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市延平区杂交稻新品种引种对比试验

2018-07-11 10:47俞连珠
福建稻麦科技 2018年2期
关键词:黄莉粒数结实率

俞连珠

(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站,福建南平353000)

南平市延平区地处福建中北部,是福建省土地面积最大的县级区,年日平均气温18.7℃,大于10℃以上有效积温280 d,无霜期326 d,年平均降雨量1 780.7 mm,适宜种植水稻等农作物。近年来,延平区主栽的杂交水稻品种中浙优8号的产量、抗病性、农艺性状等均呈下降的趋势。为筛选出适宜延平区种植的丰产、抗逆、适应性强的杂交水稻新品种,2017年延平区引进3个杂交水稻新品种与中浙优8号(CK)进行对比试验,明确新品种在延平区气候条件下的适应性及丰产表现,为推荐种植杂交水稻新品种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参加试验水稻品种:和两优332(粤审稻2016054)、隆两优黄莉占(国审稻2016604)、深两优1813(湘审稻2015016)、中浙优8号(CK)共4个品种。

1.2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在王台镇坋垱村的邹国兴、邹国胜责任田内进行,地势平坦、海拔171 m、属壤土、肥力中等、光照充足,靠近水源,排灌方便,有代表性。

1.3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4个处理,即每个品种为1个处理,其中以中浙优8号作为对照组(CK),每个品种集中连片种植,面积为0.8~1.0 hm2,不设重复。

1.4 栽培管理

1.4.1 育苗 采取旱地育秧,5月29日浸种,6月1日播种,秧地用网格布覆盖,防止稻飞虱和矮缩病发生,6月10日立针现青,6月18日施尿素作送嫁肥并用三环唑、阿维菌素防治稻飞虱,6月23日揭开网格布炼苗。

1.4.2 移栽 7月1日移栽隆两优黄莉占及和两优332,7月2日移栽深两优1813及中浙优8号。移栽前每667m2施过磷酸钙10 kg和碳酸氢铵20 kg作基肥,并进行3犁3耙。

1.4.3 大田管理 追肥:7月21日结合除草施分蘖肥,每667m2施复合肥30 kg。水分:实行寸水促分蘖,足水保扬花,干湿至成熟。病虫害防治:水稻移栽后雨水偏多,气温高,有利于病虫发生,试验共用药2次,即:7月28日、9月12日,用水胺硫磷、阿维菌素、扑虱灵等防治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稻瘟病、二化螟、三化螟等。1.4.4 适时收割 4个品种均在10月12日收割,测产面积均为666.7 m2,重复3次,取3株进行室内考种,并进行测产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育期

从表1看出,深两优1813、和两优332和隆两优黄莉占的全生育期分别比中浙优8号(CK)长6 d、4 d和3 d。从整个生育期情况来看,这3个新品种适宜于延平区域范围内选择种植。

表1 各杂交水稻品种的生育期表现

2.2 产量及其构成

表2结果表明:各试验品种产量从高到低依次为和两优332>隆两优黄莉占>中浙优8号(CK)>深两优1813。和两优332和隆两优黄莉占分别比对照中浙优8号(CK)极显著增产4.16%和1.77%,而深两优1813则比对照中浙优8号(CK)极显著减产5.7%。

分析各品种的产量构成可看出(表2):和两优332比对照增产的原因主要是有较多的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及较高结实率,而隆两优黄莉占比对照增产的原因在于有较多的每穗粒数和较高的千粒重。深两优1813因较少的有效穗数和较低的结实率而导致产量低于对照。

表2 各杂交水稻品种的产量及主要经济性状

2.3 抗逆性

从表3看出,各试验品种均表现群体整齐、抗倒伏性强、无叶瘟、无白叶枯病。除深两优1813易感纹枯病、稻曲病、稻瘟病和中感穗颈瘟外,其余3个品种均表现略感纹枯病、稻曲病、稻瘟病以及无穗颈瘟。

表3 各杂交水稻品种的抗性表现

2.4 综合性状分析

2.4.1 和两优332 株高112.3 cm,穗长27.7 cm,每667m2有效穗数达14.8万,穗总粒数204.3粒,结实率85.8%,千粒重23.0 g,产量排名第1,在试验品种中其穗长、有效穗数、结实率最高,抗病性表现良好,综合性状最好。

2.4.2 隆两优黄莉占 株高116.5 cm,穗长24.6 cm,每667m2有效穗数达12.6万,穗总粒数209.7粒,结实率81.1%,千粒重24.8 g,产量排名第2,在试验品种中株高和千粒重排名第1,穗总粒数排名第2,抗病性表现良好,综合性状较好。

2.4.3 深两优1813 株高109.2 cm,穗长25.2 cm,每667m2有效穗数达11.9万,穗总粒数226.1粒,结实率72.9%,千粒重23.3 g,产量排名第3,在试验品种穗总粒数排名第1,但有效穗数、产量、结实率等均明显低于其他品种,且易感纹枯病、稻曲病、稻瘟病和中感穗颈瘟,综合性状最差。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杂交稻新品种和两优332和隆两优黄莉占的产量均明显高于当地主栽品种中浙优8号,具有良好的增产潜力,而且综合性状均表现良好,进一步示范后可以在延平区中低海拔推广种植。深两优1813产量明显低于对照品种,且易感纹枯病、稻曲病、稻瘟病和中感穗颈瘟,不适宜在老病区域内种植,有待进一步考察。同时,在推广过程中,为确保稳产增收,除了满足光热等条件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栽培技术:一是做好育秧工作,做到适时播种,培育壮苗;二是施足基肥、早施分蘖肥、看苗补施穗肥,氮、磷、钾肥配合使用;三是科学管水,采取浅水插秧、寸水护苗、薄水促蘖、深水抽穗、后期干湿交替,切忌断水过早;四是适时烤田,及时防治稻飞虱、稻曲病、稻瘟病、穗颈瘟等病虫害[1]。

猜你喜欢
黄莉粒数结实率
抽吸参数对电加热卷烟气溶胶粒数和粒径的影响
农业绿色增长视角的要素贡献率再检验
小麦穗顶部和基部小穗结实粒数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籼稻两用核不育系异交结实率与花器官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甘蓝型高角粒油菜不同部位角粒数差异研究
利用野栽杂交分离群体定位水稻结实率QTLs
突破自我、疗愈家暴心伤:一个女人的英雄之旅
不同品种油用型牡丹的光合与生理特性及其与结实率的相关性分析
“魔法”抱枕
七个水稻粳型不育系的柱头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