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治疗外伤性青光眼的效果分析

2018-07-14 02:55李荣需梁永强梁婉红
中国医药科学 2018年12期
关键词:外伤性小梁眼压

李荣需 梁永强 梁婉红 钟 颖

广东省东莞市第五人民医院,广东东莞 523900

外伤性青光眼主要是由于眼外伤所导致,在临床是比较常见,其发病率占眼外伤的8%左右[1],需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治疗,以降低眼压,改善视力,如果采取的治疗方法不当,将有可能导致患者出现继发性青光眼,增加治疗难度,甚至有可能导致患者失明[2]。目前,临床上对外伤性青光眼治疗方案还存在不同的观点,由于各种治疗方案都具备优缺点,应该选择何种治疗方案,不同的医生和医疗机构往往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选择[3]。比较多的学者专家提倡采用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方案对外伤性青光眼患者进行治疗[4]。为了进一步明确明确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治疗方案的临床应用效果和价值,本文将我院在2013年6月~2016年5月期间诊治的30例外伤性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我院在2013年6月~2016年5月期间诊治的30例外伤性青光眼患者,所有患者均为眼挫伤,均为单眼,按照随机的原则对患者进行编号,1~30号,其中奇数号为对照组,采用小梁切除术治疗,男10例,女5例,年龄21~50岁,平均(35.54±5.43)岁,从眼外伤至青光眼发生时间为3~25个月,平均(13.22±2.32)个月。其中9例患者有眼部疾病家族史;偶数号为观察组,采用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方案治疗,男性9例,女性6例,年龄22~48岁,平均(34.23±5.32)岁,从眼外伤至青光眼发生时间为3~26个月,平均(13.44±2.21)个月。其中8例患者有眼部疾病家族史。本次研究排除了合并患有其他眼部疾病的患者以及对本次研究采用手术方式存在禁忌症的患者。所有患者均承诺主动配合研究,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小梁切除术治疗,具体操作如下:对患者实施局部麻醉,借助显微镜实施手术治疗。第一步需要做结膜瓣,然后以角膜瓣为基底做巩膜瓣,接着将深层的角膜和巩膜组织切除,同时将周边的虹膜切除,最后在结膜下注射药物,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行后期缝合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早期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方案治疗,在发病早期立即实施手术治疗,术前准备工作以及小梁切除术与对照组一致,不同的是观察组患者在手术的过程中,在做完巩膜瓣之后,使用棉片蘸取丝裂霉素溶液,并放置在巩膜瓣之下,一般停留时间在3min左右,然后取出,使用生理盐水冲洗,然后再进行下一步处理。手术后为了防止感染发生,需要常规使用抗生素,给予患者抗炎对症治疗,并嘱咐患者局部使用0.1%氟米龙(氟美瞳)滴眼液4~6周。对于手术后发生轻度和中度的浅前房患者,不予特殊处理,但是对于严重的患者需要采用阿托品散瞳、20%甘露醇脱水、醋氮酰胺进行治疗,以抑制房水生成。另外,手术后注意测量眼压,预防患者出现低眼压情况。

1.3 观察项目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眼压变化情况、视力改善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所有的数据均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治疗前后眼压比较

手术前两组患者的眼压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一个月,两组患者的眼压均有所降低,且观察组降低更加明显,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治疗前后眼压比较(±s,mm Hg)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治疗前后眼压比较(±s,mm Hg)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一个月 t P对照组 15 38.94±4.34 20.35±1.34 9.7421 <0.05观察组 15 39.46±4.54 11.32±1.43 12.6643 <0.05 t 0.5743 8.0494 P>0.05 <0.05

2.2 两组患者视力改善情况比较

观察组视力改善患者14例,改善率为93.33%(14/15),对照组视力改善患者11例,改善率为73.33%(11/15),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432,P< 0.05)。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分析[n(%)]

3 讨论

外伤性青光眼是眼科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主要是由于眼部挫伤导致。临床研究发现,多数眼部挫伤导致的外伤性青光眼患者表现为房角退缩,虹膜向后移位[5],具有较高的致盲率,治疗的难度比较大,需要寻找更好的治疗方法,才能提高治疗效果,否则将会导致患者继发多种眼部疾病,对患者正常的生活和工作造成严重不利的影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6-7]。甚至有些患者由于错失最佳的治疗时机,导致实力严重下降,甚至失明。

一般情况下,眼挫伤后会立即引起眼压升高,但是大部分患者在单独用药治疗之后都可以恢复正常,少部分患者会发展成为迟发性的青光眼,潜伏期比较长[8-9],对于这类患者,单独采用小梁切除术难以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并且容易导致患者多种并发症,如浅前房,低眼压等,整体治疗效果差,预后不理想,并且容易复发,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手术治疗方式[10-11]。经过长期的探索研究,发现在小梁切除术过程中联合应用丝裂霉素进行治疗,可以发挥控制血管增生的作用,保证滤过通道畅通,这样一来,改善患者的眼压,提高患者视力[12-13]。另外,联合采用丝裂霉素进行治疗还可以有效预防浅前房的发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14-15]。

临床上很多学者对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方案治疗外伤性青光眼患者的效果进行了探究,明确了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方案的应用价值。有研究发现:与单独采用手术方式治疗的对照组相比,采用联合方法治疗的观察组患者手术后眼压显著降低,视力明显改善,并且并发症发生率非常低,仅为6.67%。在本文的研究中发现,手术前两组患者的眼压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一个月,两组患者的眼压均有所降低,且观察组降低更加明显,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视力改善率为93.33%,对照组视力改善率为73.33%,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67%,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就说明对外伤性青光眼患者采用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方案治疗具有显著效果,并且并发症比较少,安全性比较高,可以将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方案作为治疗外伤性青光眼的首要选择。

综上所述,对外伤性青光眼患者采用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方案治疗,效果显著,可以大幅度降低眼压,提高视力。另外,采用联合方案治疗还可以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是临床上治疗外伤性青光眼的优良选择,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猜你喜欢
外伤性小梁眼压
24h眼压的重复性测量及夜间坐卧位眼压的差别
休克指数指导在外伤性肝脾破裂大出血患者救护中的应用
CT引导下钻孔引流术治疗外伤性亚急性硬膜下血肿效果分析
外伤性鼓膜穿孔的护理效果
高眼压症及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24 h眼压波动规律
轻压眼球自测眼压
补 缺
补缺
补缺
正常眼压性青光眼24 h眼压测量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