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专职辅导员科研能力提升路径研究

2018-07-14 17:53王雪俏
新校园·上旬刊 2018年2期
关键词:辅导员案例思政

王雪俏

摘 要: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力量,也是高校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骨干力量。新时代下,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国家、社会、高校及辅导员自身等内外环境都对高校辅导员提出了更高要求。而辅导员队伍科研意识及科研能力的薄弱也是目前这支队伍存在的普遍问题,势必影响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的发展,影响高校教师科研素质的发展。如何提升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科研能力是目前高校科研管理应当重视并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辅导员;科研;提升

一、科研是高校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的必然要求

1.国家层面

随着时代的变更,社会的发展,高校辅导员已不单单是“政治导员”、开会通知的消息“传递者”,或是事务处理的“消防者”,而是集科研、管理、教育、服务的复合型人才。同时随着全国各地高校辅导员学历门槛的提高,越来越多的高校倾向招收硕士研究生甚至是具有博士学位的青年教师担任辅导,辅导员角色渐渐由实践型转向实践研究型角色。教育部第43号《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也明确指出辅导员要坚持理论和实践研究,努力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论和相关学科知识,参加相关学科领域学术交流活动,参与校内外思想政治教育课题或项目研究。

2.学校层面

新时期,高校学生工作呈现新情况、新形势、新特点。高校学生工作的方式方法要适应时代要求,针对学生特点,及时进行调整改革与创新。这对高校辅导员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高校辅导员要对过去的工作方式与方法进行比较分析,从而增强新时期高校学生工作的有效性,实现科研育人,知行合一,提高高校辅导员队伍的整体工作能力。

3.个人层面

辅导员每天面临的学生工作涉及方方面面,在繁忙的工作事务中,辅导员易出现职业倦怠、职业认同度低等现象。同时,新时代下学生工作更是遇到新的难题与挑战,烦琐的工作需要梳理、总结,探索规律,形成可用于指导实践的普遍方法论。这就需要辅导员在日常工作时注意搜集案例、运用案例、研究案例、做好科研工作,方可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同时也为自己成为专家型辅导员进行内在铺垫。科研成果能增强辅导员职业成就感和满足感,从辅导员自身激发工作主动性和能动性,有利于个人职业发展。

二、高校专职辅导员科研现状

1.兴趣浓厚但精力受限

以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为例,参与调查的辅导员都能够意识到科研对个人职业发展的重要性,90%的人对科研表示出兴趣,认为高校辅导员做科研是必要的也是紧要的。但同时也发现由于辅导员工作千头万绪,心有余而力不足。

2.背景多元但理论不深

高校辅导员专业背景多样,有机械、通信、物理、数学等工理科;也有中文、英语、教育等文科;好处是多科思维,有利于综合型大学的发展,对于学生会有多角度、多维度的指导。很多工科背景的辅导员教师对于“又红又专”的思政专业学习的少、接触的少,对这部分科研无从下手。

3.案例很多但文章较少

在调查中发现,教师手边的案例很多,但很少有人将其进行分析、总结,形成有建设性意义的文章,发表文章的更是少之又少。有一半的辅导员没有发表过文章。

三、高校专职辅导员科研能力提升路径

1.内部激发意识

(1)提升科研意识。科研意识是提升科研能力的内在驱动力。时代在变化,学生在变化,学生工作必然也发生了变化。辅导员要不断关注和研究学生工作中的新问题、新情况、新挑战及新机遇。在工作中要有意识地加强工作研究,在研究中促进工作,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加强科研意识,不仅仅是保证学生安全,完成日常工作必须要做的,更是迈向专家型辅导员发展的重要支撑,同时也是辅导员评定职称的一个重要条件。

(2)培养科研习惯。在平时的工作中,要有良好的科研习惯。学文件、学专著、学期刊;知理论、懂前沿、有思考。书籍要涉及思想政治教育、高等教育、心理学、传播学、管理学等;要知晓全国乃至全国的学生工作前沿问题;要跟进时代学最新的文件精神;学习先进的管理办法,坚持学习读书,多读书、读好书。另外,要养成记录案例分析案例的习惯,这些工作案例都是高校辅导员科研的第一手素材,更有代表性。另外,要有自己感兴趣的研究领域。如网络思政、大学生心理研究、党团建设等,找出一个领域涉足,做深做长,保持高度的敏感度。

(3)提高科研能力。辅导员做科研,要在平日的工作中注意提升各种能力。首先,要有洞察力,對于学生工作中的共性和个性问题,要有洞察力和敏锐度,透过问题看本质。其次,要有调查分析能力。针对洞察的问题能够有计划、有步骤地搜集和整理资料,开展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多学科交叉地分析探讨,做好调查与分析。并能通过调查分析得出有意义的科研价值。再次,辅导员要具备文献检索能力和思政理论功底。文献检索通过关键词可以快速找到自己研究的领域及研究现状,学习前人的研究,结合自己,进行总结与提升;而思政理论功底是要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基础知识和理论提供立场、观点及方法论。最后,要有文字写作能力。要求辅导员要在平时多写多说多看,通过写计划、总结、案例,多练笔、多思考。

2.外部优化科研条件与环境

(1)加强科研培训。每年校内外关于辅导员的培训丰富多彩,有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有校园突发危机事件处理方面的,有校园文化和思想引领方面的,有网络思政方面的等。但是关于辅导员科研能力方面的培训少之又少。高校一线专职辅导员平日里工作任务繁重,学生工作是显性的亟须解决和提高的,但将问题的处理总结、分析、上升为理论高度是隐性的,不能忽视。特别是针对科研开展收集能力、分析能力、研究能力、写作能力的指导与培训。开展科研培训是提高辅导员科研能力、促进辅导员队伍专业化的有效环节。

(2)组建科研团队。日常工作中,辅导员个人因工作的繁忙,领域的狭窄,对于科研经常有心无力。组建科研团队就显得尤为重要。运用集体的力量进行课题研究,往往事半功倍。可以按照辅导员的兴趣、专业、特长等因素进行团队选择与划分。如网络思政团队、心理健康教育团队、党建团建团队、职业规划团队等。在平时工作中要特别重视某方面学生工作的案例积累与总结,定期开学术研讨会,交换意见沟通案例,形成科研氛围,内部互相支持与帮助,在团队中促进辅导员科研意识的增加与科研能力的提升。

(3)提供制度保障。要从制度上保证辅导员有时间、有精力、有平台参与科研、投入科研。时间方面单独划分并且固定组织开展辅导员进行阅读学习、科研学习;平台方面学生处、人事处、科研处等部门分别对于辅导员教师在课题申报、立项、答辩、团队建设、经费使用、成果评定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支持与帮助,并形成制度与政策。特别是对党建、工会、德育等项目有一定比例的倾斜和帮助。同时,在平时要形成政策制度、会议制度,在制度方面对辅导员个人科研及团队科研给予保障和支持。

(4)优化科研环境。学校领导层面要重视科研,将科研作为辅导员考核晋升的重要环节,并在平时的工作中聘请专家进校举办讲座进行指导。开展读书学习会、经验分享会、学术论坛,加强与出版社的联系并出版论文集。在学校内部形成科研氛围,优化科研环境。

猜你喜欢
辅导员案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思政课“需求侧”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