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转型背景下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实验室建设探究

2018-07-14 17:53毛春昱周广文孙喜瑞
新校园·上旬刊 2018年2期
关键词:实验室建设机械电子工程应用型本科

毛春昱 周广文 孙喜瑞

摘 要:本课题以应用型本科转型为背景,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对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进行研究,论证实验室的建设对应用型本科转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出循序渐进、以点带面、校企结合等一系列实验室建设方案,推进应用型本科教育教学,完善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为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环境寻找合理对策。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转型;机械电子工程;实验室建设

一、引言

当前我国经济处于转型阶段,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也在同步进行。国务院在2014年2月召开的常务会议中提出,“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为本科院校的发展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因此对本科院校从研究型向应用型的转变进行研究,对本科院校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探究机械电子专业应用型人才的特点,提出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方案,使其能够适应和促进转型后教学的发展;同时探索实验室建设,为成功转型提供良好的硬件基础,对提高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现状

首先,实验室基本建设方面。陈达银提出了创新实验室的概念。他指出,要彻底改变传统的实验室建设观念,采取“重点投入,集中建设,建设一个,到位一个”的方针,重点开展探索性、研究性实验,针对某一方面与某个领域的未知数或全新问题,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大胆设计、研究、探讨。

其次,实验室基本管理方面。对于实验室管理人员、管理体制及人才培养等进行了研究。朱健平指出,应该重视提高实验技术队伍的整体素质。张淑玲指出,应该建立管理体制,重视人员建设,加强实验室管理。陈六平提出,实验室管理的目标是获得教学科研成果和人才培养效益。

再次,实验室信息化建设方面。伴随着互联网、大数据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互联网信息化建设应用于实验室管理中。何曾颖指出,应加强实验室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开放实验室,同时研究了建设内容和措施。曹龙奎指出,信息化实验室建设应该逐步推进。喻汉平提出,信息化互联网建设可依据先易后难、逐步实施的原则进行,其观点与曹龙奎一致。

最后,实验室开放共享方面。王泽生指出,在实验室开放过程中,根据需要可设立专项基金,鼓励教师开放实验室,提高实验指导教师的地位,提高教师的素质和水平。郑春龙认为,可以运用激励理论,采取激励法、目标激励法、成就激励法、约束法等主要激励方式促进实验室开放。

文献分析表明,对建设实验室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这些成果为实验室的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思路与方法。但一些研究仅侧重对高校的普通实验室研究,很少有针对应用型转型及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系统研究。

三、转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研究

1.师资队伍的转型发展问题

目前,地方应用型院校引进的教师大多是硕士毕业生或博士毕业生。这部分教师从高校毕业后直接进入学校任教,其理论水平可以满足日常理论教学的要求,但因其缺乏企业工作经验,不能引领学生对理论知识进行实践性的认知和体验,难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教师队伍的转型发展决定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层次,因此我们要加快教师队伍的转型。首先,改变教师的思想观念,让教师去企业实践,向一线工人、工程师请教实际问题,丰富实践经验;其次,必须根据区域经济的发展形势,结合自身的特点,找准自身定位,把所学知识尽快应用到教学中;最后,应用型本科高校应完善师资队伍素质建设培训机制,加大对教师思想、素质的培训力度,以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的素质与能力。

2.課题体系改革研究

课程设置作为转型中的具体表现形式,在人才培养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要转变思想,对课程的培养计划进行修改,根据自身特点增加实践课程的课时,降低理论课时。同时我们要大力开发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不但让学生很快地掌握了理论知识,同时提升了学生的整体素质。

四、应用型本科转型背景下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研究

应用型本科培养人才提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大技能培训力度,培养的是社会需要的实用型、应用型操作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企业需要大量能在现场处理设备故障,既懂机械又懂电气的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技术型人才。

1.建立智能实验室管理系统,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

智能实验室能够实现实验课信息的维护、排课、选课、统计分析等管理工作的信息化、系统化和规范化。由此可以制订实验室的建设计划,有利于实验室的综合利用和资源共享。

2.制订实验室管理制度

实验室的各种规章制度要健全,如《实验安全操作规程》《实验室消防安全管理制度》等,同时要督促教师和学生严格执行,这样才能形成良性循环,保障实验室的顺畅运行。另外,还要制订实验室人才管理制度。鼓励实验室教师进修学习,促进实验室队伍水平的提高,激励实验室开展研究工作并给予相应的奖励。

3.加快理实一体化实验室建设

首先,理实一体化实验室的建设需要有相应规模的实验室和配套的实验设备保障实验教学环境。由于理实一体化教学是将空间与时间有机结合,也就是说在同一时间、地点完成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因此,我们必须建设既能满足理论教学,又能满足实训教学的一体化场所。其次,要循序渐进、以点带面,即要根据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特点以及实验室现有设备的实际情况逐渐完成理实一体化建设,以保证实验室资源的合理配备以及理实一体化实验室建设的顺利进行。最后,理实一体化实验室建设改建或新建工作要避免单一性。实验室不能只作为理实一体化实验室,同时也要满足其他课程实验的要求,使实验室具有多样性,避免资源浪费。

4.结合人才培养的需要建立实验室

我们不但要培养学生的技能,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师能。根据师能和技能的特点将实验室分为理论师能实验室和实践师能实验室。理论师能实验室以理论讲解完成的实验项目为主,主要以演示为主,由机械零件设计、电工电子技术、机械原理及力学原理等基础实验室组成。实践师能实验室主要以设计类、综合类实验为主,完成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可编程序控制器、传感器原理及应用、数控加工等实验课程。教师可以选择不同类型的实验室培养学生不同的技能。

5.结合地方实际,校企结合、产教融合、资源共享,校企合作共建实验室

学校实验大多为验证性实验,学生在实验室中只是对所学知识进行验证。将企业工程师请到学校来,现场了解开发公司的产品及设计加工过程,为学生展示完整的工程设计和加工流程,让学生有机会真正体验实际设计加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解决了长期以来在校所学与毕业所用脱节的问题。为了更好地利用企业的资源和学校的人力资源,我们可以把部分专业实验室设立在企业的生产车间,由学校实验教师同企业相关人员共同管理,进行实验操作。在保证学校实验环节的基础上,企业可以利用学生的生产能力开发和生产产品。通过校企合作提升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增强实践教学效果的同时,也为企业带来了效益。既改善了实验教学条件,也加快了应用型本科转型过程中实验室的建设与发展。

五、总结

本文通过探究机械电子专业应用型人才的特点,提出地方高校转型为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方案,使其能够适应和促进转型后教学的发展。同时,探索实验室建設为成功转型提供了良好的硬件基础,对提高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谭福奎,贺前华,李良荣.电子设计创新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方法探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3):181-184.

[2]魏光辉.高等学校开放实验室工作的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1).

[3]胡朝阳.“互联网+众创空间”创业教育模式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21).

[4]铁凝.会计就业新要求下民办高校实验教学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19(15).

[5]荣华伟,钱小明,钱静珠.关于高校实验室开放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12).

[6]王晓华,王杰,李海燕,等.高校开放实验室建设的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9) .

[7]张艳芬,刘中成,耿强,等.新形势下高校实验室开放管理与运行机制的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

[8]彭儒武,徐海花.高校实验室开放与管理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实验室科学, 2013,16(1).

[9]毛春昱,许玉昆.职技高师院校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理实一体化”实验室建设探究[J].科技风,2014(11).

注:本文系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课题“应用型本科转型背景下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实验室建设探究”(课题编号:GH170630)。

猜你喜欢
实验室建设机械电子工程应用型本科
浅谈人体解剖学实验室建设与实验教学
应用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课程建设改革
基于高校转型发展的三坐标测量实验室建设
地方新建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基于CDIO模式的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教学体系改革
应用型本科大学英语后续课程建设之必要性探讨
高职电子商务实验室建设研究
探讨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建设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实验室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