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俱乐部发展路径研究

2018-07-14 08:11张佳佳
运动 2018年17期
关键词:课外俱乐部体育

张佳佳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体育教学部,浙江 杭州 310018)

国家卫健委、中宣部、教育部等部门于2016年11月发布《关于加强健康促进与教育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基本在我国普及,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将要比2015年降低10%,确保学校内每天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h。指导意见指出,各地要针对威胁当地居民健康的主要问题,制订干预措施,开展跨部门健康行动。把健康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作为所有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这一文件充分体现了国家对学生体质的重视,也对学校体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要保证每天活动不少于1h,除体育课外,体育俱乐部这种学校体育的另一组织形式要发挥更大的作用。高校利用体育俱乐部实现学生参与体育运动,促进了体育课内外一体化的实现,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热情,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积极、主动的学习模式,满足了不同层次、不同兴趣爱好者的实际学习的需要。高校体育俱乐部作为体育课程的有效延伸,为实现学生的运动目标提供了可能。

本研究通过对高校开展体育俱乐部的组织与运行情况进行探索分析,研究其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体育俱乐部的发展思路,为体育俱乐部的组织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高校体育俱乐部发展路径。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目的、研究内容的要求,以“高校”“体育俱乐部”等为关键词进行文献的查阅,中文文献主要通过中国知网等网站进行查阅。

1.2.2 逻辑分析法 在阅读文献的基础上,概括高校体育俱乐部的功能,找出高校体育俱乐部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分析、阐明高校俱乐部发展的发展路径。

2 高校体育俱乐部的功能

“俱乐部”一词源于欧美,英文为CLUB,亦称“总会”,为社会团体及公共娱乐场所的通称,最早的俱乐部起源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学生体育俱乐部主要是指学生自愿利用业余时间参加的,是具有共同体育兴趣爱好的学生基于自我完善的需要,自由选择体育活动项目结成的具有社团性质的体育团体,是学校体育活动的一种组织形式,面向全校学生,涵盖有计划、有组织的课外体育活动与竞赛、校外体育活动,它是体育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高校体育俱乐部的推进符合高校体育改革的趋势。

体育俱乐部根据高校人才培养计划,结合学生对体育活动的需求,以培养和建立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熟练掌握1~2项锻炼身体的技能和方法为目标。与传统的大学体育教学相比,体育俱乐部是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体育项目,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学习,教学内容与形式灵活多样,学生个人的体育才能拥有了施展的空间。通过俱乐部的自主性、开放性和灵活性的优势,为体育爱好者提供学习、交流平台,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需要,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学生组织协调能力、合作精神等社会适应能力。

体育俱乐部是高校的一种文化现象,丰富多彩的体育俱乐部活动能够营造出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学生所做的运动参与的决定都与其感知到的体育文化紧密相关,因此,良好的体育俱乐部文化对学生的体育参与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3 高校体育俱乐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高校体育俱乐部近年来取得了快速的进步,各个高校逐渐加大对其的重视,对高校体育俱乐部的研究也逐渐增多,在相关研究中对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总结,问题较为集中地体现在以下4点:(1)高校体育俱乐部缺乏科学的管理体系;(2)场馆、器材资源使用的矛盾;(3)发展经费的问题;(4)师资配备问题。

体育俱乐部活动大多数是课程外的活动,所以各部门对其管理较为松散,不像体育课程有完善的管理体系,各项规章制度不完备、机构设置不完善。高校中有限的场地资源要满足体育教学、训练、俱乐部活动、教职工活动等等,因此日益增长的体育活动需求与场地器材的供给成为矛盾,这已成为俱乐部发展过程中较为尖锐的问题。各项体育活动的举办需要人力物力的投入,高校俱乐部想要真正活跃起来,必须有充足的经费支撑,但多数高校似乎难以做到有充足的经费。俱乐部体育活动需要在体育教师的专业指导下进行,指导教师如何高效、合理地进行指导也需要改进。高校体育俱乐部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以上这些问题必须得到解决。

4 高校体育俱乐部的发展路径

4.1 构建科学的管理体系

体育俱乐部是一个组织性很强的团体,以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形式来进行工作,组织管理的构架及运行的模式对俱乐部活动的有序开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上都有必要对高校体育俱乐部的组织管理和运行进行深入的探索。

杭州科技大学对在学生课外体育活动进行了创造性的改革,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以体育俱乐部联盟作为主体进行,运用互联网+学校体育的网络思维,构建课内与课外一体化的协同育人体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学校体育运动资源的管理方式、服务模式和技术进行整合,研发“1+1”体育智能管理平台:校园阳光体育管理云平台+微信公众号的体育活动预约系统,实现学校课外体育高效、有序、科学管理,利用课程引导评价与激励的杠杆,对学生参与课外阳光体育活动进行信息采集,建立个人体育活动积分数据库,将学生课外体育参与纳入体育课程评价中,以上管理体系的构建极大地促进了体育俱乐部快速的发展。

4.2 创建俱乐部品牌,以赛事带动发展

在高校中,篮球、足球等项目因普及程度高、运动基础好而具有更高的参与度,因此在俱乐部发展过程中可先将此类项目作为重点发展对象,打造俱乐部品牌,形成有影响力的品牌活动,拓展其在学校中的参与度。首推几个运动项目创建品牌项目,让一部分项目先发展起来,进而带动整体的发展。在俱乐部活动中创建校级联赛—院级联赛—班级联赛的多级赛事模式,以赛事带动学生的体育参与,同时与其他高校体育俱乐部建立密切联系,增加各个高校体育俱乐部间的校际交流,构建校际的赛事平台,为学生创造更广阔的竞技平台,还可以实现各学校体育资源的互补利用。

4.3 合理规划场地资源

场地设施是影响学生体育参与的重要因素,学校有限的场地要担负多种功能,因此在场地的利用上有可能出现冲突,将场地资源做合理的规划非常有必要。利用电子信息技术将场地情况进行统计,将使用情况形成数据,学生可以利用手机终端查询场地使用情况。同时,还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对场地的空置和爆满时间段进行分析,找到更为科学的场地配置方案,增加其利用效率。

4.4 发挥指导教师的作用

俱乐部是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活动,但是需要相关的专业教师对其进行指导,这包括运动技能的指导、活动计划制定、裁判员培训、赛事组织等等。在俱乐部进行管理体系的构建时就要充分考量这点,如何最大程度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在多数高校中,俱乐部指导教师由部门安排,而专门形成聘任制度的较少,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设置专门的俱乐部岗位,指导教师专门负责俱乐部的各项活动的指导工作,并将其纳入对教师的考核中,这样能够更大程度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形成更大的合力。

4.5 拓展多样化的经费来源

高校虽每年下拨一定的俱乐部活动经费,但是并不能够满足俱乐部的要求,因此学校对体育俱乐部要给予更多的重视,增加经费的下拨。体育俱乐部最好能够实现自给自足,在运行中应不断拓宽活动资金来源,优化资源配置,使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融合起来,在比赛中通过帮助企业宣传而获得赞助,可以是资金也可以是实物,以此减轻俱乐部的经济压力,同时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高校体育俱乐部可以与社会团体合作,形成品牌的俱乐部可以通过社会服务等形式获得经费支持,改善资金不足的问题。

5 结 语

高校体育俱乐部对促进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实现高校的体育教学目的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它作为体育课的延续及补充,在拓展学校体育功能、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行为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针对高校体育俱乐部的发展现状,需要在管理体系构建、俱乐部品牌构建、场地资源合理规划等方面着重改进,这样才有利于实现其长期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课外俱乐部体育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我们的“体育梦”
侦探俱乐部
侦探俱乐部
侦探俱乐部
侦探俱乐部
取经之路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