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科幻电影在中国的模糊界定和发展瓶颈问题

2018-07-13 07:22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350117
大众文艺 2018年12期
关键词:玄幻科幻片科幻电影

张 鑫 (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 350117)

一、奇幻、玄幻、魔幻、科幻片在华语电影的模糊界定

反观当下中国科幻电影现象,随着近日张艺谋导演的魔幻片《长城》热映,和过去一年里大批量盗墓题材IP电影热潮带来的余温,奇幻、玄幻、魔幻电影在我国电影市场上已为大多数观众所接受,足足占据了半壁江山,不少影院和影视门户网站直截了当的给其贴上了“科幻片”的标签,光明日报更是在2015年10月27日第009版的文化新闻中,发表了题为《陆川:打牢中国科幻电影的塔基 》的评论文章。文章中提到:“‘培养中国科幻电影自己的人才,打牢中国科幻电影的塔基’,成了陆川拍摄《九层妖塔》的另一初衷”、“科幻电影最吸引人的地方是特效带来的视觉奇观,在《九层妖塔》中,有雪崩的场景,有人兽打斗的激烈场面,这些震撼人心的画面带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

这种从影视生产领域到商业宣传放映,再到观众观影理解之间,显然对“科幻片”这一概念都产生了大范围的误解。笔者从《新华字典》和“百度百科”中分别检索了“奇幻、玄幻、魔幻、科幻”的释义,结果如下表:

奇幻 1.奇异虚幻2.谓虚妄,不切实际多为“神话、宗教、古老传说”题材玄幻 1.虚幻莫测;神奇变幻2.指精神活动,想象多为“修真、仙侠、异界”题材魔幻 由个人或群体制造出来的包括有不是人但是带有人性的形象行为主体组成的虚构幻界多为“魔法、魔力、魔咒”题材科幻 用幻想艺术的形式,表现科学技术远景或者社会发展对人类影响多为“预言、外星、灾难、科技“题材

笔者又分别以上述四个概念,在英文《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中》进行检索:

奇幻 Fantasy玄幻 Fantasy魔幻 Fantasy科幻 Science Fiction

通过对比,我们不难发现,“奇幻、玄幻、魔幻、科幻”这四个词语的释义在东西方是不尽相同的,甚至是大有区别的。其中,汉语中纷繁复杂的“奇幻、玄幻、魔幻”在英文释义中仅仅是用“Fantasy”一词以概之的。为什么在我国就如此的锱铢必较呢?笔者以为,我国对幻文化精妙的理解归结于自古以来相继占统治地位儒、释、道学说以及多民族间文化的融合碰撞,而逐渐形成的互相交融、而又界定明显的文化传统。这种现象就好比“做饭”这个动词,在英语中很有限,而汉语却很丰富,蒸炸炒煮煎,红烧干煸醋溜,花样百出。

因而在国外电影中,不论是早期反映怪兽题材的影片《金刚》,颇具异界传说色彩的影片《指环王》,或者是表现魔法题材的影片《哈利波特》,其实都被统称并归类为一个新的电影类型“魔幻电影”。而这个概念无论是在好莱坞,抑或其他任何地方,都与“科幻电影”是有着严格区别的。

因此且不论我国“奇幻、玄幻电影”将来会发展为各自独立的电影类型,我们姑且按照国际惯例将其统一归结为“魔幻电影”。那么,为什么在我国这样一个咬文嚼字的文化语境中,又时常会犯将“魔幻电影”和“科幻电影”混淆不清的错误呢?在很大程度上讲,笔者认为或许是由于我国主流的观影群体,也是网络幻文学的铁杆粉丝——青少年,在当下这个华语电影发展阶段里,更多的将能带来视觉奇观的“特效”与“科幻电影”不自觉的画上了等号,由此将“科学幻想电影”狭义的理解为了“特效幻想电影”。

这种模糊的界定,就导致影视创作者和观众难以明确区分“魔幻片”和“科幻片”,从创作做到观赏都忽略了“科幻片”中的科学原理支撑,而大量的依靠CG、3D等特效,和更加信手拈来,缺少思辩但又喜闻乐见的神话传说、网络IP。

二、科幻片在我国遇到的发展阻碍与对策

(一)传统保守的农耕文化土壤难以使科幻元素的种子生根发芽

我国自古就是一个农业大国,源远流长的农耕文化使我们思想保守、注重现实、喜欢脚踏实地、注重量的积累,几千年传承下来的思维定势至今也没有打破,这就导致中国人热衷于回忆过去和关注当下,不同于没有多少历史包袱但同时又拥有先进技术的美国人那样,勇于开创未来,注重质的飞跃。这种思维定势表现在华语影视作品中,就体现为我们的作品大多是从历史中寻找题材,因此拍摄出的影片大多是披着“特效”这一科幻片外衣,实质上是充满魔幻色彩的历史剧、古装剧等。长此以往,富有科学元素和未来时空的科幻电影自然也就少得可怜了。

(二)文理分科式的应试教育难以支撑起影视工作者科幻精神的思辨塔基

我们还不难发现一个文化怪圈,即当下从事影视工作的人员,在当初高考填报时多为“文科生”或“艺术生”,在之后的学习和职业生涯中也再鲜有自然科学知识加以补充。而另一方面,具备科学理论知识的“理工科生”或缺少文科写作训练,又很少参与到影视创作中来。这就导致了华语科幻片中文理知识结构断层,只接受过义务教育阶段自然科学学科教育的影视工作者自然是难以构筑起一部思维缜密、实验严谨、想象丰富的科幻片,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我们的影视作品大量依赖历史而鲜有未来时空的创新。尽管,近来我们也看到了诸如刘慈欣《三体》这样的优秀科幻剧作也相继投入了电影拍摄 但科幻电影不是靠几个编剧、导演和明星就能有所发展,也不是在短期内振臂一呼或发愤图强就可繁荣,它肯定有一段漫长的路要走,因而,何时能打破社会和自然科学的壁垒,使科幻片创作人员结构有大的融合,是科幻片发展所要走出的重要一步。

(三)初入影院的观众缺乏“科幻片”的消费经验

据统计,当下电影的主流观众为18—29岁的青年群体,他们占据了观影总量的64%以上,他们开始大量涌入电影院的时间,也基本上是在中国电影院线大发展的2008年之后,因此这一代热衷于网络游戏和网络文学的青年观众往往并没有“科幻片”的消费经验。为什么这样说呢,是因为美国好莱坞科幻片在国内往往被当成“特效大片”消费了,并没多少观众意识到其中的“科幻”元素,更忽略了这种“科幻”元素应当是在立足现实的基础之上对未来进行预见,这种预见又必须凭借科幻片制作者强大的想象力。由此就导致了观众在观看我们的电影时,总是将CG、3D等特效包装起来的魔幻电影误以为是科幻电影。

总而言之,除了思维定势,影视工作者缺少科学知识、没有想象力,观众没有“科幻片”的消费经验,这都是科幻电影在中国界定模糊和发展遇到瓶颈的重要原因。

四、后记

《逻辑思维》在某一期节目里提到过“中国足球”问题,每当人们乐此不疲的谈及中国男足停滞不前的原因时,往往搬出什么社会资源分配不公啊、足协体制腐败啊甚至还有人夸大其词将原因归结于中国的地理气候及民族体制不适宜发展足球等等。其实,我们只要稍稍转头看看我国乒乓球成功的原因,不就是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科学的训练方法,并建立起传承有序的梯队,激发起了广大群众的参与热情,这样久而久之不就发展壮大了嘛。因此笔者认为我国科幻电影还可从我国其他成功成熟类型中汲取营养,由此及彼由表及里,那样,国产科幻片还处于初级阶段并将长期处于初级阶段这一基本“片情”,一定会有所改变。

猜你喜欢
玄幻科幻片科幻电影
想拍科幻片?你加科学家微信了吗
《山海经》中的奇兽
《月球》与《源代码》浅析
小说治愈毒瘾
美国科幻片厚重的历史积淀
浅析玄幻小说的继承与背叛
全球本土化视野下国产科幻电影的发展
多个世界与自我——论西方科幻电影的两个叙述之维
华语科幻电影中的“伦理性”想象
科幻电影世界的机器人之父—阿西莫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