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尖叫一分钟”感受赛马文化

2018-07-11 16:47
荣誉杂志 2018年8期
关键词:赛马场赛马会马场

在香港,要想听到声浪最大的“尖叫一分钟”,不是在上演恐怖片的电影院里,也不在明星走秀的T型台下,而是在每周日或周三的赛马场中。

在香港,赌马和打麻将是极为普及的通俗文化,合称“禽兽文化”。有统计说,香港七百万人口里,马迷约佔三分之一。上世纪六十年代流行一个说法——香港的统治者其实就是几个英国银行和赛马会。

每个马季,每周两次的马赛都是巨贾富豪、职业马迷和普罗大众的集体嘉年华。而马会每年上交数目庞大的税款和善款,亦令官方对这项广受市民推崇的运动青眼有加。据悉,二00九/二0一0新马季,首项锦标赛被命名为“香港特区行政长官盃”,头馬马主将从特首曾荫权的手中接过奖盃。

在新马季“大战”前夜的茶餐厅和街心公园的石凳上,摊开报纸的马迷们,目光总是迫不及待与马经版相遇。左手一张报,右手一支笔,在自己心仪的马匹上画圈标识,並盘算每一场胜算最大的买马方式,可谓是这个周末马迷们最愉快的时刻。

二十多年来,“马照跑,舞照跳”是香港回归、平稳过渡的最通俗化表达。而与之相比,一百多年来从不间断的“马照跑”,其实卻早已超越了这项运动本身,不再是简单的体育或博彩,而是已成为融入城市血液的生活方式。

在香港文人的眼中,赛马文化正是香港文化的代表,充溢华洋並处的“半唐蕃”式的混杂美学。耳朵里塞着耳机,对着大屏幕凝神思考的黄皮肤“马迷”,与捧着大樽啤酒一边聊天一边看马的金髪碧眼“马迷”,在马场上“尖叫一分钟”,期待着财神爷的眷顾,是他们那一刻共同的“心跳”。

赛马运动暗合着香港每一天的城市脈动,其魔力之大,“信徒”之广,可谓百多年来风头无两。赛马运动之所以如此风靡香江,达到交通让路、万民疯狂之程度,与赛马运动本身的魅力以及香港的城市特质密不可分。

众所周知,香港弹丸之地,空间狭促,只能向高度要空间。在密不透风的钢筋水泥之中,总不免有强烈的压抑感,而在一马平川的马场里,近距离感受马匹的四蹄奔腾、风驰电掣,不啻为一个极好的“精神消解器”。

而低至十元港币的赌马门槛,亦正暗合了港人“以小博大”“小赌怡情”的微妙心理。正因为赌马门槛极低,无论豪富或草根阶层均有机会一试身手。更有港人从赛马运动中解读出“香港精神”——曾经连胜十七场缔造世界马坛纪录的“精英大师”,便被喻指为港人永不言败、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

百多年来,每周两次的马赛,成全了港人的各異心理,更成就了赛马运动的“全民属性”,令马场变成了全港嘉年华的不二场地。

如果有一天,有人问起,香港哪一项运动能如美国NBA那样足以刮起市民“龙卷风”,那麽请聆听香港的“尖叫一分钟”,答案就在那里。

相关知识:

赛马文化起源於英国。1174年,伦敦马市上首次出现比较正式的赛马活动。13世纪左右,欧洲大陆刮起了赛马热。在法国,赛马文化同样有影响力。全法首场赛马运动在1776年举行,19世纪初,法国成立了第一家赛马协会——巴黎近郊尚蒂伊赛马训练基地(如今仍是全法赛马中心)。1870年,巴黎实业家奥莱发明了赌马彩票,很快便成为世界流行的赛马博彩方式,至今在法国和全世界流行不衰。

香港的赛马运动始於1841年。1884年,香港赛马会成立,如今已经130多年。从2002年以後,香港慢慢登上了国际赛马行业的舞台。每年12月举行的香港国际赛事现已增加至四项——香港盃、香港一哩锦标、香港短途锦标及香港瓶,参赛国家已扩展至欧美等赛马大国。2008年北京奥运会将马术比赛的场地设在了香港沙田马场。值得一提的是绝大多数赛马场会员卡的背面都印有dress code:入场者须着礼服,否则门卫有权拒绝让其进入。英国皇家阿斯科特赛马会(Royal Ascot)素有“全世界最豪华、最奢侈赛事”之名,女士们的穿着符合淑女的规范,例如裙子不得无肩,不得露腰腹。服装上的种种束缚豁免了帽子选取的自由。如此一来,赛马场上吸引眼球的除了头马就是标新立異的女士礼帽了。

猜你喜欢
赛马场赛马会马场
青海马场台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分析
强化“三大”功能,建设名师队伍
野保糗事之赛马会
马场主的金三角鱼塘
英国 皇家赛马会女士日
马场镇玉米高产田3414试验结果初报
迪拜又添“世界之最”
创业板应成为一个公正的“赛马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