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动态体系构建研究

2018-07-14 17:53袁庆远
新校园·上旬刊 2018年2期
关键词:就业创业高校毕业生新常态

摘 要:高校扩招近二十年来,高校大学生数量每年持续增加。从整个社会形势来看,大学毕业生想谋得一份满意的工作愈发困难。毕业生能否落实工作岗位,如何培养良好的就业创业意识及观念,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

关键词:新常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动态体系

新常态下,全社会都要积极行动起来,积极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创业出谋划策。结合整个社会经济态势,转变思路,在新形势下鼓励就业创业,已迫在眉睫也具有现实意义。同时,高校毕业生要拒绝“等、靠、要”,在整个大学阶段做好准备。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及研究意义

欧美发达国家先后进入高等教育的普及階段。高等院校毕业生的就业、择业及创业问题也由此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西方各国家均采取了形式多样的举措,解决大学生毕业后的工作问题。

在美国,非政府性及非营利性就业创业指导机构非常活跃。他们在毕业生、高等院校及用人单位之间发挥了重要作用。就业指导中心在高校内处于比较重要的地位,拥有与学校专业、规模及毕业生数量相适应的管理队伍。当然,他们在人员配备和机构设置上也相对独立。

德国在高校毕业生就业择业方面取得的成就,主要归功于见习制度的推广和使用。其就业创业教育、引导、服务的主要特点有:一是官方、高校、企业的全方位密切合作;二是高等院校的就业择业指导课程,即成立专门的就业学院,专门负责毕业生专业课程以外其他素养、技巧及能力的培养;三是用人单位能够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实习基地,而且可以同步进行大学生的培训、筛选及考核。

在法国,高等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创业指导,尤其是学生的就业、择业、创业方向规划,由政府采取立法的形式进行明确。在实际工作中,政府与高校之间实施“国家高校契约制”,也就是把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创业情况作为教育资金投入的重要衡量指标之一。

国内学者的研究内容,大多关注显性的就业、创业岗位,特别是对就业率数值的关注与研究。参照其划分原则,大致有三种表现形式,即普通就业问题、构造性就业问题以及个人职业生涯规划问题。在我国,普遍性就业问题并非只存在于以往,现在及未来也不可能完全消失。另外,构造性就业问题和个人职业生涯规划问题日趋突出。如果单从具体原因的角度来分析,主要是宏观经济背景下的现实意义。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创业情况,通常直接牵涉家庭。所以,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创业涉及面广、影响力大。从小处说,关系到相应家庭的期待与关注;从大处讲,千千万万个家庭都有学生毕业,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这是无法回避、不容忽视的问题。

基于此,在新常态下构建相对完整的、动态的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体系,可以为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提供有效的预先指导,使毕业生能够展示自己的真实形象,充分锻炼其表达能力,增强融入团队的意识,切实遵守市场规范。这不仅包括对高等院校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具体指导,还有针对高校毕业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动态指导,有利于高校毕业生职业生涯的发展以及在各自岗位成材,让走出象牙塔的莘莘学子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动态指导及配套服务研究体现了多门学科内容的融合,如就业指导、法律问题、职业规划、就业及择业心理指导。该体系的构建有助于科学、系统地进行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及配套服务工作,改变以往就业指导及教学中各个阶段割裂的局面。此外,大学生就业指导及其配套措施的建立健全,也有利于帮助广大学生科学就业择业,合理调整就业心理。

因此,大学生就业创业动态指导及配套服务研究贯穿大学教育的全过程,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能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提供理论借鉴。

二、构建动态体系的应用价值

1.理论价值

(1)在充分分析不同国家、不同国情的背景下,归纳、总结出有共性的,可供参考、借鉴的有益经验及做法。尽管国情不同,但成功的经验可以给我们带来启发。

(2)结合高校实际情况,并借鉴国内外良好的就业指导及解决措施经验,提出更适合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指导、教育办法,构建配套服务体系。将适宜的办法和路径引入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结合时代发展,不断推陈出新,出台适应新常态的最新举措。

(3)构建适合高等院校实际情况的就业指导综合配套体系,更好地为相关部门提供决策依据,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提供有益参考。

2.实践意义

(1)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由于高校毕业生群体数量庞大,愈发凸显出涉及范围广、影响力深刻等特点。从现实角度看,这一问题直接影响到千万家庭的生活幸福,关系到社会的安定和谐,是极具现实意义的重大问题。

(2)新常态下构建动态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体系,有助于为广大毕业生的就业创业提供切实有效的指导,帮助高校毕业生展示自己的真实形象、锻炼表达能力,增强团队意识。

(3)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动态体系的构建,有助于广大毕业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指导体系的内容较为全面,不仅包括对具体就业岗位的选择等内容,还包括就业创业后的若干方面,也包括就业心理、职业生涯的合理规划,对身心健康的关注,以及面对就业创业挫折甚至失败的预警及预防等。通过这些内容的提醒和指导,有利于大学生今后的发展,让大学生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主要方法及路径

在教育期间,尤其是高等教育跨度内,培育新的就业创业导向观念具有实际意义。科学、实用的学习观是更快、更好、更稳地适应就业,提升生存能力的基础。高等院校大学生在毕业后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主要取决于求学期间个人的知识储备。而能否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取决于其能否比别人掌握更全面、严谨、实用的知识,其个人能力和综合素养能否满足就业单位的要求。所以,高校相关部门应该助力毕业生改变以往传统的学习方法、学习意识和学习观念,树立更加积极向上的学习观。

在我国,大多数高等院校对创业教育不够重视,有的重视程度严重不足,有的尚未纳入有计划的课程体系,有的甚至尚未开设该门课程。总之,没有建立起系统完善的创业教育体系,表现为缺乏专业的创业教育师资力量,没有设置专门的创业教育课程,不注重毕业生在企业的实践活动等方面。这导致高校培养的大学生只了解课本知识,缺乏实践经验和创业热情,尤其缺乏创业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严重影响了自身素质的全面发展,造成很多高校毕业生毕业后就面临失业。

因此,新常态下各高校应在本校设立“地位”更高的就业指导部门,统一协调毕业生就业的各项工作、各个环节,全面负责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指导和帮助工作。工作的核心内容依旧主要包括就业意识及观念的培养和引导,全程的就业服务,动态的就业指导等。

随着高等院校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趋于社会化、经济化、市场化,單一的就业分配早已不复存在、就业的管理功能也逐渐趋于萎缩。现在的就业管理和服务,主要是负责毕业生就业数据的校对、上传、审核等。基础工作结束后便进入毕业生、用人单位和学校的三方协议的签订,就业协议(书)的管理、保存,非升学学生毕业派遣手续、档案的派发,就业报到证的发放等环节。总之,高校就业管理部门要想方设法为广大毕业生积极创造就业创业渠道,为其提供更多的求职创业机会。

社会各方面应该从多角度建立健全就业创业指导及其配套体系,从学校、教师、家长、社会等多个角度对大学生的就业创业进行全方位的指导,对大学生的就业创业过程进行全方位跟踪。应结合十九大重要精神,以严峻的就业形势为大背景,结合大学生的自身特点及就业需求,运用实地调研的方法进行研究,构建一套针对性、应用性较强的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及配套服务体系。

参考文献:

[1]张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就业指导对策分析[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1).

[2]张建国.谈新形势下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J].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20(4):306-307.

[3]蔡克勇.就业结构的变化趋势与高等教育结构的调整(下)[J].理工高教研究,2002,21(5).

[4]李瑞学,孙官耀.关于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理性思考[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5(14).

[5]彭松波,陶进.大学生就业负性心理的援助模式[J].教育论坛,2006(1).

注:山东科技大学学生工作创新团队支持计划资助“与思想者同行”研究成果;2017年山东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就业创业课题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袁庆远,山东济南人,讲师,山东科技大学“与思想者同行”学生工作创新团队成员,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政教育、法学。

猜你喜欢
就业创业高校毕业生新常态
大学生创业就业教育的影响性因素
推进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的可行性方法研究
对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途径的研究
做好高校毕业生档案转递工作的几点体会
企业英才俱乐部
浅谈高校毕业班管理工作中的细节之处
高校毕业生如何应对求职过程中的笔试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