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中加强农村就业工作的策略研究

2018-07-12 08:54张翼中共青阳县委党校
消费导刊 2018年22期
关键词:劳动力劳动者农民工

张翼 中共青阳县委党校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是重点,产业发展与农村就业是相辅相成的,农村产业发展促农村就业,农村就业充分促产业发展[1]。所以加强农村就业策略研究有助于乡村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目标的全面实现。

一、农村就业现状

(一)转移就业仍是“主流”。2017年安徽省农民工总量1918.1万人,其中外出农民工1415.4万人[2]。是因为农业产出回报率低,造成农民收入低,加上农业小型机械化逐步遍及,农村富余劳动力增多,因此农村青壮年劳动力选择外出打工成为“主流”。地方政府也大多顺应这一“主流”做好农民工服务和引导工作,将农村富余劳动力向江浙沪等经济发达地区转移就业。

(二)回乡创业成为“新动向”。自国家实施“双创”战略以来,省、市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鼓励农民工、中高等院校毕业生、退役士兵和科技人员等返乡到农村中创业。截至2017年底,安徽省共有各类人才2.2万人返乡创业,创办各类经济实体或企业1.1万个,带动近17.2万富余劳动力就地就近实现转移就业。人力资源的“回流”正在聚积和扩大。

(三)扶贫就业成为“新渠道”。近年来,随着就业扶贫政策不断落实,通过开发农村保洁、保绿、护林、护路等辅助性就业岗位和居家就业岗位,帮助有就业意愿但因年龄大、身体差、行动不便的贫困劳动者实现就业。针对贫困人口特殊就业形式正深入农村,有一定工作能力的贫困户接受就业扶贫而劳有所得。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目前相比城市繁荣,农村相对箫条,推进就业创业、城乡互补、全面融合还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农村仍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实现乡村振兴任重道远。

(一)乡村振兴“没有人”。一是劳动力流失严重。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基本外出打工,在家务农的大多是年老体弱或多病者,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平均年龄超过50周岁。二是人才储备不足。青壮年农民流入城市,子女因优质教育资源迁往城市上学,农村人才存量少、专业人才缺失,据统计,农村户口考入大学又返回农村就业的不足10%。三是职业技能缺乏。农村劳动力综合素质低,缺乏职业技能或技能单一,难以适应非农产业和城镇经济发展对劳动者素质要求。

(二)回流创业“没底气”。一是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农村地区交通、物流、水、电、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欠缺,造成返乡创业产品销售渠道不畅等问题,致使返乡创业的投入成本大幅上升,影响了返乡创业的积极性。二是资金配套不完善。农民工返乡创业资金支持是最为关键的环节。目前农民工创业资金仍然以积蓄和向亲朋借款为主,银行贷款难且利息较高,创业企业普遍面临资金缺口,导致生产设备落后。三是政策合力不强。

(三)脱贫就业“没事做”。一是村里公益性岗位较少,贫困人口中未就业劳动者多数受身体或智力缺陷等方面的制约,而这种低强度和低技术含量的岗位供给少,就业帮扶难度大。二是企业针对性开发岗位的积极性不高,原因同样是大部分未就业贫困劳动者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就业能力较弱,虽然政府出台了单一的就业补贴政策,但企业积极性不高。三是产业结构制约。产业发展相对落后,结构延展不宽,本地就业选择渠道有限,农民工很难居家或就近就业。

三、对策和建议

(一)推进能人创业“聚集化”,实现乡村振兴发展有动能。一是实施主体培育。每年重点扶持返乡农民工、大学毕业生、退役士兵、优秀企业家、科研人员等创业群体,经测算,每1个创业者带动约10个人就业。标的化地为乡村输送、培养一批懂经营、会管理、有技术、有智慧的人才队伍,更好地拉动、推进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二是健全政策体系。构建支持返乡创业的政策体系,在市场准入、财政扶持、金融服务、社会保障、用工培训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三是突出重点产业。根据市场需求和农村资源禀赋,发展规模种养业、特色农业、农产品加工业、农产品电子商务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四是丰富创业创新方式。鼓励和引导返乡下乡人员通过承包、租赁、入股、合作等多种形式,创办领办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二)推进公共服务“体系化”,实现乡村社会保障有平台。一是管理机制方面。将乡村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纳入县级人社部门管理,实行乡镇和村工作人员专职配备、专人专责,稳定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人员思想,更好的发挥职责。二是经费投入方面。将村一级基层平台的工作经费和人员工资纳入财政预算,同时加大以奖代补力度,建立社会资金投入办法,提供多渠道经费保障。三是深化服务方面。持续推进“互联网+人社”工程,实现市、县、镇(乡)、村四级就业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信息网络畅通,将线下服务向线上延伸,把窗口服务真正延伸到百姓家中,全力打造“城乡融合、服务均等”的人社公共服务圈[3]。

(三)推进脱贫工程“托底化”,实现乡村贫者生活有保障。一是持续就业扶贫兜底。组织有条件的企业和农村合作社设立加工点、生产车间和种养殖基地等方式,开发一批辅助性就业岗位,吸纳贫困劳动者居家灵活就业;断续开发一批农村保洁、保绿、护林、护路等辅助性就业岗位,重点兜底安置年龄较大、身体较差、家庭需要照顾、以及智力等方面制约的贫困劳动者就业。二是持续技能脱贫培训。以就业需求为导向,围绕贫困劳动者具备的就业能力和产业发展需求,逐人订制培训职业(工种),精准分类、精准实施技能脱贫培训。三是持续就业服务。依托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对未就业贫困劳动者提供政策咨询、就业指导、职业介绍等“一对一”免费就业服务,让贫困劳动者获得更多就业机会。

猜你喜欢
劳动力劳动者农民工
劳动者
2021年就地过年农民工达8 700多万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广东:实现贫困劳动力未就业动态清零
以农民工欠薪案“两清零”倒逼发案量下降
劳动者的尊严不应被“扔”在地上
对农民工不想留城不必大惊小怪
一群农民工的除夕夜
相对剥夺对农村劳动力迁移的影响
在云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