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在网络中的信息组织机制研究

2018-07-11 09:51王娜
现代情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技术支持

〔摘要〕[目的]泛在网络的发展使得信息组织的内容与模式将会发生变化,为了使信息组织过程更为标准和有序,应对新网络环境中信息组织的机制进行深入的研究。[方法]本文在分析泛在网络中信息组织目标的基础上,通过探讨影响泛在网络信息组织过程的各要素和要素间的关系,建立了泛在网络中信息组织机制的框架,并对各组成要素进行了研究。[结论]本文认为泛在网络中的信息组织机制包括4个要素:标准建设、管理监督、技术支持、用户参与。这4个要素之间紧密结合、相互补充,共同服务于泛在网络的信息组织活动。

〔关键词〕泛在网络;信息组织机制;标准建设;管理监督;技术支持;用户参与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8.05.004

〔中图分类号〕G25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821(2018)05-0025-07

〔Abstract〕[Purpose]With the development of ubiquitous network,content and pattern of information organization will change.In order to make the process of information organization more standard and orderly,the information organization mechanism in new network should be researched in depth.[Method]On the base of analysis of targets of information organization in ubiquitous network,through the discussion the elements affecting the process of information organization in ubiquitous network and the relationship among the elements,this paper set up the framework of information organization mechanism in ubiquitous network,and researched these elements.[Conclusion]This paper considered that information organization mechanism in ubiquitous network was composed of four elements:standard construction,management supervision,technical support,and user participation.The four elements were closely combined and complement each other to serve the activities of information organization in ubiquitous network.

〔Key words〕ubiquitous network;information organization mechanism;standard construction;management supervision;technical support;user participation

泛在網络的建立与发展,使得网络渗透至人们工作与生活的方方面面。网络的泛在化一方面大大提高了用户获取信息的便利性,一方面又加快了信息增长的速度,使得信息用户必须借助于信息组织服务的帮助才能获取符合自身信息需求的有效信息。由于网络环境从目前的互联网络升级至泛在网络后,日益复杂的信息环境必然会使得信息组织的具体内容与模式发生变化,因此,为了满足用户个性化、多粒度的信息需求,信息组织的机制也应发生相应的改变。

1泛在网络中信息组织的目标

泛在网络的出现改变了信息组织的技术环境与信息环境,用户信息需求的多样化和获取方式的个性化,都对信息组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有效地满足用户在泛在网络中的信息需求,应对泛在网络中的信息组织设置相应的目标。该目标应是一个目标体系,由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组成,其中总体目标是泛在网络信息组织要达到的最终结果,而具体目标则是总体目标的具体化,两者之间是一种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

11总体目标

在新的网络环境中,结合信息资源本身的特征,利用多种信息技术,依托泛在网络中的信息组织机制,综合运用多种信息组织方式,面向用户构建泛在网络中的信息组织模式,通过序化和聚合繁杂的信息增强信息的价值,以满足用户多变、复杂的信息需求。

12具体目标

121信息有序化

泛在网络中的信息来源于多种信息源,格式、内容迥异,如不对信息进行有效的处理,信息则会处于彼此间毫无联系、在时间和空间上毫无规律的状态,从而不便于用户查找也无法充分体现其价值。要实现泛在网络中信息的有序化,应先按照一定的标准对信息的各种属性进行准确、完善的描述,再按照不同的属性特征,将信息排列成多个序列,使得用户可从不同的属性特征入手在经过排列的信息序列中找到自己所需的信息。

122信息聚合化

泛在网络中信息资源来源分散,由于单个信息本身所包含的内容有限,往往无法全面体现其价值,如单个数据在不同的特定情境下具有不同的含义,在与不同数据比较的情况下其所代表的含义也不同,因此要充分体现信息的价值、提升信息的质量,就需要按照一定的标准对信息进行聚合。要实现泛在网络中信息的聚合化,应在信息被描述和序化的基础上,按照信息的内容或属性特征对信息进行聚类,挖掘信息之间的关联性或规律,从而形成更有价值的信息集合。

123信息服务化

泛在网络中信息的结构与内容非常多样,质量也参差不齐,因此,有赖于信息组织来防控信息过载,最终向用户提供符合其需求的信息服务。但应注意,在信息组织的过程中不仅要关注信息,考虑如何提高信息组织的质量,更要关注用户,考虑如何提升信息组织成果使用的便捷性。由于泛在网络增强了用户与信息服务间的交互性,因此在实现信息服务化的过程中可鼓励和吸引用户参与到信息组织活动中,从用户角度出发来组织信息,使得信息组织成果更易被用户理解,从而提升信息服务的用户体验。

2泛在网络中信息组织机制的框架

为了实现泛在网络中信息组织的目标,除了要综合利用泛在网络中的多种信息技术和信息组织方式外,还应以具体的信息组织机制为依托,使得信息组织的过程更为标准和有序。因此,有必要对泛在网络中的信息组织机制进行深入探讨。《当代汉语词典》将“机制”定义为“一个工作系统的组织或部分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和方式。”[1]该词在社会科学领域常用来表征系统的内在组成和协调各部分之间关系的具体运行方式。本文认为泛在网络中的信息组织机制,是指泛在网络中信息组织工作系统的组成部分以及组成部分之间相互作用的方式。

要探究泛在网络中的信息组织机制,就要先分析影响泛在网络信息组织过程的各要素,再理清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信息组织是“以用户需求为导向,依据信息体自身的属性特征,信息工作者或用户按照一定的原则、方法和技术,将杂乱无章的信息整理成为有序的信息集合的活动和过程。”[2]根据信息组织的定义可知泛在网络中的信息组织过程是一个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由信息工作者或用户根据一定的原则、使用一定的方法、利用一定的技术来加工整理信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由于需要遵照一定的原则,因此需要建立有关信息组织的标准化体系;由于需要使用一定的方法,因此需要有相应的专业管理机构来完善各种信息组织方式并由专业人员进行一定的应用监督;由于需要利用一定的技术,因此需要各种网络和组织技术的集成应用;由于需要以用户需求为导向,而用户在泛在网络中又可直接进行信息的加工整理,因此需要吸引和帮助用户参与信息组织过程。

综上所述,影响泛在网络信息组织过程的要素可以归纳为4个:标准建设、管理监督、技术支持、用戶参与。这4个要素之间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从不同角度相互补充、相互依存,共同服务于泛在网络的信息组织活动。其中,标准建设是信息组织过程得以顺利实施的保障,是信息组织成果得以广泛应用和共享的根本条件;管理监督是信息组织实施过程中的制约与辅助,专业人员参与管理可保证信息组织的有效性和共享性;技术支持是信息组织工作的基础,信息工作和用户必须利用一定的网络和信息组织技术才能完成信息组织工作;用户参与是整个信息组织工作的动力,因为一方面信息组织必须面向用户,满足用户需求是信息组织工作的目的,所以需要通过反馈了解用户的信息需求;另一方面泛在网络的接入便利性使得用户会选择参与信息的组织工作,成为推动信息组织工作的重要力量。基于上述对泛在网络信息组织过程中的要素及要素间关系的分析,本文最终得出了泛在网络中信息组织机制的框架,如图1所示。

从系统论角度出发,泛在网络信息组织机制所包含的4个部分紧密结合,形成了泛在网络中信息组织工作的有力保证。通过建立和完善科学合理的信息组织机制,可以推动泛在网络中信息组织活动的顺利开展,为信息组织工作的共享、完善与发展提供标准、管理、技术、用户服务方面的支持,以确保泛在网络信息组织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发展性。

3泛在网络中信息组织机制的各要素分析

31标准建设要素

泛在网络中信息无处不在,有可能出现大量重复的、碎片化的信息,要实现信息的有效共享与利用,最大限度的发挥信息资源的价值,就需要规范信息组织工作,提高信息组织工作的水平。若没有统一的信息组织标准,会造成各专业信息服务机构对泛在网络信息组织过程的不科学、不规范和质量的参差不齐,也会给用户检索和获取信息带来困难。因此,标准建设对实现泛在网络中信息资源的合理组织有重要意义,应由专业的信息管理组织在吸收已有信息组织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泛在网络信息组织的特点,构建一系列信息组织标准,作为泛在网络信息组织工作的依据。

311标准建设现状

近年来为了有效解决信息组织的各种问题和适应网络新环境的变化,我国的国家标准化主管机构也不断地对信息组织的相关标准进行了修订和更新。为了了解信息组织标准的现状,本文以中国知网(CNKI)的《中国标准数据库》为数据源,调研了目前我国信息组织方面现行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在调研中,由于《中国标准数据库》是按照中国标准分类法、国际标准分类法和学科导航三种方式来组织标准信息的,因此本文综合整理了“中国标准分类法”中“图书馆、档案、文献与情报工作”(一级类目“综合”下面的二级类目)类目和“信息处理技术”(一级类目“电子元器件和信息技术”下面的二级类目)类目下收录的标准文献;以及“国际标准分类法”中“信息学”(一级类目“综合、术语学、标准化、文献”下面的二级类目)类目、“信息技术综合”类目、“字符集和信息编码”类目、“信息技术用语言”类目与“网络、信息技术应用”(以上四个均为一级类目“信息技术、办公机械”下面的二级类目)类目下收录的标准文献;以及“学科导航”中“图书馆情报与数字档案”和“档案及博物馆”类目下收录的标准文献。从这些标准文献中,本文筛选出了与“信息组织”主题相关的现行标准,共145项,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312泛在网络中信息组织标准建设原则

通过对网络信息组织中现有标准的分析以及对未来泛在网络信息组织要求的分析,可以预见泛在网络中信息组

织标准应遵循如下的原则:

1)以用户为中心

泛在网络中信息数量巨大,碎片化信息、用户生成信息日渐增多,信息过载的现象将会日益严重。而根据齐夫(Zipf)最小努力原则[3],用户会一直力图以付出最小化的工作消耗来获取符合自己需求的信息。因此,在建设泛在网络信息组织标准时应以用户为中心,力争通过规范信息的组织过程来尽可能减少用户在获取信息时的工作消耗。如建立的信息组织标准在后期维护时应吸纳用户的意见,特别是术语标准的更新应在一定比例上吸收用户为各种信息资源所赋予的标签,从而保证了概念的有效更替及用语的与时俱进。

2)通用化

泛在网络中信息源的种类由于传感网地融入而扩展至物,在对众多不同种类的信息源所发布的信息进行组织时,其标准应是通用的,即无论对由何种信息源所发布的何种类型的信息都可遵从同样的标准进行科学规范的组织。如所建立的元数据标准应该对泛在网络中由“物”、人和机构所发布的信息都能做出有效描述;所建立的信息分类标准可按服务应用的不同划分为不同的二级标准,但每种标准都应被该种服务应用的所有网站和数据库遵从,这样用户需要获取同一种服务时,即便要查询不同的网站或数据库,也不需要了解和熟悉不同的分类标准。

3)国际化

由于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国际标准的建设和实施,因此在建设信息组织标准时我国也应把制定国际标准作为一条准则。虽然我国现在是多个国际标准组织的成员,但采用国际信息组织标准的时间却不长,新颖性也较差。具体而言,从数量上来说,我国图情档领域目前实施的信息组织标准中,仅采用了34个国际标准;从时间上来说,从2005年我国才开始采用国际标准,目前所采用的最新的标准是ISO于2009年发布的[4]。因此,在泛在网络信息组织标准建设过程中,一方面我们要积极参与各项标准的制定;另一方面,我们还要快速推進已建设完成的国际标准的实施,将其迅速应用到实践领域。

4)合作化

泛在网络中信息数量巨大、种类繁多,因此泛在网络中的信息组织工作需要多个服务机构、信息源甚至用户的多方合作才能完成。为了促进信息组织工作的合作化,在建设信息组织标准时也应由多个国家、多个机构、多种专业人员合作完成。例如,DC元数据的建设过程中就有来自于英国、瑞典、美国等多个国家的IT界、信息管理部门、学术界的专业人员参与[5]。而我国的信息组织标准过去主要由国家标准委员会的下属分会起草,近年来参与信息组织标准起草的机构逐渐增长,目前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全国信息与文献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专业文献情报机构、大学和科研院所等都参与到了信息组织标准的起草工作中,会合作起草一些标准。但是与国外的合作非常鲜见,信息发布者和信息组织工作者以及用户也几乎无法参与到标准的起草过程中。由于未来的泛在网络中用户、信息发布者、信息服务机构的界限将越来越模糊,为了使得信息组织工作更为顺利地开展、信息组织标准更适合现实应用,在起草时应邀请多个国家(尤其是标准制定大国)、多个不同机构(包括管理部门)、多个领域的专业人员共同参与、协同合作,在初稿完成后应邀请部分信息发布者、信息组织工作者和用户提出修改意见;在实施后还应设置反馈渠道了解使用者碰到的问题及建议,用于后期的更新维护。

32管理监督要素

泛在网络信息来源广泛,信息服务种类繁多,各信息服务机构所采用的信息组织方式与技术也各不相同,这就增大了用户检索和利用信息的负担。一方面,用户在利用不同的信息服务前必须要先了解其各自不同的信息组织方式;另一方面,信息素养不达到一定水平的用户极容易因为不了解信息组织方式而出现漏检的问题。此外,各信息服务机构的专业化程度不同,导致其信息组织工作的质量和效果也各不相同。因此,要保证泛在网络中信息组织工作的有效性,就应重视对各机构信息组织工作的管理监督。通过有关职能机构的管理可规范和完善各信息服务机构的信息组织工作流程和信息组织模式;通过监督可督促信息组织标准的实施,提高不同信息服务机构间的资源共享程度,减轻用户信息检索过程中的负担。

321信息组织管理监督工作现状

目前,国内的各信息服务机构在信息组织工作方面缺乏专门的管理监督,导致各机构均按自己的信息组织体系自行完成组织工作。这种信息组织工作的分散与缺乏统筹规划,一方面导致了信息资源的共享程度差,比如各种数据库虽然均会采用元数据来描述和组织信息资源,但选择的元数据标准却不同,如万方数据库采用的是NoteFirst元数据,而国家图书馆的书目数据库却采用的是CN MARC,这就导致了网络中不同来源、不同时期的信息资源间存在着元数据的异构问题;另一方面,由于各机构都要在研制信息组织体系和工作的流程方面耗费人力、物力,而研制结果的共享范围却不大,从而造成了人力、物力资源的浪费,例如领域本体的编制工作现在处于各自为政的阶段,同一领域内的不同研究机构、服务机构均在自行编制本体。

322泛在网络信息组织中的管理监督工作设置

在泛在网络中,信息数量的增长与用户对信息需求满足度要求的提高,从客观上决定了泛在网络信息的组织工作需要加强管理监督,本文认为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管理体制

泛在网络中的信息组织工作不是哪一个机构可以单独实现的,由于各个机构的工作基础和行业需求不同,因此,整个信息组织工作既需要机构之间的协作共享,也需要有专门的部门领导与协调。因此泛在网络的信息组织可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整体模式,如图2所示,要成立的一个专门信息组织工作管理机构负责计划、组织、管理、协调和监督泛在网络中的信息组织工作,在各省市设置相应的部门来指导监督和协调本地区信息服务机构的信息组织工作,从而形成一个从中央到地方的多级分层管理体制。

2)工作职能

中央和各省市信息组织部门的工作职能应不同,具体来说:①中央部门的主要职能包括:制定泛在网络信息组织工作的整体规划和机构间的共享协议;制定科学合理的信息组织工作条例;组织专业研究机构和专家参与设计及修订规范的信息组织体系框架,如元数据核心元素、领域本体、分类主题词表等;推进各种信息组织体系框架、标准、条例的执行;协调各机构、各行业之间在信息组织工作流程与质量上的差异,实现整体工作的规范化与标准化;通过行政手段管理和监督各省级信息组织管理部门的信息组织工作的管理实践情况;设计信息组织质量控制的流程与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制定质量控制与评价的实施方法。②各省市的信息组织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能应包括:引导本地区信息服务机构间的协作与资源共享;向各信息服务机构宣传信息组织标准与工作条例实施的重要性;监督、检查、评价本地区信息服务机构对信息组织体系框架、标准、工作条例的具体执行情况;定期进行专业培训,提高信息组织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并提供具体的咨询服务;通过经济手段监督和控制本地区信息服务机构的信息组织工作实践;收集信息组织工作人员的反馈意见及用户参与信息标注及体验的数据,并归纳分析后上报中央部门,用于修订信息组织体系框架与标准。

3)工作手段

中央部门与各省市部门之间可通过行政手段保证泛在网络信息组织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如中央部门可通过行政命令和指示,控制各省市的信息组织管理工作按照已制定的整体规划、标准、条例执行,也可通过引导的方式推进各种信息组织体系框架的执行与修订。各省市部门对本地区信息服务机构的监督与管理则可通过经济手段执行,如不定期的抽查本地区部分或全部信息服务机构信息组织工作的流程及质量,并对其工作流程的合理性和组织成果质量的优劣进行评价,再根据所建立的激励机制,将信息服务机构分为不同的等级,对于优级的机构给予加工补贴以保证其信息组织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33技术支持要素

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等是现代信息组织的技术保障,信息组织技术的先进性与有效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信息组织的效率与效果。在泛在网络环境下,数字信息形式多样、内容庞杂,要将其进行准确描述、深入揭示、组织有序,又要让用户方便检索、高效获取,就必须借助多种信息技术予以支撑,将先进技术应用于泛在网络信息组织过程的各个环节。在泛在网络信息组织机制中,技术支持要素是整个机制的实现基础,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该要素信息组织机制可以从物理上实现对数字信息的准确描述、合理存储和有序排列。多种技术在信息组织中的科学组合与应用,一方面可以提高信息组织的效率,如自动聚类、自动标引技术的应用;另一方面可以提升用户使用信息成果的体验,如可视化技术、信息过滤技术的应用。由于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因此目前的技术在未来的泛在网络信息组织中有可能因为不适应新的网络环境而被淘汰,也会有许多涌现出的新技术将会被应用于信息组织中。但要注意,信息组织的根本目的是将杂乱无章的信息有序化,以便于用户获取,因而在技术的选择应用中不能只是一味求新,而要根据信息环境、信息组织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用户的信息素养水平选择相对成熟,能使组织的最终成果符合人类认知习惯、便于用户熟悉使用的技术。

根据对泛在网络中信息资源及信息组织目标的分析,可以预见在泛在网络中应用于信息组织的技术大体可分为以下4种类型:

331基本信息组织方法与技术

这一类型的技术是技术支持的核心,主要用于完成泛在网络中信息的描述、标引与排序。该种技术包括已发展的传统信息组织方法,如元数据、分类法、主题法等,也包括新的数字信息组织方法,如本体、分众分类法、知识组织系统等,这类技术的发展主要有赖于信息管理领域专业理论、思想与观念的发展。

332信息深层组织技术

这一类型的技术可以实现信息价值的增值,主要用于对信息进行深层解释和加工。这种技术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知识发现技术。如网络挖掘技术可对泛在网络中的结构化数据(数值),特别是文本类的半结构化数据和富媒体类的非结构化数据,以及用户的访问记录、网页的页面结构进行处理,通过统计分析、机器学习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分类、关联分析、聚集或估值预测,从而实现对已有信息的整理、重组与补充。另一类是引证分析技术。对引用关系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信息之间的关联,也可通过引用关系发现隐藏的规律。如引文索引技术,可利用文献之间的引用与被引用的关系(引证关系),来方便用户获取一系列内容相关的文献,以及某一学科领域的发展脉络和研究走向。目前引文索引技术已发展到可利用文献信息中所包含的各类实体(如作者、文献来源、关键词、基金项目等)之间的关联,将相关的文献聚集组织起来,并经过相关数据的统计分析,为用户提供检索、领域特征分析与预测、资源评价、知识发现等服务。

333信息组织成果存储技术

这一类型的技术是信息组织成果得以保存的重要支撑,也是连接信息組织与信息服务的桥梁。该种技术发展迅速,在未来的泛在网络中该种技术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在微观层面上,作为传统关系型数据库扩充的NoSQL数据库将承担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由于NoSQL数据库能够支持半结构化甚至非结构化数据的存储,因此适合用于数据类型多样的泛在网络中,而其可以随时任意添加属性却不影响模式[6]及其高扩展性的优势,也使其在泛在网络中用于存储信息组织成果要优于关系数据库。在宏观层面上,泛在网络中的信息量将由于传感网的融入及用户发布信息的便利,呈现出快速增长、数据量级快速扩大的趋势。在这种信息环境中,集中式存储模式不利于多用户分布式获取信息资源,因此应采用云存储技术通过网络将本地信息存放于在线存储空间[7],构建分布式的信息中心,从而为分布于不同区域的用户提供更为高效的信息获取服务。云存储技术可为泛在网络中大规模用户条件下高吞吐量和存储量的信息组织成果的存储与管理提供一种较好的解决方法。

334信息组织成果展现技术

这一类型的技术能向用户直观地展示信息组织的最终成果,甚至可通过与用户的交互帮助用户更高效地获取符合自己需求的信息。泛在网络中信息源种类繁多,即便经过信息组织过程信息已有序化,但同一主题或类别的信息可能仍然数量巨大,超出人们的认知能力,而采用一定的技术来对信息组织成果进行有效展示,可便于用户认知理解信息或满足用户更为个性化的信息需求。如可视化技术可将与用户需求相关主题的信息用图形化的形式表示出来,便于加深用户对信息的理解和对信息背后潜在规律的认识。三维表现技术更是允许用户对三维图形中的信息进行操作,通过与计算机的交互来获取和认知信息,这种技术也更适用于泛在网络中,因为泛在网络的便捷将会使用户更多的使用平板、手机等移动终端,因此触屏的便利性会使得用户更愿意通过交互来获取和理解信息。而个性化推送技术则可以通过与用户的交互来获取用户的个性化信息需求,将已经过组织的信息按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再次过滤,并按照用户喜好的方式展示给用户,使信息组织成果的展现方式更为灵活和贴近用户。

34用户参与要素

用户的需求是泛在网络信息组织的出发点和归宿,由于用户的信息需求本身就是动态变化的,而泛在网络这种新的信息环境又会逐渐改变用户目前获取信息的行为习惯和信息需求的构成,因此,泛在网络中信息组织工作应注重与用户间的交互,通过获取多种用户行为数据,并以此为依据来预测用户的信息需求,再不断优化已有的信息组织模式,使其能更好地服务于用户。另一方面,泛在网络为用户交互提供了良好的软硬件环境,而Web20的到来使用户“参与创造”成为深入人心的观念,这使得在泛在网络中,用户的信息行为也会随着新信息环境的变化而产生变革,由原来仅仅获取信息,变为创造、组织信息。因此,“用户参与”要素将成为泛在网络信息组织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由于用户的参与行为既为信息组织工作指明了发展方向,又为信息组织工作增加了新的工作者,因此该要素还是整个泛在网络信息组织的推动力。

从泛在网络的信息环境特点和信息组织的工作过程分析,可以预见在泛在网络中用户在信息组织工作中的参与行为主要体现在两个部分:一个是用户直接参与信息组织的工作,如分众分类法中用户对信息资源的标注,以及用户发布信息时对信息的标注;另一个是用户通过对信息内容或组织成果的反馈来推进信息组织工作的发展与完善,属于间接参与信息组织工作,如用户对信息的标注可能导致新概念的出现或改变不同概念间的关系,用户对某种组织体系应用过程中的咨询与建议可作为完善或变革该种组织体系的方向。为了了解泛在网络信息组织机制中用户参与的可行性,项目组前期通过问卷调研的形式,分别调查和分析了用户标注行为和用户反馈行为的动机及影响因素。

341用户直接参与行为引导

在对用户标注行为的调研中,项目组通过“问卷星”平台进行了问卷发放,问卷主要调查了用户标注的基本情况、标注的动机和标注动机的影响因素。调研得出如下数据,见表2~5。

基于此次调研的结果,本文认为在构建泛在网络信息组织机制时,应引导用户参与信息标注,具体应做好以下工作:①应加强标签使用的便利性。调研显示“标签便利性”是对用户标注动机影响最为显著的因素(见表2),因此可通过网站中的标签统计将不同类别中用户常用标签制

作成标签云,方便用户获取;还应将每位用户所用过的标签进行收集统计,分析用户的偏好,并通过聚类将用户划分入具有相似偏好的用户群,当用户对某一信息进行标注时将同群中标注过同一信息的其他用户所用的高频标签推荐给该用户;为了提高标注的准确度,在用户标注某一信息时,还可通过规范词表,将用户所标注的标签的规范用词推荐给用户,方便用户选择。②应根据标注动机为用户提供符合其偏好的标签类型。调查显示标注动机为“组织信息资源”的用户偏好用时间型标签和长标签(见表3和表4),那么在吸引用户进行信息组织的网站应在推荐标签中多设置时间型的标签和长标签。③应在网站中设置用户标注的咨询或帮助功能。调查显示用户的标注动机不同其行为的强度和频度也不同,而出于“组织信息资源”动机的用户有较高的行为强度和频度(见表5),因此应增强用户标注信息的动机,网站应设法努力提高用户的信息素养或是帮助信息素养较低的用户掌握标注的方法。如网站可以为不了解标注或标注中遇到问题的用户提供咨询服务,可以通过可视化的方法引导用户进行标注。

342用户间接参与行为引导

在对用户反馈行为的调研中,项目组同时在“问卷星”平台和线下进行了问卷发放,问卷主要调查了用户反馈的基本情况、反馈行为的影响因素和用户对反馈行为的需求。调研得出如下数据,见图3和表6~9。

根据此次调研结果显示,本文认为在构建泛在网络信息组织机制时,应注重反馈服务体系的构建。具体应做好以下工作:①应建立反馈数据库。调查显示,当前网站的反馈服务体系在很多方面的设置不符合用户的需求(见图3),而用户的需求又与网站的类型有关(见表6),因此本文认为在网站中必须建立一个反馈数据库,将用户的个人资料、每次的反馈内容和反馈行为存储下来,以便进行数据分析从而随时把握用户的需求,再根据用户的需求产生相匹配的反馈方式、反馈渠道和反馈响应类型,方便用户积极参与反馈,进而保证管理监督机构了解当前信息组织体系的应用状况。②应增加反馈服务与用户需求间的适配度。根据调查结果(见表7~9),本文认为在构建网站反馈服务体系时应注意:根据当前用户的需求加大对“投票式”和“提问解答式”这些反馈方式的投放量;加大新媒体形式反馈渠道的投放使用,提供功能更为强大的云服务,替代同等条件下耗时长的邮件反馈渠道;反馈通道应设置在用户感知范围内的显眼位置使用户能够直接发现;应增设多元化的反馈吸引机制并加大奖励机制在用户反馈中的应用;应根据反馈方式的不同设置不同的响应方式,如对于“直接發表意见”和“提问式”反馈设置“人工响应”、对于“评价打分”和“投票式”反馈设置“智能机器人响应”。③应提高反馈服务质量。为了吸引用户参与反馈,本文认为还应采取如下措施提高服务质量:提高服务人员和机器在服务中的友好性,也可考虑建立交流社区以缓解服务响应的压力;增强其反馈流程方便性和易用性,如减短反馈所需的认证步骤、采用星级评价的方式简化反馈操作;缩短反馈服务的响应时间并提供7*24小时制的在线服务;加大反馈服务在平台中的宣传力度,利用自动弹出的窗口、可视化引导、邮件回访等方式宣

传反馈服务,并了解用户对当前信息组织体系的态度与建议。

4结语

信息网络由互联网络发展为泛在网络,将会使得用户的需求和信息利用行为发生一定的变革,这就要求信息组织机制也应以用户为中心进一步优化发展,以适应新的网络环境。本文在分析泛在网络信息组织目标的基础上,探讨了泛在网络中信息组织机制的框架与各组成要素间的关系,并进一步深入研究了标准建设、管理监督、技术支持和用户参与4个要素的具体内容。但本文仅从理论上探讨了泛在网络中信息组织机制的构成,未进行实证分析,这也是本文后续研究的重点。

参考文献

[1]CNKI中国工具书网络出版总库.机制[EB/OL].http://gongjushu.cnki.net/refbook/detail.aspx?db=crfd&RECID=R2006072820052353,2017-10-28.

[2]叶继元.信息组织(第2版)[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5:3.

[3]图书情报词典.最小努力原则[EB/OL].http://xuewen.cnki.net/R2009080390004563.html,2017-10-30.

[4]杨雨霖.我国图情档领域信息组织标准发展现状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4,(11):63-66.

[5]Dublin Core Metadata Initiative.DCMI Community and Events[EB/OL].http://dublincore.org/community-and-events/,2017-11-02.

[6]刘炜,夏翠娟,张春景.大数据与关联数据:正在到来的数据技术革命[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13,(4):2-9

[7]何腾.浅谈云存储技术及应用[C]//天津市电子学会.第29届中国(天津)IT、网络、信息技术、电子、仪器仪表创新学术会议论文集.天津:天津市电子学会,2015:79-82.

[8]王娜,马云飞.网络环境下大众标注行为动机的调查与分析[J].图书情报工作,2013,57(23):100-107.

[9]王娜,童雅璐.网络知识服务平台用户反馈体系的构建[J].图书情报工作,2016,60(3):90-98.

(责任编辑:马卓)

猜你喜欢
技术支持
AR技术支持下部编版教材的教与学
提升技术支持能力, 深化“林肯之道”
博格华纳致力于创造清洁高效的世界, 为汽车驱动系统提供先进的技术支持
多种现代技术支持的第二语言学习
Web3.0技术支持下的幼儿园智能化教学探究
精准扶贫需要技术支持
信息技术推动学习方式转变——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
技术支持下的历史学科探究任务设计
iPad技术支持下的翻转课堂模式探索*——暨“分式方程”的翻转课例展示
为Windows 7让路 微软开始淘汰Windows X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