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师课堂用语中的言语行为转喻

2018-07-13 00:04吴蕾
校园英语·月末 2018年6期

【摘要】教师话语可以影响课堂活动的组织及学生的语言习得。转喻在日常交际中无处不在,同样教师在课堂中使用的语言也体现了转喻思维。本文以言语行为转喻和事态场境为理论基础分析英语教师课堂用语,以便师生能更好地运用转喻思维来解读课堂中的间接话语。

【关键词】英语课堂用语;言语行为转喻;事态场境

【作者简介】吴蕾(1991- ),女,汉族,江苏连云港人,南通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

一、引言

教师课堂话语是教师执行教学计划的重要工具和各种信息输入的一个重要来源,因而在组织课堂教学和学习者的语言习得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语言表达方式的转喻在某种意义上可以看作是人类重要的认知模式及思维方式。转喻的研究范围从最初的修辞领域跨越到了认知语言学领域,而20世纪90年代Thornburg & Panther(1998)提出的场境理论标志着转喻的研究范围涉及到了言语行为领域。本文将依据认知语言学中的事态场境理论对英语教师课堂中的言语行为进行分析探讨,以期丰富对言语行为转喻的研究。

二、言语行为转喻与事态场境

Austin(1962) 提出,他认为同一个话语同时具有言内行为、言外行为和言后行为这三种行为。20世纪80年代,德国语言学家Thornburg 及 Panther从认知语言学的研究角度出发,就转喻思维在言语行为中的作用机制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言语行为转喻”理论。同时Thornburg提出,一個言语行为可以看作是一个事态场境,其由三个部分组成:1.“事态前”部分,即导致事件的必要前提条件,包括动机、潜在性、能力和性格等;2.“事态核心”部分及“事态效力”部分,前者指现存的或真实的事态,后者指紧跟事态核心部分的直接后果;3.“事态后”部分,即事态的间接后果。李勇忠(2004)认为在间接言语行为中,说话人不需要对事情进行全面具体的交代,而是可用行为脚本中的一个场境部分去激活或转喻性地指代另一个场境部分或整个事态场境。

三、英语课堂用语中的言语行为转喻

1.课堂问候语中的言语行为转喻。在一节课中,师生之间的问候语意味着课堂言语交际的开始。教师通过“It’s time for class”诸如此类的课堂问候语与学生交流沟通,实际上是在提醒学生上课的时间到了,要求学生们该集中精力准备上课了。用事态场境的理论来分析,“该准备上课了”这一场境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前提—上课时间到了;核心—要求学生做好上课准备; 效力—学生集中精力;后果—老师开始上课。教师用场境的前提部分转喻地表达“学生该准备上课了”这个潜在的核心含义,这属于用部分指代整体的典型。教师通过简单的一句寒暄告诉学生到了上课时间来间接地实施课堂指令,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学生对上课的抵触情绪,使学生慢慢地过渡到紧张的课堂学习中来。

2.课堂指令用语中的言语行为转喻。指令语在课堂教学中起到组织和维系课堂的重要作用。当教师在课上想让某个学生回答如何翻译某个句子时可以说:“Can you translate the sentence...?”这句话表面上是用“请求”式疑问句询问学生可不可以翻译一下这句话也就是对能力的提问,实际上教师在运用转喻模式的言语行为方式发布指令要求该学生翻译句子。这一言语行为属于用“事态前段”即听话人行为的可能性与潜在性来指代指令这个言语场境。教师通过询问协商而不是生硬严厉的祈使句发出指令,既可以减弱学生的被迫感,又体现了老师对学生的尊重。

3.课堂反馈语中的言语行为转喻。教师在课堂反馈及评价过程中尽量会给学生正面积极的反馈,但当学生没有给出正确答案时,教师们不会直接生硬地告诉学生你回答错了,而是会换成另外一种表达方式如:“Can you think it over and try again?”等。其事态前提是学生回答错了,核心是希望学生修改答案,效力是让学生再考虑,后果是学生再尝试。这种反馈表面上是在向学生提问,但其实是借“事态后段”可能发生的非必要后果来实施指令。如果教师不顾及学生面子直接指出其回答错误,往往会挫伤其学习语言的信心,而这种模糊含蓄的批评不仅可以间接地暗示学生答错,而且可以实施有效的教学反馈。

四、结语

作为在课堂教学语境中与学生进行交际互动的自然语言,教师课堂用语是学生进行语言习得输入的重要来源之一,同时也是教师实施教学计划的重要手段。总之,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借助言语行为转喻模式,用更加委婉得体的课堂话语与学生交流,使学生在愉快和谐的课堂氛围中习得第二语言,从而可以达到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References:

[1]Nunan,D.Language Teaching Methodology:A Textbook for Teachers[M].Englewood Cliffs,N.J:Prentice Hall Inc,1991.

[2]Panther K-U,Thornburg L.A Cognitive Approach to Inferencing in Conversation[J].Journal of Pragmatics,1998(30):755-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