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初中科学课堂因“生活”而精彩

2018-07-13 07:11陈维海
当代旅游(下旬) 2018年3期
关键词:初中科学生活化生活

摘要:任何学科的知识都来源于现实生活,这是已被教育工作者所广泛认同的教育真理。也正因为如此,“生活化的教学理念”应运而生并在极短的时间内得到了快速的推广与普及。我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以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评价这三个方面为切入点,就构建初中科学生活化课堂的有效策略进行了初步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初中科学;教学;生活化

一、研究的背景

陶行知曾经提出生活教育的理论,也就是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对于初中科学教学而言,生活化的教育模式也同样适用。在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科学教学。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贴近学生生活,适应社会发展。初中科学教学不仅要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更要特别关注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使他们学会学习、学会生存;让他们了解当今科技发展的动态。关心人类社会发展与科学的关系。因此,科学教师要做到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在平时的教学中,加强社会实际生活与科学教学的联系,努力使科学教学内容社会化、生活化。让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感受科学的亲切性和真实性,缩短与科学的心理距离。进一步感受科学就在我们身边,科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样才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有利于科学知识的巩固、深化和能力的培养。

二、初中科学课堂实施“生活化”教学的有效策略

结合初中科学教学现状的弊端,为有效实现“生活化”教学的美好愿景,笔者根据生活化教学的相关理论和新大纲的要求,从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评价这三个方面探讨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一)策略一:教学内容生活化

教学内容“生活化”要求在处理教学内容时,要突出学科特色,贴近学生实际,贴近生活。素材的选取,要便于学生对科学的认识和理解,有利于学习兴趣的提高。笔者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实践:

1、联系生活,降低难度

想让学生从情感上、心理上、行动上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就必须要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要让他们感到科学并不是他们想象中那么难,所以要联系生活对教材进行处理,使教学内容变得简单、有趣。

案例1:在我们学习一些十分抽象的,看不见、摸不着的物理量时,由于不易理解我们就拿出一个大家能看见的与之很相似的生活实例来进行对照学习。如在学习“电磁感应现象”时,由于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不强,对导体是否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感到难以判断,教学中把磁感线与一根根拉紧的棉线相类比,导体类比于一把刀,导体在磁场中运动就相当于刀子在棉线中运动,只要刀子的运动中能切断棉线,导体就在做切割磁感线运动,这样学生就容易理解和掌握了。

这里笔者通过将科学问题转化成生活问题,使抽象问题模型化、直观化、简单化。让本来对科学心存畏惧的同学感受到科学经过这样的类比也不难嘛。

案例2:在学习肾小球的滤过作用时,我找来烧杯筛子,黃豆,绿豆,大米,小米等材料,将黄豆比与蛋白质,绿豆比喻红细胞,大米比喻葡萄糖,小米比喻无机盐等,请学生观察哪些物质可以透过筛子,哪些物质不能透过筛子,思考不能透过筛子的物质的特点,进而类比总结出能进入肾小囊的物质的特点,以创设实验情境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鲁迅先生对教学过程提出了“比喻恰当,入耳不忘”使人“百听不厌,讲完后既记住,无死记硬背之苦”的见解。这样的教学使学生“入耳不忘”,原来感到枯燥乏味的科学还是比较简单而有趣的,也让学生体会到学科学是有窍门的,生活也是如此,只有充满智慧的头脑才能找到捷径,提高效率。

2、摄取生活,激活教材

初中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呈现材料的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联系生活实际,吸收并引进与现代生活、科技等密切相关的具有时代性、地方性的科学信息资料来处理教材,整理教材,重组教材内容,将课本知识中反映的间接生活与现实生活沟通起来。教学时,可以对科学问题的具体情节和数据做适当的调整改编,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他们生活实际的科学问题来取代。这样可使学生从自身的生活背景中感知科学,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案例1:在教授《天气和气候》一节课时,导入日常的天气预报相关的视频,并提出问题:不同城市会有一样的天气预报吗?并讨论在同一地点不同的时间是不是也有同样的天气状况呢?并让学生解说天气符号的涵义,对变化多端的天气充分了解,进而激发学习兴趣,加强综合性思考,联系生活的实际背景,做好这节课地理相关知识的基础教学。

这类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更能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让学生体会科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感受科学的价值。

(二)策略二:教学过程生活化

“生活化”教学要将课堂教学看成是个体生活的过程,体现出个体参与体验的过程。所以在教学过程应关注学生的课堂现实生活,关注学生作为人的成长发展中的各种需要,创设和谐、愉悦、民主的教学气氛,创建积极、丰富、多方面的精神生活与课堂生活,让师生在课堂上都能享受人生,获得对事、对群体生活的体验,体现科学与生活的联系,体现科学的价值。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环节入手:

1.知识导入生活化

俗话说得好“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每节科学课的开始如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如何让学生参与进来显得非常重要。所以在备课的时候,我会结合初中科学的特色和学生的学习生活现状精心创设各种起点低,具体形象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有能力,有兴趣参与进来。

案例:如在学习“水的净化”知识时.教师可以先向学生提出问题:在大自然中,我们可以看到清澈见底的小河,那么,小河是否就干净呢?可以直接饮用吗?如何不能.请问要怎样处理。才能符合安全饮用水的标准呢?在学生讨论之后。教师又指出:虽然小河清澈见底.但是河水中包含大量的细菌与杂质,是无法直接饮用的.那么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如何才能饮用河水呢?在学生兴趣被调动起来并激烈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将学生带入将学习的课程——水的净化。这样的问题,虽然学生日常生活中会接触到,但是却不知道如何处理“有污染”的水,所以这样的课前导入.不仅实现了初中化学的生活化,而且更重要的是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可以让学生“静”下心来接收知识.为之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通过设置这样的生活情境的引入,不仅对学生进行一次节约用水的教育,而且也让学生能通过科学知识和思想方法的应用,体会科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科学的情感和学好科学的信心。

2.知识探究生活化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指出,学生是在自己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在主动的活动中建构自己的知识。生活化的科学教学注重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案例:如在“燃烧与灭火”的学习中,为了让学生对燃烧所需要的三项基本条件有深刻的理解,结合学生日常生活,可以创设如下教学情境:情境一:当一支蜡烛被点燃之后,蜡烛会持续燃烧,如果蜡烛被消耗完后,会出现怎样的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情境二:在炉火燃烧得正旺盛的时候,紧紧关闭炉门,将所有透气口都封闭。会出现怎样的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情境三:无论火柴暴露在空气中多久。都不可能出现自燃现象,但是,如果将火柴放置于铁片之上,用酒精灯对铁片持续加热,会出现怎样的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通过三个情境.学生对燃烧所需要的三个基本条件都可以有大致的了解——可燃物、充分接触氧气、温度必须达到可燃物燃烧的最低温度。虽然三个情境联系性不大。但是都是学生生活常见,甚至是亲身经历过的、体会过的.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理解掌握。

在知识构建的过程中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借助大量图片和生活实例再加上学生自己的动手操作,自己归纳出判定的方法,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

3.作业布置生活化

科学作业是科学教学环节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对科学学科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和巩固,是学生将所学的科学知识纳入到个人的认知结构中去的一个重要环节。在作业布置中除了一些重现性的有针对性的作业,还可以设计一些联系生活的具有时代性的作业。

案例:如在讲授完“密度”后,教师可布置如下生活化的作业:“上周,小明妈妈在商场购买了一对金耳环.回家后,小明看了看这对耳环,觉得妈妈有可能受骗了,怀疑这对耳环不是纯金打造的,于是小明对耳环的密度进行了计算,其体积为10立方厘米,质量为8.9克,请问小明妈妈所买的耳环是否为纯金的?”这样一来,作业便具有了一种生活气息,同时让学生感受到亲切,并想要弄明白实际隋况,从而进行计算并得出答案.科学生活化作业的设计,加深学生对科学知识的认识,让学生获得科学学习的乐趣,也改变作业的完成形式,摆脱题海戰术的低效局面,显著提升作业的实效性。

这类作业不仅考察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的程度,还体现的科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体会科学就在身边,感受学习科学的乐趣。

(三)策略三:教学评价生活化

在传统的教学评价活动几乎只限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评价内容定位在知识的传授和获得上,而对学生的思维、态度、情感、创造性等方面却很少有评价,这种传统的评价方式不能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生活化的教学评价“立足过程,促进发展”,在遵循“生活化”评价原则的基础上,笔者对初中学生科学成绩的综合评定作了如下尝试:

设计意图:在初中科学教学中闭卷的笔试依然是对学生学习情况和发展情况进行评价的重要方式,这是不可否认的,但在比例上有了较大的减少只占了50%的比例。同时为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笔者根据初中学生科学学习的实际,加大了学生平时学习生活的分值比例,注重了对学习过程的形成性评价。

在评价的过程中通过学生作业自评(见表1)来加强学生的自我的反省意识,在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下对自己做出客观合理的评价。通过学生互评和教师督评,利用小组作业积分登记表,让组长及时检查并记录本组同学平时的作业表现,给出量化的反馈,使评价更公正及时,同时有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这种对学生“生活化”的考核评定,将评价贯穿于日常学习生活的始终,用发展变化的眼光看待学生,在学生发展的过程中不断以评价激励学生,肯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及获取的体验和进步,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三、“生活化”教学的难点及后续研究

本课题的研究是一种探索性研究,由于研究力量薄弱,时间较短,涉及面广,虽然在理论方面国内外有大量的研究成果相对成熟,但在实践方面仍没有大的突破,需要在后续的实践研究中不断改善提高。总之,为了让生活课堂化,让课堂生活化,引导学生把科学知识运用到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科学来源于生活又是解决生活问题的基本工具,达到科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目的。在“生活化”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用具和教学评价几方面还需要做大量的、更具体的、更细致的研究和实践,让初中科学课堂真正因“生活”而更精彩。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新街初中)

作者简介:陈维海,教师。

参考文献

[1]刘德华.让教育焕发生命的价值[M].广州: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郑金洲.基于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

[3]徐明锐.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初中科学生活化生活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作文生活化教学指导策略
“则”与“择”:指向生活化学习的幼儿园数学活动实施的原则与选择
生活化美术教学的课程设置及实践应用
微课不微
浅谈初中科学问题化教育模式的开展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