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特《十字架之路》创作特征

2018-07-14 19:48安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241000
大众文艺 2018年7期
关键词:八度十字架记号

桂 琳 (安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241000)

弗朗茨•李斯特,浪漫主义时期著名的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也是浪漫主义时期最杰出的音乐家之一。人们对李斯特作品的印象大多停留在其辉煌华丽的技巧上,而晚年的李斯特,开始收敛了他的炫目的技巧,用看似简单的音符,创作出具有深厚宗教内涵的作品。

一、旋律对音乐形象的刻画

由于作品题材的悲情性色彩,李斯特在《十字架之路》这部作品中运用了很多深厚又悦耳的旋律,将作品的气氛体现的淋漓尽致。

(一)连续的八度进行引导情绪

在李斯特的创作中,钢琴(管风琴)声部一直是一种很重要的情绪烘托工具,因此在李斯特的合唱作品中,钢琴部分的创作具有鲜明的个人特色。作品序曲的开始,就使用了钢琴声部左手连续的八度进行来烘托庄严地气氛,使音乐形象也更加鲜明和饱满。

还有紧接着的第一首带男声独唱的钢琴小作品里也有类似的八度进行,这首曲子描写的是耶稣被判死刑,作者在钢琴声部的左手使用了连续的八度进行,贯穿全曲的八度进行看似模式相同,但是密度有着细微的变化,作者通过左手八度进行的密度大小,来调整全曲音乐情绪的变化,形象生动地刻画了耶稣被判死刑时场景的悲伤与无奈。

(二)持续的震音烘托气氛

在钢琴作品中,经常会出现震音,尤其是在情绪由平淡逐渐变为激昂,需要有较大的情绪起伏时,震音在弹奏过程中尤为重要,也是不可缺少的。

例如在作品第二部分的第5小节至第12小节处,力度记号由p-f-ff时,作者使用了震音来进行烘托,将情绪推向高潮,引出这部分最后的男声独唱,使整段的力度发展更加直观。

二、力度张力与节奏节拍对音乐形象的塑造

李斯特在《十字架之路》中对力度的描写十分精准独到,为了将情绪烘托出来,同一小节内的力度转换,以及不同小节之间力度层次的衍变都对音乐形象的塑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力度层次的处理

在作品序曲结尾的第71小节至79小节出,虽然力度变化仅仅为p-pp,但是作者在此处作出了微小的处理,使用渐强记号,重音记号以及自由延长记号等十分安静的将作品的序曲进行结束,并且全曲的情绪并未消失,为作品的下一个部分作出了铺垫。

同时作品的第三部分的开始由男声合唱引出,作者在这里使用了f作为力度记号,而在男声的两句呐喊后,随之而来的钢琴声部力度记号转变为了pp,力度记号的对比之所以如此明显,笔者猜测李斯特是想表达男声呐喊过后怆然泪下的感情。

(二)速度变化的表现

在整部作品中,速度变化十分丰富,基本每个部分的速度都不甚相同,如此多的速度变化生动的描述了十四幅受难景象的过程,令人闻之而动容。

其中作品的第五部分古利奈的西蒙帮助耶稣背负十字架中,速度由Andante.变为了meno Lento.,仿佛描写了一开始西蒙帮助耶稣背负十字架,气氛稍显轻松,但是十字架越来月沉重,两人也越来越精疲力尽。这部分的力度记号,将作品的情绪变化展现的淋漓尽致。

(三)节奏节拍对音乐形象的烘托

在这部作品中,作者经常使用弱起节奏性,尤其是作品的第一主题使用的就是弱起节奏型,主题的多次出现只是在音高和力度等方面进行了变化,节奏型并未发生改变,所以这是本部作品的标志性节奏型。

除了使用弱起节奏型之外,作者还经常使用休止符来隔开乐句,这样使得乐句之间的分割更加明显,气口得位置也更加明显,便于演唱者的演唱。

三、和声进行与调性转换的特点

由李斯特所创作出的音乐作品中的歌唱旋律通常十分感人,与歌曲相配套的钢琴伴奏作为作品的第二主题也具有一定的戏剧性色彩。在作品中带有李斯特强烈个人色彩的个性化和声进行以及精妙的转调手法着实令闻者惊叹不已。

(一)个性化的和声进行

1.纵向和声结构

例如在本部作品中经常出现的持续音构成的复杂结构,一般都出现在钢琴声部的左手,通过持续的复杂和弦,来烘托出作品中紧张而又悲痛的心情。

2.横向和声进行

在李斯特的《十字架之路》这部作品中,经常出现平行进行的情况,时而出现在钢琴伴奏声部,时而出现在合唱声部,这是李斯特晚年时期经常使用的一种写作手法,使用过后可以将和弦之间的连接感稍稍削弱,制造出与传统和声不一样的和声色彩与音响效果。

(二)调性转换的特点

在各种转调方法的运用方面,作品中出现最多的并且使用的尤为精湛的是李斯特的等音转调技术。他可以利用同音异名的等音使原本的和弦产生变化,并且使得其功能性发生变化,从而产生不同的音响效果与和弦色彩。例如作品的序曲中就出现了这种精彩的片段。

四、典型复调手法的运用

在作品序曲的第一句中就出现了模仿的复调手法,并属于上三度模仿,作者使用这种复调手法将旋律线条逐渐向上推动的同时,也逐渐将情绪带入,与作品开始处的力度记号产生呼应。(见谱例1)

再看作品序曲的B段开始处,由混声的各个声部逐个唱出旋律,女高-女低-男高-男低的顺序进行而每个声部都是自己上方声部的下三度模仿,十分具有层次感,使作品形象更加饱满。

五、结语

本文通过对李斯特《十字架之路》的初步研读,仅仅对李斯特这位浪漫主义时期的伟大音乐家有了初步的了解,但是如果想要更进一步的理解李斯特本人的音乐创作与音乐思想,还需要我们更加努力的研读他的更多作品与音乐创作。笔者试图通过此文作为进一步研究李斯特晚期宗教作品的基础,来深化对李斯特晚期音乐创作的研究。但是迫于时间有限与笔者能力的不足,本文还有很多的不足之处值得广大专家学者的商讨,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霍默•乌尔里奇.西方合唱音乐概论[M].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8.

[2]伊•杜波夫斯基,斯•叶甫谢耶夫.和声学教程.人民音乐出版社,2008.

[3]周小静.李斯特的宗教音乐创作[J].中国音乐学,1998.

[4]邹建平.关于李斯特晚期和声语言的创新[J].中国音乐学,1987.

[5]孙维权.先驱者之路--李斯特和声思维与和声方法初探[N].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2.

猜你喜欢
八度十字架记号
八度法在钢琴演奏中的难度与训练措施分析
记号
Comparison between To the Virgins, to Make Much of Time and To Hélène
请将我钉在俗世的十字架上
脏记号
刻舟求剑
刍议音乐表演与钢琴演奏中的八度技巧
试论音乐表演中如何进行钢琴演奏中的八度技巧
抢“平安”
人生的背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