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城市慢行交通系统景观现状分析与优化策略研究

2018-07-13 13:56李琼
当代旅游(下旬) 2018年3期
关键词:优化策略

摘要:舒适、美好的慢行交通系统景观,是提高慢行交通吸引力,实现交通领域绿色环保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本文在研究益阳市慢行交通规划与建设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实地调研与分析,对益阳市慢行交通系统景观的不足提出了优化策略建议。

关键词:慢行交通;慢行景观;优化策略

为切实改善居民出行环境,保障出行安全,推动绿色出行,解决益阳市已出现的交通问题,避免重复大城市交通拥堵的城市病,益阳市政府编制了《益阳市城市慢行系统规划(2013-2020)》,以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为重点,以适应益阳市城市步行和自行车的发展要求,创建国家交通管理模范城市。

一、慢行交通与慢行景观概述

(一)慢行交通

慢行交通概念相对快速交通而言,将人力作为主要的动力,在空间上进行移动,即非机动化的交通模式,其出行的速度每小时低于15千米,涵盖步行与非机动交通方式。呈现出来的主体特征是:第一,出行速度慢、距离短。一般情况下,慢行交通距离不超过3千米。以慢行交通的出行模式为介质,使公众充分地利用城市的道路空间,使人与车之间的矛盾冲突大幅度地减少;第二,其特征是节能环保、保障公众生活的健康。慢行交通遵循节能环保原则,不能衍生出污染问题,还能发挥强身健体的保健作用;第三,慢行交通在安全方面呈现出弱势的特点。基于慢行交通,所采取的保护策略少,假如交通事故发生,对于采取慢行交通方式的公众易造成较大的伤害,因此要转变以车为本的理念,有效设置专业化的慢行车道;第四,慢行交通受到有关气候环境方面的强烈影响。环境制约着慢行交通的发展,恶劣的雨雪天气将不能为行人与非机动车的出行提供便利条件,存在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二)慢行景观

本文所探讨的慢行景观是指慢行交通系统中的交通街道及其附属物所共同构成的物质景观和人在慢行交通空间中的行为与活动形成的人文景观。慢行景观在保障出行者慢行交通安全的基础上,满足人们休闲、观赏、聚会、社会交往等景观功能。慢行交通空间主要包括慢行景观元素、慢行空间尺度、慢行景观视镜等构成元素。舒适、生动、步移景易的慢行空间景观对慢行者有更大的吸引力,能更好的推动慢行交通的发展。

二、益阳市慢行交通现状分析

(1)《益阳市慢行系统专项规划(2013-2020)》解读。以点、轴型的空间形态学为本底,充分利用与整合益阳市的山、水、湖、塘、洲、城、园、古建筑等节点,打造“三核两轴、四廊十三片”的总体结构,搭建益阳绿色安全的慢行交通系统,三核为以梓山湖生态公园为中心的生态景观核,以桃花仑商业区和住宅区为基础的和谐活力核,以古建筑古迹为驱动的历史文化核,两轴为贯穿益阳市区与城乡的南北向和以资江流线的东西向区域生态轴,四廊为根据益阳区域与节点特征打造的滨水休闲慢行廊道、城市山林慢行廊道、宜居社区慢行廊道和动感城市慢行廊道。具体包括满足市民生活、工作出行需求的城市路网慢行系统,以机非隔离带为手段,保障慢行交通系统的连贯性和安全性;满足城乡对接、长距离慢行的城市绿道网络;以彩色路面为特征,作为慢行交通示范路和样板路的生态休闲景观慢行系统。(2)益阳市慢行交通建设现状。在生态休闲景观慢行系统建设方面,作为“三核两轴、四廊十三片”的总体结构中三核中重要的生态景观核,梓山湖全长7.26公里的环园路于2016年启动建设,打造成为市中心城区一条集健身、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慢行通道。同时作为益阳城市建设重大项目“一园两中心”打头阵的基础工程,路面规划10米,包含3米宽的自行车道和3米宽的电瓶车道,两侧各2米步行道,总长度为7269米。梓山湖生态公园是益阳市中心城区的“绿心”,风景优美,周边商业、住宅集中,交通便捷,是实施步行、自行车出行最适宜的区域。车行道采用彩色沥青混凝土路面,步行道采用灰色透水砖。配套工程包括路灯照明、弱电通讯管道、给水管道、交通及旅游标识等。在城市路网慢行系统建设方面,根据《益阳市城市慢行系统规划》,益阳市中心城区龙洲北路西侧,建设了益阳市首条全铺式、绿色环氧沥青路面自行车专用道。自行车专用道从益阳大道至迎宾路,全长6000米(双向)、宽3米。之前铺设的自行车道都是间断式的、红色的环氧沥青路面。相较而言,红色的路面不耐脏,间断式的自行车车道导致机非识别度较低。而绿色路面契合绿色出行的理念,让道路更加美观、舒适、悦目。在益阳大道、龙洲路、迎宾路、银城路等道路也将设置公共自行车专用道。通过铺装颜色和图标、采取机非隔离措施等办法提高自行车出行的舒适性与安全性,引导和鼓励绿色出行。

三、益阳市慢行交通存在的问题与优化策略

通过对益阳市最为活跃的慢行交通区域梓山湖环湖路、资江南岸滨水休闲区、城区步行街、城市中心主、次干道进行慢行交通景观现状实地考察和调研,发现环境设施和体验等方面存在以下问题有待优化:(1)缺乏对弱势群体的保护。长时间基于“重视车、忽略人”思想的制约下,在交叉的平面路口中,遵循车辆优先原则,使非机动车的空间被大幅度地挤压,步行者与使用非机动车者随意性极强,使不安全性因素大幅度增加。无障碍设备设施缺乏连贯性,降低了慢行交通运用者的舒适程度,使其选择机动车出行模式。(2)慢行交通配套设施建设不足。自行车是公交体系的延伸与拓展,停放的安全性以及停放场地的布置情况强烈地影响着人们所选择的出行交通模式。既有的系统中,停放自行车的节点不充足,缺乏安全性能,公交结合慢行交通模式场站中缺失配套的设施设备。过街设施不完善也是影响慢行交通的主要因素,已经规划将在佳宁娜广场、秀峰公园西广场处、桃花仑一中路口等15处设置人行天桥或地下通道。由于管理和隔离设施陈旧、破败等原因,资阳商业步行街、资水会龙文化商业街等仍存在机动车进入的现象,影响了步行专用功能和体验。(3)慢行交通串联性不强。目前主要在生态休闲区与商业区以及历史街区等范畴内开启慢行交通模式,不同范筹之内的慢行交通弱化了串联程度,慢行交通特别是自行车等非机动车很难以此为基礎构建且优化慢行网络。(4)慢行景观特色不鲜明。通过近几年的建设和改造,市民对梓山湖、资江风光带等休闲区的慢行景观满意度有所提升,但是目前慢行景观街道主要以铺装色彩、城市绿化等基本景观元素构成,缺乏体现益阳城市特色和区域景观变化的特点,对市民的吸引力不大。(5)益阳市慢行交通景观优化策略。①慢行景观节点优化。自行车专用道的建设实现了自行车的安全通行,但是在过街等节点应有更安全的保障。在城市干路交叉口的设计应该体现慢行交通一体化,在拐弯处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用绿化隔离带或景观围栏隔离,自行车和行人都通过慢行通道过街,人行与自行车分别划分过街通道区域,自行车也同时受行人信号灯控制,左转自行车二次过街而非直接左转,以此保障慢行通行者的安全。另一方面,自行车服务站点和换乘站站点设施是影响自行车交通系统与步行、公交出行等方式结合实现贯通的重要节点。益阳市暂无地下公共交通,公交是主要公共出行交通工具,在设计上将公交站点与自行车服务站点结合将优化慢行出行体验。(2)慢行景观空间环境与景观元素设计。在慢行景观空间营造和景观元素设计方面,应有更多变化,历史文化核心区域、生态休闲区域、和谐活力区域分别有整体的景观设计、标识设计、公共休闲设施的统一风格和特点,并能体现益阳城市文化等特色,使慢行景观更加具有吸引力。

(作者单位: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作者简介:李琼,1985年,女,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景观设计。

参考文献

[1]熊文,城市慢行交通规划:基于人的空间研究[D]同济大学,2008.

[2]李晔,慢行交通系统规划探讨:以上海市为例[J],城市规划学刊,2008,3:78-81.

[3]许新亚,城市慢行交通系统景观设计研究——以兰州市为例[D]兰州交通大学,2013.

[4]范艺凡,西安城市街道景观中慢行设施设计应用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8.

猜你喜欢
优化策略
高中体育篮球教学优化策略探究
刍议高校体操教学环境的优化策略
基于自然人文景观资源的人居环境优化探析
乡村旅游供应链优化探析
企业重大风险确定及管理建议的研究论述
分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基于一种优化策略的智能灯控制系统研究与设计
政府机关人力资源管理优化策略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