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视角下胜任特征的研究

2018-07-14 17:53范秀裴虎城袁修军
新校园·上旬刊 2018年2期
关键词:辅导员

范秀 裴虎城 袁修军

摘 要:2017年10月1日开始实行的教育部令第43号《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对辅导员的职业能力标准赋予了新的定义,为辅导员的管理提供了新的视角,也对辅导员的职责提出了明确的规定。在这样的背景下,对辅导员的胜任力特征进行分析,目的是为辅导员的发展提供有针对性的培养。

关键词: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胜任特征

一、引言

辅导员是高等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工作的关键力量。教育部令第24号《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将辅导员角色定义为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而教育部令第43号文件中对辅导员角色进行了重新定义:辅导员要在教师和管理人员的双重身份下,以立德树人为中心环节,引导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特色人才。伴随角色的重新定义,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能力也发生了变化,但是作为高校教育不可或缺的部分,辅导员队伍的职业能力直接决定了学生的发展方向。在这样的视角下,研究探讨辅导员的胜任力,对辅导员职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辅导员的主要工作职责和内容

依据查阅文献,关于胜任力的普遍定义是能够在工作中或者生活中表现出来的突出和不突出的个体内在的不同特征,胜任力是可以体现个人工作能力的。辅导员的基本工作职责和工作内容很烦琐,因为辅导员具有教师和管理者的双重身份,因此辅导员的工作不仅包括教育技能,还需具备成熟的教育观念与学生观念。依据教育部43号令,辅导员的主要工作职责和工作内容包括: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党团和班级建设、学风建设、日常事务管理、心理健康教育、网络思政教育、校园危机应对、职业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理论与实践研究九个方面。

三、辅导员的主要胜任特征

1.沟通协调。能够妥善处理学生之间的关系,取得学生的信任,使学生遇到问题时可以主动找辅导员解决。辅导员要通过语言能力解决问题,以获得学生的支持、理解与信任。

2.态度。辅导员要热爱高校管理事业,有效完成交代的各项工作,可以同学生家长或相关人员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通过交流增强对学生的了解;能够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教育,做到资源与经验共享,充分发掘学生的各种能力、潜力,能够包容和理解学生的行为,并懂得倾听。

3.动机。能够主动承担基本职责之外的其他工作,并保持积极的工作心态;能够主动对学生管理方法与方式进行创新,采取不同的措施吸引学生。

4.心理特质。具备自我认识的能力,能通过自我反思,对自身不足之处予以改进;能够在一些突发情况下,控制自己的情绪;具有健全的人格和开朗的性格;自信,善于观察,善于创新。

5.学习发展。通过吸取自己或他人的经验教训、科研成果等方式,增加个人学识、提高专业技能,从而获得有利于未来发展的能力。

四、编制《辅导员胜任特征词典》

辅导员是高校教育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是培养有文化、有纪律、有道德、有理想的新时代四有新人的关键教育力量。辅导员的胜任特征主要是通过文献资料法获得(如表1所示)

五、结论

辅导员的胜任特征主要有沟通协调、态度、动机、心理特质、学习发展,可以划分为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学习能力、思想引领、危机管理等13项胜任特征,对胜任力特征进行描述性定义,尤其是在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的背景下,为辅导员的工作提供了方向和实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李广,李凯敏.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视角下的胜任力模型检验[J].保山学院学报,2017,4(36).

[2]楊继平,顾倩.大学生辅导员胜任力的初步研究[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6).

作者简介:范秀(1988— ),女,山东禹城人,研究生,初级职称,研究方向:学生管理。

猜你喜欢
辅导员
光荣啊,少先队辅导员
新入职辅导员角色适应之管见
辅导员视角下的“抓学风”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辅导员要做师德的楷模
辅导员工作理念转变与研究型辅导员的成长
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
高校辅导员的角色思考
如何增强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