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渡
——开启学生思维的钥匙

2018-07-13 13:19邵少春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18年17期
关键词:玻璃板现象环节

邵少春

(江苏省海门市海南中学 226100)

初中物理的课堂有很多的基本环节,每个环节都有其特定的作用和价值,而每个环节又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也存在特殊的联系和价值,教师不仅要将每个环节的知识与技能渗透给学生,还要让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真正感受到知识与技能之间的内在联系和魅力.

一、导入:活动情境过渡到新授主题

每一节课都有导入环节,而初中物理上的导入环节基本都是基于活动情境而导入的,因为初中物理中有很多知识都是基于生活中的现象而生成的,比如,初二物理上册教学都属于现象篇,那么这个版块的学习都来自于活动情境.此时,科学的过渡就可以开启学生对本节学习的兴趣和思考,有效的激发本节课的主题.

比如,在声的特征的教学过程中,本节课的主题是声音三要素的认知与区分,我们没有必要直接导入主题,而是给学生听一段交响乐,交响乐中有很多乐器的演奏,而且声音有时高有时低,有时大有时小,有时强有时弱.此时,让学生用心去静静的听这段声音.我们让学生在仔细回味刚才听这段声音的差异.学生在这个环节都踊跃举手回答问题,有的说听到好多乐器的演奏,有小提琴、钢琴、萨克斯等等.还有的说,有时声音强、有时声音弱,还有的说,有时声音高,有时声音低.结合学生的回答,此时教师可以导入主题说道:可想而知,声音是有差异的,我们把这种差异称之为声音的特征.即我们要研究的声音的响度、音调、音色.

二、表象:演示实验过渡到思维节点

演示实验是初中物理中最常见的实验形式之一,这些实验的目的是为了让某些我们在生活中不在意的实验现象放大,或者学生出乎意料的现象通过实验展现给大家,从而开启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开启学生对实验现象的深入思考与研究.这种演示实验给学生带来的表象认知有其内在的实验价值,那就是开启学生的思维.为此,我们的演示实验要做到以下三点:(1)清晰明了,要尽可能的让每个学生都能清晰的看到演示实验的现象,只有让学生看到演示实验的现象了,我们才能为学生的思维提供思考的空间.(2)目标明确.我们不仅要让学生看到实验现象,还要看到实验过程,过程中的很多细节虽然不要刻意的说给学生听,但是,我们老师一定要充分的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在看的过程中察觉到里面可能存在特定的知识与技巧在里面,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揭秘实验的内在价值.(3)安全新奇,安全是第一位的,为了演示实验的效果,我们的实验一定要安全,除此以外,还要尽可能的新奇,以此确保孩子参与观察实验现象的兴趣和注意点,让每个学生都非常兴奋的参与到我们的实验观察之中.

比如,在小孔成像的实验演示过程中,我们用多个白炽灯组装成一个大型的“F”光源,并关闭教室的灯,拉上窗帘,此时,这个“F”型光源就显得格外明亮,而此时我再取一张大的报纸,报纸上挖一个小孔,而学生自己用白纸作为光屏,每个学生的光屏上都可以呈现一个非常清晰的倒立的“F”型的像.此时教师借助这震撼的实验现象提问学生,大家能结合我们刚才说学生的知识解释一下这个现象吗?能用作图的方式告诉我,为什么成的像是倒立的吗?

三、实验:实验探究过渡到内在价值

实验教学在初中物理的教学过程中是最为重要一种形式,那么实验的价值并不在是实验本身,而是有其两层深入的价值和意义.一是学生在整个实验的过程中,会充分考查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技巧,训练学生基于探究目的下进行正确的实验设计和操作,并注重实验信息、实验数据的采集,这一系列过程充分训练了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优化评价能力,最终促进学生实验素养的提升.二是学生通过实验活动的开展获得实验探究的结论,从而基于实验结论的分析和评价,最终达成某些物理规律的建立.那么,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中达成的过渡就是如何把实验本身的操作过渡到实验的内在价值之中,让学生不仅仅为了实验而实验,而是为了实验而提升物理学习的价值.

比如,在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的过程中,就实验探究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值得挖掘的实验,其实验过程中的细节优化就能很好的考查学生的对实验细节的分析能力、优化能力.比如,在实验中,我们给学生提供玻璃板,有无色透明的、也有茶色透明的、有薄的也有较厚的.此时,教师并必要告诉学生为什么要选择那种玻璃板,而且让学生去做一做、想一想、试一试,让学生在思考对比中分析各自的特点,在实验验证中收获更多的知识与技能.比如,如图所示,我们实验中选择玻璃板,因为我们不仅可以透过玻璃板看到蜡烛B,还能看到A的像,如果A的像能与B蜡烛重合,就可以证明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是等大的,如果不重合,就证明像与物不等大.那么,给我们一个茶色玻璃板,一个无色透明的玻璃板,我们应该选哪个呢?为什么?学生在这个环节不一定能及时回答出答案,但是我们可以启发做一做,哪个效果更好?

四、应用:应用规律过渡到学以致用

在过渡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做好知识、规律与实际应用中的过渡,启发学生达成学以致用的效果.让学生乐在其中、乐此不疲,并在不断的应用中训练自己、提升自己、实践生活与发展.

比如,在学习好压强的知识以后,我们并不一定要急着去解决压强的计算,而是回到课堂前的演示实验,原先的演示实验是教师坐在一个布满钉子的凳子上却安然无恙.此时,我们结合活动中“探究影响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后建立的结论和压强概念的构建,我们的学生可以通过分析与交流可以完成刚才的解释,学生在这个解释的过程中,初步感受到今天学习的价值,为此,我们可以进一步延伸实践内容.比如,房屋的地基为什么做的很宽厚,再比如人坐在沙发上要比坐在小板凳上更舒服等等,这样的例子很快让学生对接今天的所学内容,也很好的服务于后续第二课时的学习.

过渡,是一门教育策略,更是一门教育艺术,教师要结合我们的教学内容让每个课堂活动都慢慢的过渡到深层的学科价值之中,让学生在不知不觉的过渡中积累思想与方法、提升技能与素养.

猜你喜欢
玻璃板现象环节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在农民需求迫切的环节上『深耕』
空杯提重物
空杯提重物
节能型玻璃板式空气预热器技术研究
它们离“现象级”有多远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
你能解释下面的现象吗
猜谜语
奇异现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