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教育平台下的现代学徒制研究

2018-07-14 17:53苏曼
新校园·上旬刊 2018年2期
关键词:校企协同创业教育现代学徒制

摘 要:建设创业实验室、创业园、创业学院等创业教育平台对高校创业教育的深入发展以及创业人才的培养具有现实意义。现代学徒制是当前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形式之一。在高校创业教育平台下研究并运用现代学徒制的基本原理,引师入校、招生入企,校内发展多元混合所有制,以学生为主体开展多种类的创业活动,校企协同培育具有良好专业素养和创业技能的高素质创业人才,对人才培养、高校建设与企业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创业教育;现代学徒制;校企协同;人才培养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背景下,高校鼓励在校大学生开展创业活动,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现代学徒制作为一种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其“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厂、校企联合培养”的机制使学生摆脱了空洞的理论学习,一入校就进入了实践环境。在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模式下,实践经验丰富的企业导师和理论能力突出的校内教师联合教学,降低了学生在技能学习过程中的时间和机会成本,因而被广大高校所采用。将现代学徒制引入创业教育中,运用现代学徒制的基本原理,引师入校、招生入企,校内发展多元混合所有制,对人才培养、高校建设和企业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一、高校創业教育平台和现代学徒制

1.创业教育平台

高校为开展创业教育,创造良好的创业环境,纷纷在校内建设创业学院等教学单位,以及创业园、创业实验室等创业孵化平台。创业学院作为新兴的校内教学管理单位,目前在国内各大高校普遍存在。创业学院的建设提升了学生的创业归属感和使命感,促进了创业教育的发展。但是行政化等问题使创业学院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应有的活力。创业园、创业实验室等孵化器在高校内外相继出现,使创业有了立足点,引入先进管理方式的创业孵化器受到了高校学生的欢迎。但建设中存在管理方式落后、制度陈旧等问题。

2.现代学徒制

传统的师徒制引入当代高等教育中形成的现代学徒制,为人才培养贡献了重要的力量。现代学徒制归根结底就是师徒制,但相对于师傅带徒弟的内涵更加丰富。现代学徒制目前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高校内部原有的导师制、工作室制、俱乐部等制度,结合传统的师徒制,在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师徒制的本质就是师傅传授徒弟技能和工作经验,应用师徒制开展创业教育具有现实意义。

二、创业教育平台下的现代学徒制

1.引师入校

为了深化校企协同的人才培养,高校通过引企入校的方式,使学生可以更好地开展企业实践。但是由于经营与管理方式的差异,引企入校的方式带来了很多复杂的管理问题和经济问题。引企入校的目的是把企业的实践能力传授给学生,学校把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引进校内,使其成为创业指导教师。创业指导教师将自身的创业技能项目化,总结创业技术路径,手把手地指导学生开展创业实践活动。

2.招生入企

让具备良好创业素质的学生到企业当中,以企业员工的身份在学校中开展学习。把加入企业的学生安排给创业指导教师,创业指导教师把学生当成企业中的员工,在传授创业技能的同时分配工作任务,指出学生在校内实践中的错误,降低创业成本,提升创业成功率。学生的校企双重身份提升了责任感和使命感,促进其转变自身观念,投身于创业实践活动。

3.多元混合所有制

学生作为创业经营主体引入企业投资,由企业开展创业指导,提供资金、技术、人脉等支持。创业组织结构以学生为主体,在创业成果收益上企业占其中一部分。这样提升了学生和企业的积极性,开创了互利共赢的创业模式。在所有制模式下,企业通过长时间的创业指导获得了众多的创业成果和资源,提升了企业参与高校创业教育的积极性,增强了主动参与校企合作的动力。同时学生可以在校内完成个人创业,这对创业教育的长远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三、结论

通过研究高校创业教育平台与现代学徒制应用的形式,结合创业实践的技能需求和培养方式,分析引企入校等方式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引师入校、招生入企,校内发展多元混合所有制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创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官仲章,吕一军.新媒体与高校创业教育平台构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3).

[2]赵鹏飞.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10).

作者简介:苏曼(1984— ),女,副教授,研究方向:国际经济与贸易。

猜你喜欢
校企协同创业教育现代学徒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艺术设计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构建高校研究生创业实践平台的有效途径分析
在经济新常态下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基于“创业岗位”需求的新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校企协同视角下创新创业教育的分层培养体系探究
职教集团视域下校企协同机制创新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防雷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