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感染性疾病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价值与结果研究

2018-07-16 11:40王鹏宋振香尹东杰
健康大视野 2018年5期
关键词:感染性疾病白细胞计数儿科

王鹏 宋振香 尹东杰

【摘 要】目的:探讨儿科感染性疾病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价值与结果。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7年12月在我院儿科接受治疗的传染性疾病患儿共108例,根据感染类型的不同将所有患儿分为病毒感染组和细菌感染组各54例。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全血CRP及WBC联合检验,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病毒感染组患儿的CRP计数、WBC计数以及CRP阳性率、WBC阳性率均明显低于细菌感染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常规与C反应蛋白联合检验显著提高了儿科细菌性感染疾病的检验敏感性,为医师临床用药提供了有利参考,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儿科;感染性疾病;全血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

【中图分类号】R43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05-227-01

感染性疾病是儿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具有起病急骤、病情复杂等特点,临床治疗主要是通过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率来判断感染类型并加以用药。但白细胞计数容易受患者情绪、所用药物、温度及日间变化等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因此诊断结果常常会出现一定偏差。人体全血C反应蛋白作为一种急性蛋白,在机体组织受到感染或损伤时会急剧上升,有利于感染性疾病的早期判断和治疗。本文将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检验联合应用于传染性患儿的临床诊治中,效果较为理想,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选取2015年12月~2017年12月在我院儿科接受治疗的传染性疾病患儿共108例,排除心、肝、肾、肺等严重脏器疾病者,血液系统及免疫系统疾病者。根据感染类型的不同将所有患儿分为病毒感染组和细菌感染组两组,每组患儿各54例。病毒感染组男30例,女24例;年龄5个月~14岁,平均年龄(6.32±1.54)岁;其中包括21例呼吸道感染和33例消化道感染。对照组男29例,女25例;年龄6个月~14岁,平均年龄(6.30±1.53)岁;其中包括20例呼吸道感染和34例消化道感染。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临床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检验设备 选用仪器包括贝克曼库尔特IMMAGE800特定蛋白分析仪,原装试剂、定标液、质控品,以及迈瑞BC-5800五分类血液分析仪,原装试剂、定标液、质控品。其中,仪器性能评价符合相关要求,试剂均在有效日期内,且室内质控状态良好。

1.2.2 检测方法 所有患儿在就诊当天抽取末梢全血,通过EDTA-K2抗凝后可将其将充分混匀,然后严格按照操作步骤进行血常规检测以及全血C反应蛋白定量。

1.3 观察方法 统计并比较细菌感染性疾病患儿和病毒感染性疾病患儿的全血C反应蛋白(CRP)的检测结果以及血常规中白细胞(WBC)的检测结果。其中以CRP计数<10mg/L和4×109/L

1.4 统计学分析 将收集到的数据通过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x2检验,计量资料均用(x±s)表示,以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全血CRP與WBC的计数比较 病毒感染组患儿的CRP计数和WBC计数均明显低于细菌感染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2.2 全血CRP与WBC的阳性率比较 病毒感染组患儿的CRP阳性率和WBC阳性率均明显低于细菌感染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2。

3 讨论

小儿感染性疾病是一种常见疾病,是由病毒、细菌、真菌、立克次体等病原体感染所致,其中以病毒和细菌最为常见。小儿由于身体免疫力尚未完全发育成熟,且卫生意识比较薄弱,有害病原体很容易侵入机体引起急性循环功能紊乱,并随着病情的迁延发展,可能会出现血流灌注不足现象,进而引起休克[1]。因此,要控有效制病情发展,对疾病性质进行准确诊断,防止出现因对疾病不够了解而出现的滥用药物情况。

血常规中的白细胞计数是儿童感染性疾病常规检查项目之一,但该检查项目容易受到环境温度、患儿情绪以及所用药物种类等多种因素影响,从而导致白细胞计数升高幅度小,且仍处于正常参考值内,继而增加了疾病的临床诊断难度[2]。C反应蛋白是近年来新形成的一种检验技术,具有临床检验范围广泛、操作方便、用血量少等特点,尤其适用于新生儿传染性疾病的检验中,且是鉴别细菌感染及非细菌感染的主要措施。C反应蛋白是存在于血浆中的一种典型的机体受到感染或损伤时就会急剧上升的蛋白质,主要受白细胞等多种炎性因子的影响。当机体处在健康状态时,机体内炎性因子的数量相对较低。但当机体处在炎症反应状态时,炎性因子水平即可呈现出上升的发展态势,同时对机体产生一定的刺激性作用,并直接导致C反应蛋白的水平明显增加,且在炎症反应出现后的24~48h内,C反应蛋白水平达到峰值,而此时患者的病情则明显加重。由此说明C反应蛋白在病情出现早期即可对感染性疾病进行准确诊断[3]。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病毒感染组患儿的CRP计数和WBC计数均明显低于细菌感染组(P<0.05)。同时,病毒感染组患儿的CRP阳性率和WBC阳性率均明显低于细菌感染组(P<0.05)。可见,血常规与C反应蛋白联合检验对儿科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综上所述,血常规与C反应蛋白联合检验显著提高了儿科细菌性感染疾病的检验敏感性,为医师临床用药提供了有利参考,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叶丹.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在儿科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J].中国保健营养,2017,(14):42.

[2] 马秀丽.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在儿科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2016,(31):156.

[3] 杨慧梅.儿科感染性疾病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价值与结果研究[J].中国保健营养,2017,(11):346.

猜你喜欢
感染性疾病白细胞计数儿科
儿科专栏
儿科常见病,贴敷更有效
C—反应蛋白与白细胞计数联合检测在儿科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意义
血必净对消化道恶性肿瘤相关性腹膜炎患者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水平的影响
白细胞计数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关系
圆梦儿科大联合
PCT、CRP及WBC在小儿发热疾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微生物形态学检验在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地位和作用探讨
联合测定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在细菌性感染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血清降钙素原的检测在儿科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