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解放军八大总部

2018-07-10 04:32
新传奇 2018年19期
关键词:罗荣桓军委上将

新中国成立之时,中央军委之下实行总部领导体制,至2016年1月终止,长达66年的时间。其间,总部数量几经变化,最多时为八大总部。而总参、总政、总后,为历时最久的三大总部。

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解放军传统的司、政、后三大机关(总后勤部前身为总经理部、供给部),都是在20世纪30年代初设立的。战争年代,它们机构虽小,人员虽少,名称亦有变化,但运作十分高效。毛泽东、周恩来在转战陕北时期,在小小的窑洞里,与随同他们的作战室一起,调动百万大军,指挥全国各个战场,发起了一次次震天动地的宏大战役,成为那个时期的佳话。

苏军八总部体制,成为解放军正规化起步的一个范本

新中国成立后,解放军开始了由战争年代的野战兵团向和平时期正规化、现代化国防军脱胎换骨的转型。在中共中央号召“建设我军为世界上第二支最优良的现代化的军队”时,“第一支最优良的现代化的军队”——苏军,无疑是我们学习的最好榜样。当年的号召是要“将苏联的一切先进经验都学到手”,苏军的八总部体制,自然也就成为解放军正规化起步时的一个范本。

在总部体制中,总参谋部,继徐向前(代总参谋长聂荣臻)之后,粟裕为总参谋长(1954年10月3日任命),负责组织武装力量建设和实施作战指挥,是中央军委之下全军最高军事统率机关,为中央军委之下第一总部。曾任总参作战部部长的谭旌樵有述:战争年代,总参还只是个小而精的班子,除总参领导同志身边的秘书人员负责文电外,“实际上就是一个作战部,当时称军委作战部,部下设一、二、三、四局,分别负责作战、情报、通信、训练等项业务工作”。新中国成立之初,根据军委会议决定,作战部陆续调整了业务范围,军委二局与中央情报部合并升格为情报部,军委三局升格为通信部,军委四局升格为军训部。它们升格后与作战部平行,都隶属于总参谋部,总参的规模、职能与作用进一步扩大与加强。总参下辖的主要职能部门为作战部、军训部、情报部、技术部、通信部、装备计划部、动员部、军事交通部、测绘局等。

这个时期的总政治部主任,前为罗荣桓(1950年4月,罗荣桓接替刘少奇任总政治部主任),后为谭政(1956年12月29日任命)。1954年10月,经罗荣桓提名,中南军区第三政治委员谭政调入总政任第一副主任。东北野战军的“102号”(罗荣桓)、“104号”(谭政)首长齐聚总政,成为全军政治工作第一、第二号负责人。营、政治部是负责全军党的工作和政治工作的领导机关,下设组织部、宣传部、干部部、敌工部、文化部、青年部、保卫部等。

总后勤部一直和总参、总政并称军委三大部,那时全称为总后方勤务部,是负责军队后方专业勤务和后勤保障工作的最高统率机关。继杨立三之后,1952年10月23日,黄克诚由湖南军区司令员任上调入北京,在担任第三副总参谋长(第一、第二副总参谋长为聂荣臻、粟裕)的同时,兼任总后勤部部长,原部长杨立三改任第一副部长。1954年2月,军委批准在总后编设司令部,并任命抗美援朝战争中在后勤保障方面有出色表现的洪学智为总后勤部副部长兼参谋长。洪学智到任后,负责组建总后司令部。此时,杨立三病重,洪学智成为黄克诚的第一副手。总后下设军需部、军需生产部、营房管理部、油料部、卫生部、车管部、马政局等职能部门。

人民军队在最初的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三大总部的基础上,于1955年前后陆续成立了总干部部、总军械部、训练总监部、武装力量监察部、总财务部(1950年12月10日成立的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总情报部在此未记)。一时间,20世纪50年代中期军队八大总部赫然并立,与那个时期的五大军种(陆军、海军、空军、防空军、公安军)13个大军区一起,再加上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军事院校(南京军事学院、北京高等军事学院、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军事科学院等),构成了蔚为壮观的军队5大系统(军委总部等直属机关,军事院校,军兵种,各大军区,志愿军),是军队大单位最为鼎盛的时期。

将星云集的八大总部

1955年9月底解放军首次授衔时,除余秋里中将外,总部主官均为上将以上军衔。此时的总部是将星(有些是稍后任职)云集。

总参谋部,总参谋长粟裕大将,副总参谋长陈赓大将和张宗逊、李克农、王震、许世友、邓华、彭绍辉、张爱萍、杨成武、韩先楚9位上将,总参谋部名将甚多。

总政治部,主任罗荣桓元帅,第一副主任谭政大将,副主任傅钟、萧华、甘泗淇上将。

总后勤部,部长黄克诚大将,第一副部长洪学智上将,副部长兼副政委邱会作中将,副部长张令彬中将,副政委李耀中将。

总干部部,部长罗荣桓元帅兼,副部长宋任穷、赖传珠上将及徐立清、甘渭汉中将。

训练总监部,部长刘伯承元帅(身为南京军事学院院长的刘伯承未到京履任,叶剑英元帅代理部长),副部长张宗逊、萧克、李达、彭绍辉、周士第、郭天民上将,有“一元帅带六上将”之称,阵容之盛,仅次于总参谋部。由此可见训总的地位与作用。

武装力量监察部,部长叶剑英元帅,副部长周纯全、杨至成、陈再道上将及阎揆要中将。

总军械部,部长王树声大将,副部长封永顺、涂锡道、陈文彪少将。

总财务部,该部成立后一直主持工作的副部长余秋里中将于1956年8月任部长,第一副部长唐天际中将,副部长汤平中将、何维忠少将。

八总部中,元帅3位、大将5位、上将20余位,是解放军历史上在总部中任职的将帅,军衔层级最高、人数亦最多的时期。上将,是这一时期总部领导班子的骨干力量。

总参、总政、总后依然是位高权重的三大总部

1956年3月24日,主持军委例会的彭德怀元帅强调指出:要把军委和总参谋部的工作明确起来,军委工作的改进,重要的因素之一是加强总参谋部的工作。总参谋部是带首脑性质的机关,当然总政治部、训练总监部等,也都很重要。但是要综合研究和处理各各兵种的平衡与协同,就非由总参谋部来做不可。

总参谋部,重在战略规划和整军、治军、管军和裁军。特别是刚刚进人和平时期,军队的正规化、现代化建设任务极其繁重,总参的出谋划策、组织协调作用十分突出,其人选配备也重在于此。这里既有粟裕、陈赓两位能征惯战的大将,又有张宗逊、邓华、王震、韩先楚、张爱萍等一班独当一面的领军主将和野战军级参谋长,还有全军第一号情报总管李克农。总参的地位、权威不言自明。

总政治部,由“政治元帅”“政治大将”罗荣桓、谭政二人当家,傅钟、萧华、甘泗淇三位著名的政工上将扛鼎,他们均是人民军队中名望甚高、经验丰富的政治工作领导人。罗荣桓、谭政早年都参加过湘赣边界秋收起义,是跟随毛泽东的“老井冈”。谭政还曾经是毛泽东的首任秘书。抗战时期,谭政与傅钟就是总政副主任。萧华为人民空军首任政治委员,甘泗淇则为第一野战军、志愿军政治部主任。他们对军队政治工作、干部工作极为熟稔,成为20世纪50年代总政治部的领导力量,使那个时期的总政极具权威。

总后勤部,是毛泽东、周恩来多年极为重视的一个部。新中国成立伊始,杨立三病重直至逝世,中央调原东北战场后勤司令员、时任湖南党政军一把手的黄克诚入京出任第三副总参谋长兼总后勤部部長。在此前后,周纯全、洪学智两位上将级和贺诚、张令彬、邱会作等多位中将级的“老后勤”纷纷履职。八大总部,层级高,架子大,不仅是解放军总部最多的时期,恐怕也是空前绝后的一次。

(水云间荐自《党史博览》2018年第4期)

猜你喜欢
罗荣桓军委上将
不搞特殊的罗荣桓
罗荣桓与罗生特
台军两上将被爆隔离
罗荣桓:珍藏救过他命的银元南征北战
习近平视察联合作战指挥中心
史上最牛军改
军改再亮剑
新一代上将从哪儿来
台“参谋总长”换人
罗荣桓缘何英年早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