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硕士回乡养龙虾年销5000万

2018-07-16 11:08
今日农业 2018年12期
关键词:稻虾龙虾种养

天气越来越热,又到了吃小龙虾的季节。小龙虾原名叫做克氏原螯虾,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美食。小龙虾本是一种入侵生物,被国人们发现了它可以作为美食后,现在只能靠养殖才得以繁衍。今天就谈谈一位北大硕士回乡养龙虾,年销5000万的故事。

“一开始我就想着弄个500亩田就行了,也没想到今天这样的局面。”以中专生的身份自考进入北大法律系,当过律师,做过媒体,参与过公益扶贫,放弃营业额上千万咨询公司CEO的职位回乡养龙虾。段德峰也是没想到原来500亩的田地,不止获得了阿里巴巴联合创始人金媛影800万的种子轮融资,如今马上就要敲定A轮融资,预计金额为2 500万。

在小河农业正式成立之前,他看了很多地方,想了很久,也想过在云南、四川做,但是最后考虑到做农业公司,首先要生存下来。段德峰的祖籍是盱眙,这里物流比较好,在全国也有很好的销售网络,小龙虾虽然在当时还没有这么火,但是他看到了这个市场机会可能要爆发了,于是做了选择。

1 三年走了三步,徒手掰开了小龙虾的钳子

2016年,把小河农场真正做成了一个2000亩的农场。

2017年,做供应链公司,收购合作农民的龙虾销往全国各地。

2018年,收购熟食品加工厂,做龙虾深加工,至此形成了一个提供龙虾一二三产服务的链条。

这样简简单单口述出来的三年三步,段德峰不知用了多大的劲,才掰开小龙虾坚硬的钳子。

生产管理钳——“他们下雨了要回家打麻将。”

“当时所有事情都是自己研究学习的,没有正儿八经的人能帮我,都是一边摸索一边干,自学、看文献,当然我也派人去湖北看了下。”当时湖北的稻虾综合种养是发展得比较好的,而盱眙还是一片空白。

更多的难题来自于管理方面。2000亩的基地,如果没有规模化的管理,就是一滩烂泥。但是农民传统的工作习惯、生活方式,很难调整到一个职业人的状态。“他可能中午要喝杯酒,下午天下雨了要回去打麻将。”在慢慢走上正轨后,段德峰换新人,调整制度,让公司内部使用钉钉来进行管理。而他自己,也每天下田15个小时。

对于农业企业的管理,他有自己的看法:“我觉得其实不是农业都会做失败,其实和管理有很大的关系。如果作为一个农业公司能像一些正常的商业公司去管理的话,我觉得百分之五十是能赚钱的,可能不会带来很大的暴利,但实际上它还是比较稳健的一个生意。”

集散中心钳——“传统交易模式害了好多农业企业。”

在一开始的销售过程中,由于量小,不可能对外销售,第一年小河农场只能和本地的小虾贩合作。可能每天都只要两百斤,根本没有办法消化。“然后我们就只能积压着,拼命地去找销售。当时我才意识到,原来整个小龙虾的供应链是如此的低端,落后。”正是这一点,直接促使了段德峰开始做集散中心。

“我们花了很多精力重复这个供应链条。”以前小龙虾的交易里都是现金,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但是段德峰认为不行,他的供应链,必须要实现转账交易。很多农民连银行卡都没有,他就给同事下死命令,设立奖惩措施。50%的人达到要求,就额外奖励500元,90%的人达到要求,奖励1 000元。于是大家主动上门帮助农户办卡,教会他们转账收款,一些年纪很大的农民不愿意,他们还拿出部分奖金来激励老人家。最终,他们重新塑造了跟农民合作交易的行为习惯。

同样被改变的,还有收货模式。段德峰在自己的集散中心挂上了牌价,大、中、小三种虾的价钱是定死的,农民拿虾过来,分完类再称重算价格。习惯了传统模式的农民们不接受,于是他们僵持在互不让步的局面。

“不愿意没关系,我就按照1 000的价格算给他,让他坐着等一会儿。我们马上称重算价格,最后算出来是1 050,好,我们补他50。”正是这样,让农民亲身体会到,这件事是对双方都有利的,卖虾不应该是赌博,按照实力来赚钱,每天该赚该赔清清楚楚。每个人在农村创业都会遇到传统的思维、生产生活方式的挑战,这种模式对很多公司都是很致命的。

食品加工钳——自己消化才是硬道理。

供应链公司做起之后,压货成了大问题。在最高峰时,他们建立了7个集散中心,合作的餐厅共452家,大小电商25家,覆盖城市50余个。运行一年后,因为压货,除了盱眙县城的集散中心在赚钱之外,其它的都在亏钱,最多一天亏了10万。如今,他们只留下盱眙一个集散中心。

段德峰发现,自己要具备消化大量小龙虾的能力。所以他在合作过的食品加工厂中选择了口味最好的一家,进行收购。尽管加工厂真正运作的时间一年只有3~4个月,但是却有80万斤的订单。

“现在最大障碍可能就是我们客户太多供不上货,没有那么多的产能。”

2 做一个好的农业,他是公司的发动机

稻虾综合种养的模式,早在50年前路易斯安那就有了。按照这个模式种养,水全部循环使用,对环境没有负面作用,可以到达几乎0排放的目标,对土壤和水的恢复都非常好。

稻虾综合种养主要分稻虾连作和稻虾共作两种种养模式。稻虾连作种养模式1年收获1季稻1季虾,一般产小龙虾70~100千克/667平方米、水稻500~600千克/667平方米,收益1000元/667㎡以上,高的可达3000元/667平方米以上;稻虾共作种养模式1年收获1季稻2季虾,一般产小龙虾100~120千克/667平方米、水稻350~500千克/667平方米,收益2000元/667平方米左右,高的可达4000元/667平方米以上。与传统的稻麦两熟经济效益相比,增收1000元/亩以上。

小龙虾养殖期间,田间杂草及二化螟、大螟等在稻桩内越冬的害虫,或被水淹死或被小龙虾取食,杂草发生量和越冬害虫基数大量减少。水稻种植期一般不用除草剂,害虫防治选用安全性好的农药或生物农药,如康宽、井冈霉素等,防治1~2次,比常规稻田用药次数减少50%左右。

种了三年后,去年11月份小河农场的稻米在SGS检测,302项都达到了欧盟的标准。

“特别大的问题可能还是刚开始的时候,2000亩的地,特别大,没做过,那种心理可能我现在没有办法回忆或者描述出来,现在对我来说是风轻云淡,都过去了,很轻松。”尽管说着轻松,他还是描述了那种战战兢兢的心情。

如今的公司,一切都在井井有条前进着。基地有从事了7年水产养殖的专业技术总监,供应链有销售经验非常丰富的经理维持,食品加工也有原来的创始人继续负责着,段德峰现在主要做的就是人才的引进和重要大客户的协调。但他最重要的角色,就是小河农业的发动机。

3 不管这棵树怎么长,都要做小龙虾的富士康

养殖的时候发现销售的问题,就成立了供应链公司,供应链公司成立以后又发现没办法消化那么多虾,就成立食品加工厂,现在有了食品公司,又发现了新的机会,比如做调料、做口味的研发、虾苗的研发。

把它从头到脚做成一个闭环,让它更有竞争力,更有内在的动力,往前生长。老段笑称,明年我再和他聊天,说不定又有了很大的变化。对此我深信不疑。

“我们的定位,是要做小龙虾领域的富士康。”段德峰希望小河农业能成为小龙虾最大的供应商,供给餐厅、电商、微商,更多给B端提供服务,建设好后台的支持。今年他们将成立一个龙虾的美食研究所,专门开发新的口味。

另外在农民这一端,作为综合试验站,他们承担了服务农民帮助农民提高养殖技术。“今年也在今日头条开了号,有7000多个养殖户关注我们,接下去会建立一个大的技术服务团队,为更多农民提供免费的和部分收费的技术服务。”段德峰打算建立小龙虾最重要的一个平台,前面连接农民,后面连接餐厅、电商平台,最后连接到消费者。

(据搜狐网)

猜你喜欢
稻虾龙虾种养
大通湖流域稻虾种养尾水分析与治理对策
钓龙虾
研究揭示稻虾共作时空分布特征
稻虾共作模式下小龙虾养殖对水体环境的影响
山西灵石:种养专业合作社助农增收
花椒树下做文章 生态种养增收入
循环种养 带富乡邻
2019年第一季稻虾行情报告新鲜出炉,致敬奋战在一线的广大虾农们
四川省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多点开花
龙虾的迁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