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2018-07-10 08:15康梦如陈柳丹
针灸临床杂志 2018年6期
关键词:浮针根型颈椎病

康梦如,张 彬,陈柳丹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广东 广州 510120)

神经根型颈椎病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发病主要因单侧(或双侧)脊神经根受严重刺激(或压力)所致,伴发手指麻木、颈部痛及椎旁肌肉压迫等相关症状。临床治疗该病主要以非手术疗法为主,如针灸、颈椎牵引、浮针等,不同疗法应用后所表现出的疗效均存在显著差异[1]。为了解浮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本研究对象选取41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自2017年1月—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81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入组后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40例,男性/女性:22例/18例,年龄45~70岁,平均年龄(53.64±3.45)岁;实验组41例,男性/女性:23例/18例,年龄43~75岁,平均年龄(54.50±4.60)岁。观察两组患者以上临床信息,发现结果差异不明显(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西医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诊断标准;②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且积极配合医生完成各个阶段的治疗工作;③医学伦理委员会认可。

排除标准:①神经根型颈椎病严重病变患者;②短时间内行浮针治疗、精神障碍等患者。

1.3 治疗方法

1.3.1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普通电针)。根据患者颈部X线、CT检查结果,准确评估其病变部位,结合临床症状,选择对应穴位给予针刺治疗,以颈部夹脊穴为主穴,单侧病变部位取穴加手三里、阿是穴、外关、肩髃、曲池、合谷、肩外俞、大杼、肩井、风池穴和大椎。若患者上肢麻木、放射上肢等症状表现较明显,可选用肩髃、手三里、合谷、曲池、外关;若患者的肩背、头颈疼痛感较强,可以选用肩外俞、大杼、肩井、风池、大椎等。若患者出现酸麻胀感,即针刺得气后,采用G-6805型电针仪,频率为疏波,强度以患者能耐受程度为主,留针半小时后起针,针灸针选华佗牌一次性针,1次/天,7天为1个疗程。

1.3.2实验组予以浮针治疗:应用中号一次性浮针(南京派福医学科技有限公司生产),患者取坐位,用示指、中指、无名指的指腹触摸患者前臂以及颈肩部肌肉以确定主要的MTrP点( 又称为肌筋膜触发点)[2],手感多为条索状,紧、滑感明显,少数有疼痛感觉。颈椎病常见的MTrP点多位于前臂(相当于手三里下1寸处)、斜角肌、胸锁乳突肌、斜方肌、颈后部肌群等处,先在患者身上选取进针点,在该部位做好标记,再对进针点的皮肤做常规消毒处理,选一次性浮针,针尖和皮肤保持15°至35°朝着皮下慢慢刺入(针刺方向可多个不同的角度),直至达到疏松结缔组织之后,方可把针蕊退回套管中;其次,把进针点当作支点,医生手持针柄,以扫散手法针刺3~5 min左右,同时配合再灌注治疗,待颈椎疼痛部位明显缓解或者局部僵硬肌肉明显放松后可将针芯抽出,把软套管置留皮下大约6~8 h,选透明敷料来固定软管皮上部位,每隔1天进行一次浮针治疗,以3次作为1个治疗周期。

1.4 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医生选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两组疼痛症状改善情况,总分10分,得分越低疼痛症状改善情况越良好[3],并观察患者疼痛症状改善的起效时间;于治疗结束后,采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评定患者的治疗效果。

1.5 效果评估

治疗后医生对两组治疗效果展开评估,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完全消失,身体功能恢复较好,可正常工作,即治愈;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基本消失,身体功能基本恢复正常,即显效;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有所改善,主要表现为肩、颈、肢功能等改善,但不可完成轻体力劳动,即有效;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没有任何改变,甚至加重,即无效。治疗总有效率等于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之和。

1.6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治疗后,实验组41例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5.12%,对照组40例治疗总有效率80%,两组比较有差异性(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n(%)]

注:与对照组相比,1)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症状评分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疼痛症状评分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实验组疼痛症状评分(1.65±0.15)分,对照组为(5.24±0.50)分,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症状评分比较

注:与对照组相比,1)P<0.05

2.3 两组患者治疗后即时起效时间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即时起效时间对比,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即时起效时间对比

注:与对照组相比,1)P<0.05

2.4 不良反应以及随访

实验组中有3例患者出现进针处局部出血后瘀斑,不影响肢体的活动,约1周后瘀斑自行消散,未进行特殊处理,对照组患者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1个月后随访患者,因过度的劳累以及负重活动,实验组中3例患者和对照组中6例患者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复发,患者经治疗后要注意生活方式以及加强颈椎肌肉的锻炼,避免疾病的反复发作。

3 讨论

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发病率越来越高,症状表现为颈部疼痛以及上肢麻木为主,患病后疼痛感较强且病情较反复,对患者正常生活、工作均会造成很大影响[5]。中医学将颈椎病归属“痹症”的范畴,是由于经络运行不畅、气血不通所致,因此,选取一种安全、高效的方法治疗就显得非常关键。在整个治疗的过程中,要遵循补益肝肾、活血通络的治疗原则。采用各种中医治疗方法(推拿、拔罐、牵引等),可起到一定治疗效果,通过牵引患者颈椎,可促使椎间隙增加,改善神经根压迫状态,松解神经根;通过拔罐以及针刺,可刺激穴位,调节大脑皮层兴奋,缓解疼痛感;通过推拿可平衡患颈椎力学,扩张血管,改善颈肩部肌肉痉挛。

浮针疗法主要选一次性浮针于非病痛部位浅筋膜层做扫散,不会深入患者肌层,针尖到达最痛点0.5~1.0 cm最佳,该疗法不会伴发剧烈疼痛,见效较快且适应症非常广泛[6]。作用原理为浮针在疏松结缔组织互相作用后产生反压点、压电效应,有效缓解病变组织微循环,促进血液循环[7]。中医学理论中,浮针的治疗原理与十二皮部理论相关密切,属于《内经》中所提到的“毛刺”“浮刺”范畴,通过使用特制的浮针针具,在皮下大幅度的扫散刺激以增强人体的阳气,达到疏通经络气血的作用,从而调整人体的阴阳气血,达到治疗疾病的作用。因浮针扫散只对非病变区浅表组织产生刺激,为此,应用相对安全,和传统推拿、针灸治疗方法相比,疗法、安全性方面更具优势。而且扫散时能够活跃疼痛组织生理功能,较好的消除炎症、粘连反应,最终缓解颈椎疼痛感[8]。本研究经分组分析81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发现治疗后实验组总有效率95.12%,比对照组80%高(P<0.05);疼痛症状评分(1.65±0.15)分,比对照组(5.24±0.50)分低(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的即时效应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综上所述,临床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治疗时,浮针治疗的有效性较明显,能较好的提高治疗有效率,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为浮针的推广提供了有效的临床证据。

猜你喜欢
浮针根型颈椎病
浮针疗法治疗眩晕的临床进展*
Ⅰ型肢根型点状软骨发育不良家系的遗传学分析
多功能治疗仪联合颈通颗粒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效果
中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探究
脑循环与低频电刺激联合治疗颈椎病导致脑供血不足的效果观察
游泳 赶走颈椎病
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的系统评价
浮针联合推拿手法治疗肩胛肌筋膜炎的临床观察
浮针疗法配合更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60例疗效观察
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取穴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