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2018-07-14 17:53李小凤
新校园·上旬刊 2018年2期
关键词:英语阅读教学应用实践大学英语

李小凤

摘 要:本文对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探究,通过在教学实例中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讲解,指出思维导图是大学英语教学中有效的认知工具。将思维导图技术引入英语阅读教学,使大学英语阅读教学得到了优化,课堂教学效率也得到了提高。

关键词:思维导图;英语阅读教学;大学英语;应用实践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英语阅读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学生在英语阅读中可以充分提高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思维导图以全新的手段融入大学英语阅读教学。英语教师作为图形建构者,利用思维导图,能够对英语阅读内容与知识点的相互关系进行展现,提升学生将阅读知识转化为英语表达能力的水平,激发英语阅读的学习兴趣。通过对自身的英语知识与所学的新知识进行有效结合,构建属于自己的认知体系,促进学生综合运用英语能力的提升。

一、思维导图的定义及特征

托尼·巴赞(Tony Buzan)是英国著名的心理学家与教育学家,他的一生致力于人类脑力研究。在20 世纪 70 年代初期,他发明了有“大脑瑞士军刀”之称的放射性图形思维工具——思维导图。它可以通过直观的图像,建立概念之间的联系。在思维过程中,它可以通过图形、颜色和符号进行思维的引导和扩展;与此同时,还可以有效记录,并以图形的形式有条理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思维导图通过模拟大脑的结构,以树状的结构形式呈现,将我们关注的焦点与知识以图形的形式建立起一个中心点,向四周放射,将不同的主体作为不同的主干进行分散。关键性的词语可以由一个关键的图形以分支的形式进行呈现;而那些不是很重要的知识点或话题,则可以在较高层次的分支上进行呈现。这样就以线段、弧线、不同的图形与颜色为形式,将主题、关键词等内容进行了逻辑上的联系。

二、思维导图与大学英语阅读的关系

通过充分调动大脑中逻辑、图像、色彩、数字、字词以及空间意识共同作业,使人脑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是思维导图最为显著的特征。学生在英语阅读学习中通过运用思维导图,可以迅速找出英语语篇中的重点与关键词,还可以更加直观地发现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有助于更为清晰地进行思考。由此可见,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英语阅读教学中,通过运用思维导图教学模式,可以将阅读材料中的主要内容通过层级结构、不同色彩、关键词等方式进行明确,使学生在学习中对阅读材料的结构与主要内容进行理解与把握。

因此,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英语阅读材料制作成思维导图,使阅读材料的框架更加清晰、明了地呈现给学生,充分利用思维导图的开放性特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还可以将逻辑思维融入思维导图,对英语阅读材料思维导图进行制作与补充,进而制作出全新的阅读材料思维导图。由此可见,将思维导图应用于大学英语阅读中,学生在思维导图应用与制作的过程中有效提升了自身的综合技能,促进了阅读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三、思维导图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实践运用

本文以《大学英语精读》(第三版)第2册第3单元“My First Job”为例,结合教学实践进行研究。

1.围绕课题主体,运用头脑风暴法激发思维

在本单元中,作者对一次工作面试的经历进行了叙述。大部分学生对这一主题比较感兴趣,也比较熟悉。教师可以在教学热身活动中,以思维导图的形式,以课文主题为中心,激活學生大脑中已有的认知图式,以及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进行头脑风暴,充分发散思维。

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首先以“你参加过工作面试吗?”“工作面试中有什么注意事项?”这两个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同时对面试时的相关要素进行讨论。学生可以结合参加面试的亲身经历进行总结与回顾,从而对课文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合理的推测。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讨论后,可以构建完善的面试环节,并将讨论的结果在课堂分享。教师发现,学生讨论的结果与预先制作的“面试六要素”思维导图基本吻合。教师通过激活学生大脑中的认知图式,使学生由被动阅读转变为主动阅读。热身活动中以思维导图为主的知识框架,可以指引学生更加清晰、高效地获取课文中的信息,达到建构文章整体框架的目的。

2.利用思维导图框架进行阅读教学,建构语篇意义

在英语阅读中,学生应该将文章的主题、作者的观点放在重要的位置上,从语篇的角度进行阅读,单词和语句的具体含义与用法不应成为我们阅读中的绊脚石。为了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的提高,教师可以在热身活动中构建问题框架,以此明确阅读的目的。学生快速阅读,从中提取关键信息,对所学知识进行整合。教师可以采用以小组为单位的形式,使学生运用已经制作好的思维导图中的主题词和下级关键词复述课文,将语言知识转化为实际运用能力。

至此进入了精读阶段,通过教师对文章的逻辑结构进行分析,学生可以轻松地逐段阅读,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分析文章的语篇衔接方式,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语篇结构。语言知识点的学习可以放在最后阶段进行。教师采用以学生为主体、小组讨论的形式共同解决问题。这样不仅可以使学习效果落到实处,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活跃课堂气氛。

3.课堂学习与课后巩固相结合,提高自主阅读能力

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课堂学习与课后巩固相结合的方式,运用思维导图对学生进行引导,组织学生交流与讨论。在课后,鼓励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对课堂上的所学知识进行更深层次的阅读;同时还可以要求学生手工绘制一张手工思维导图,在下一节课进行分享与展示。这样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个性,使其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发挥,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协作。

四、结语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可以帮助教师提高阅读教学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增强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刘星慧.思维导图在高校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长治学院学报,2016,33(6):97-99.

[2]吴嫒威.思维导图在大学英语语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亚太教育,2015(31):85.

[3]罗水贞.基于思维导图的大学英语阅读探究[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15,17(2).

猜你喜欢
英语阅读教学应用实践大学英语
基于“核心素养”理念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实践探索
心理辅导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实践
“活动单导学”模式在五年制高职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抛锚式教学法在初中英语阅读课中的应用
大数据背景下疫苗制造业的财务共享应用实践
高中体育训练中分层训练法的应用
问题导学法用于初中数学教学的实践探究
校园网络背景下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的缺陷探究
情感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课程中语音教学现状与重要性简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