个学生的生活中,都有酸甜苦辣的一串串往事,有喜、怒、哀、乐的一幕幕情感经历,这样的真情体验便是入文的最好材料。只是学生疏于打理,多少生活中的趣闻轶事,恍若流星,使得一泓生活温泉泄露枯竭,那喜、怒、哀、乐的感情波澜无法从心底泛开。

“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激而发灵光。”一个热爱生活情感丰富的人,遇到作文的话题,当如干柴烈火,一触即发,灵感突现;好似一石击水,顿起波澜,频频送波;更像打开情感的闸门,思如涌泉,滔滔倾发。一个向往写作的人倘能用“心”去感受生活和人生,用“情”去触摸生活、燃烧青春,积极地用脑去思考社会人生,让那些国际风云、凡人轶事、生活点滴在心灵深处撞击出思想的火花,情感的喷薄定能让读者共鸣!

学生陈×旋的作文《人性?色彩?》写道:

夜幕深深,雨帘重重,苔痕青湿的石板上扣响急促的脚步声。

嘀嗒,嘀嗒。时间的水滴静静地,从流逝的房檐上一滴,两滴,就这么掉下来,随之,蒸发。繁华的城市,喧闹的人群,没有注意到它的来临,只有地面知道,这里,曾有它的脚步。世界变成了黑色,时间的水滴刷洗不了它炭黑的灵魂。

滴嗒,滴嗒,水滴就這样,寂寂地从干涸的山峡缓慢地滴下来。是水吗?算是吧!但从它枯黄瘦弱的外表来看,它,又像不是。黄土高原上,已无树木,已无花草,已无生机,剩下的只有那黄黄的一片,是泥土吧!它再也受不了无人陪伴的孤独与寂寞,就这么倾泻而下,黄河里,水与泥土,难舍难分,只有那潮湿的泥土覆盖整个大地,变成了黄色,清水无法摆脱浑浊。

滴嗒,滴嗒,红色的液体悄悄地从乌黑的头发上滴下,那不是乌黑,是暗红的,黏黏的,是血,那人,仿佛从血缸里捞出来,他脚下,有一具一具的,面目全非,是尸体吧!对,是尸体。战刚打完,所有的战士,将领,都死了。是牺牲吧?只剩他,手里握着长剑,上面,也是血,他,打胜了吧!可是,他的脸上,没有喜悦,有点扭曲,是悲伤吗?或许,也该悲伤吧!空城,荒地,尽是废墟没有一丝生机,甚至,草,都是枯黄的,百姓们,无一生还。历史长河,变成了血红的一片。人性的自私,险恶,贪婪,似乎都表现得淋漓尽致,世界,正寂寞地,走向那幽不见底的深渊。整个地球,变了样,大地是黄,天空成黑,河水变红……

那罪恶,正渐渐地,吞噬……(话题作文“色彩”)

这学生对于现在的社会与人类有着自己深深的认识,这是“大义”上的悲情与伤痛,面对人性的自私,险恶,贪婪,她敢于表达自己内心的真情实感,实在难能可贵,这样的写作才能使读者的内心深受触动震憾。

“情动而辞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文章不是无情物,字字句句诉衷情。”可以说“情”是文章的灵魂。《红楼梦》中说:“男儿是泥做的,女儿是水做的”,而写作却是“情”做的,它由情而引发,以情去感人。只有情在,文章的灵魂才在;只有情在,才能折射人类的真实;只有情在,才能在悠长的岁月中保留它的瑰丽!

只有唤醒了学生的情感世界,学生才会张开智慧的双眼,用真心去感受生活,用真情来抒写生活。

参考文献:

[1]孙修河.用师爱促进学生的发展[J].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5(10).

[2]曹亚梅.师爱是洒向学生心田的雨露阳光[J].安徽教育,201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