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水运绿色发展全面开花

2018-07-10 18:02马格淇
珠江水运 2018年10期
关键词:控制区西江泊位

马格淇

船舶排放控制区实施工作统筹推进,广东9市建立了专项协调机制;LNG清洁能源应用成效显著,珠江流域完成新建改建共32艘LNG船舶动力建设;岸电设施建设积极推进,佛山港岸电覆盖率已达60%......近年来,珠江水运绿色发展建设全面开花,成绩喜人。

排放控制区实施工作统筹推进

珠江水系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四省(自治区)共同达成推进珠江水运绿色发展共识,进一步重视船舶排放控制区实施工作。为切实落实交通运输部《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京津冀)水域船舶排放控制区实施方案》, 2017年4月广东省印发了《广东省珠三角水域船舶排放控制区实施意见》,明确珠三角水域船舶排放控制区范围为广州、东莞、惠州、深圳、珠海、中山、佛山、江门、肇庆9市行政管辖区域内的内河通航水域,建立交通、海事、环保、发改、经信、财政等部门工作协调机制,统筹推进船舶排放控制区实施工作,主动对接国家有关部委,加快推广船舶岸电和清洁能源应用。

LNG清洁能源应用成效显著

2017年8月,《长江干线京杭运河西江航运干线液化天然气加注码头布局方案(2017—2025年)》明确,西江航运干线布局10处LNG加注码头后,珠江航务管理局将LNG推广应用作为重中之重纳入《推进珠江黄金水道建设工作方案(2017-2020年)》和《推进珠江水运绿色发展行动方案》当中。目前,珠江水系共有三个部试点示范项目,分别是西江干线广西段、广东段应用LNG示范项目和广东省“大宗货物绿色运输北江示范项目”。项目计划新建158艘LNG动力船舶、配备4座LNG加注站、34台LNG动力车辆。据了解,目前已经完成新建31艘、改建1艘共32艘LNG動力船舶,建成首座LNG动力船舶加注站并投入运营, 在珠海港内配置24台LNG燃料动力车辆。加快清洁能源应用,2017年全球首艘2000吨级新能源电动自卸船在广州龙穴岛下水,废气污染物及PM2.5颗粒实现零排放。

岸电设施建设积极推进

2017年7月,交通运输部印发《港口岸电布局方案》,布局目标为2020年底前,实现全国主要港口和船舶排放控制区内港口50%以上已建的集装箱、客滚、邮轮、3千吨级以上客运和5万吨级以上干散货专业化泊位具备向船舶供应岸电的能力。同时,鼓励岸电需求较大、基础条件较好的港口争取实现100%的泊位岸电覆盖率。布局方案涉及珠江水系内河有63个泊位需要改造,除南宁外,基本覆盖了西江航运干线的主要港口和珠三角主要内河港口。

目前,在贵港、云浮、肇庆、佛山等港口的部分码头泊位已经建有简易供电装置或简易的港口岸电设施,部分新建泊位为标准供电桩,其中佛山港33个公用码头122个泊位,有73个设置了岸电供电设施,岸电覆盖率约 60%,主要服务集装箱船;广州港已具备岸电设备的大小泊位共计186个。

“绿色珠江”发展仍有短板

在水系四省(自治区)的积极努力和共同推动下,珠江水运绿色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问题和短板仍然突出,成为制约“绿色珠江”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主要是:

燃油质量源头控制有待加强,多部门联合执法机制尚未形成。局部地区出现低劣油、“生物柴油”、走私油等非法油品,造成环境污染严重。

资金补助力度不够,船公司积极性不高。目前在排放控制区内,船舶使用低硫油、船舶使用等效替代的LNG等清洁能源、靠港使用岸电等工作,国家和地方在一定程度上给予了补助,但补贴政策力度不够,对船民和船公司的吸引力不够,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碳排放收集与监测等绿色航运技术应用进程缓慢。目前由于客观条件制约,在珠江水系还未建立全覆盖的船舶碳排放收集与监测机制。

规划绿色发展新未来

珠江水系将贯彻落实《绿色行动方案》的相关内容,认真做好6大方面32项重点任务,逐步建成美丽的“绿色珠江”。

在下一步工作中,珠江水系四省(自治区)将加大水运绿色发展相关法规政策的宣贯。同时,重点开展西江航运干线船舶绿色发展和污染防治工作,开展西江航运干线高能效万吨级船队研究。协助交通运输部开展有关政策的研究制定。结合排放控制区的实施工作,提升能源供应品质。研究开展绿色航运技术的推广,结合建立健全船舶碳排放收集与监测机制,研究开展现有船舶的绿色评估工作,研究绿色船舶和航运企业评价指标体系,重点在能耗和排放指标方面进行规范。

猜你喜欢
控制区西江泊位
基于OMI的船舶排放控制区SO2减排效益分析
管好高速建筑控制区
阿什河流域非点源污染优先控制区识别
大美西江
湄洲湾港斗尾港区部分泊位竣工验收
情满西江 放飞梦想——西江中心小学简介
情满西江 放飞梦想——西江中心小学简介
情满西江 放飞梦想——西江中心小学简介
基于排队论的区域路内停车最优泊位占用率研究
Anti-ageing effects of a new Dimethylaminoethanol-based formulation on DGalactose induced skin ageing model of r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