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评价(考核方式)改革的几点构想

2018-07-12 07:57三亚学院传媒与文化产业学院572000
大众文艺 2018年6期
关键词:基础色彩绘画

(三亚学院 传媒与文化产业学院 572000)

从自身学习过程而积累的经验角度讲,在色彩绘画基础的练习进步过程中,需要一步一个脚印坚实的打好基本功,再通过大量的观察、练习才能获得完整的色彩搭配技巧的过程。正常的练习临摹、写生再如此循环的过程是国内高校普遍的课程安排体系,在这个系统中,做一些有目的性的静物、人物、风景题材的选择,可以通过正常的训练来培养学生的色彩基础能力,但是对于我校动画专业的学生来讲,不仅需要培养基础色彩能力,还需要提高与锻炼出极强的色彩创造力,色彩搭配能力。如何利用有限的课程时间完成最大的课程学习效果呢?无疑在考核环节的改革上,加快方式的转变探索,可以促进学生的日常学习效率,加强学生对色彩有意识的观察力,综合长期的培养来看,不仅可以养成良好的绘画习惯,更能在此基础之上,通过色彩学科的基础性,带动其它相关学科的进步,比如色彩构成、动画角色设计、以及其它色彩相关的学科等。

课程考核该如何进行呢?首先我们要分析一下以往本课程、及类似课程的考核处理办法。一般情况下,以普通的48学时课程授课来讲,会把最终考核日期定在最后一周,一般以拟定题材为主进行考核,围绕考核进行色彩画面的评判,最后综合色彩的搭配、色彩的创意、使用技法及最终表现效果给出分数,按照学校的统一规定要求再融合平时作业分数及到课率来给出最终分数,这样做看似是很全面的给出分数,但是对于在短期内要达到的学生的学习效果的检验来讲,却给的并不客观。由于艺术学科的特点,学生从初中高中、甚至是小学阶段就开始接受基础课程的学习,如素描、速写与色彩,不过依据学习的时间长短和个人素质的好坏而效果不同,那么在进入大学的学习后,如何在不同学生基础层次上予以新知识的传授呢,如果以既有规定的统一标准去衡量,那么基础较好的同学在考核的过程中,对于各类题材的丰富经验就足以应对考试的内容绘画,就可以轻松的拿到较好的成绩,为此而满足于现有基础水平,而忽略掉大学色彩基础课中的提高部分;对于基础能力不足、理解力及悟性偏弱的同学们来讲,即使是简单的色彩搭配及写生内容,也会感觉到很吃力,因为没有类似的足够的经验来控制色彩的走向,使得色彩倾向及表现出来的画面一塌糊涂,而不知道错误出现在哪里。

动画专业学生的现状就是极好极坏的基础能力分化极大,以大学课程的时间安排的紧凑性来讲,课堂学习远不足以弥补基础的不足这一缺点的,在教学计划及执行的过程中应该去注重在同一水平和起跑线上的进步,为此我认为,改革后的考核办法,应该是极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的。那么究竟如何去改呢?实际上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我一直不间断的在做此方面的探索工作,从最初的学院式教学内容中的普通的基础绘画素描、色彩的模式逐步转变到为学生引导式的探索性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开拓眼界,确立个人的绘画风格,找准定位加以努力,那么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有共性基础的提高,更是拥有极具个性的绘画语言表达。探索并不一定都是成功的,作为一名教师的个人的观点与所专业能力来讲,完成后作品的好坏一眼既分,但因为艺术学科的特殊性,我们也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人审美,结合现代艺术的发展,作品创作的好坏并没有特定的界限,以表达为主体的概念逐步得到人们的认可,所以在大学的教学过程中,揪住形体与色彩的单个变化是不全面的,应该关注学生创作绘画的动机,也应该再此基础之上予以引导,才能成就学生的未来发展,才能基本保证的绘画上的不限定,如果能够做到不限定的发展,那么培养出来的学生眼界自然是开阔的,思维必定是活跃的,那么课程设置的目的也达到了十之八九。

在几个教学循环的过程中,经常性的情况就是,教导色彩绘画基础课的老师,老师是什么样的风格,那学生学习的就是什么风格,很少见到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主动学习,最终出来的作品就是一个比一个相似,无限靠近老师的风格。探讨画面的风格特点人个性自有不同,对事物的不同时期、阶段理解也不可能相同,所以跟着老师的尾巴走的学生大多在课程结束后已然就结束了这门课程的学习,而不会通过课程的延伸来积累更多的经验与能力。而学习老师的绘画亦只能学习皮毛而非筋骨,如此看来,此等学习结果,学与不学差别不大,无非多了一门课程的学分累计。所以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绘画阅读量是非常有必要的,在此基础上进行技法的探究、进行风格的试验性学习才能事半功倍。如此必要的过程往往得不到重视,不论在学生群体中还是在教师群体中,最直接的表现就是,老师说到某一画派,某种技法的直接应用,某个画家的某种风格,学生听得云里雾里,理解起来更是费力,听过后就忘记,再看到还是没有任何学习过的痕迹,教师不断的提问,学生不断的迷茫,所有的这些现象,最终阻止了色彩学科的发展,以及学生的理解。以上多看、多思考出的这些开阔眼界的绘画范例在最终考核的结果中应该有所体现,才能显示出更多的学生在这门课程学习中的收获。因此在绘画的最终考核中不能拘泥于形式的好坏,不能只凭某个人的个人喜好,这里的某个人包括评分教师,也包括任何参与评分的人,考核的最终目的应该与学习过程是一样的,考核并不是学习一门课程的最终点,而应该是起点,既是起点,那么就应该体现出学生学习的方法正确与否,是否有一个好的绘画习惯的养成等等,以上这些看似与课程无紧密大关联的方面,实际上在未来的专业学习中、生活中甚至是工作中都起很大的辅助作用,因此,最终课程的考核方式我建议并设想的方式是与现代、与当代艺术潮流紧密结合下而催生出的产物,每一次的考题方式是一定多变的,可能是形式,也有可能是技法,还有可能是单纯的富于深刻内涵的表达,不论绘画的题材如何选择,重点表现的是色彩艺术的哪一面,都要注重思想的传递与表达,作为判断者,教师要自始至终的观察每一位学生学习状态的变化,从而给出正确的分数。例如)同一个题材,以炎热气候为主题的不同表现。设计元素的融入使学生开动敏捷的思维,表现出了丰富的想象力。技法虽不足,但是画面表现力十足,故事感亦很棒,对于动画专业学习来讲,这样的色彩探索将为未来的动画设计打下坚实基础。

考核作为学生最关注的学习环节,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付出了必然期待回报,而回报率的高低与否直接影响的则是学习热情,学习状态,进而导致了学习结果的优劣。从侧面看,此番设计的改革设想是比较空泛的,期待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能够使课程效果得到切实的提高,使学生在色彩基础课的学习中真正起到夯实基础的作用。绘画艺术无所谓用艺术表现手段的某一个概念去界定事务,因此仅使学生完成基础技法学习,便已经达到第一阶段的目的,所以对于已经有绘画基础的学生们来讲,如何加强提高艺术修养在自身作品中的体现,将成为决定这门课程学习程度的好坏标准,因此此番考核构想希望能够成为一种引领学生学习的积极的切实可行的教学课程考核改革的方式探索,不仅提高课程的完整性,引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加注重色彩课程本身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在此过程中对于授课教师来讲也可以概括认定为一种全新的挑战,需要不断的提高现有绘画能力,提高色彩绘画的欣赏能力,以及不断的研究色彩艺术的教与学,并对考核内容、考核方式与当代艺术的结合进行研究,最终促进改革实践的完成,确实使学生成为学习受益的主体,促进教师能够教学相长,形成最佳的良性循环模式。最后以绘画大师透纳的色彩作品为风格、内涵学习的榜样,共勉之。

参考文献:

[1]宫寒冬. 艺术教育的前提性体验与反思[A]. In telligen t In formation Technology App lication Association.Econom ic,Education and M anagement(ICEEM 2011 V2)[C].Intelligen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pplication Association:,2011:4.

[2]田少煦. 大学艺术教育中色彩教学的探索与创新[A]. 中国流行色协会.2014年中国流行色协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中国流行色协会:,2014:8.

猜你喜欢
基础色彩绘画
夯实基础,举一反三
夯实基础,举一反三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神奇的色彩(上)
拨乱反正 夯实基础
春天的色彩
色彩当道 俘获夏日
2015春夏鞋履色彩大集结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