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看奇峰从头越

2018-07-16 11:39伊汉波
东坡赤壁诗词 2018年3期
关键词:娄山关伟人人品

这篇题为《访娄山关感怀》的七律,是友人程建明先生发表在《东坡赤壁诗社会员专刊(4)》中追怀与敬仰伟人的一篇新作。

且看,“冬至霜晨雾满天,双峰直插白云关。”就如同新闻要素,作者交待得一清二楚。时间,冬至清晨。景候,霜重雾浓。故事的前言导语是,抬望眼,娄山关上千峰万仞,高耸入云,险峻雄浑。而“直插”二字,把登临娄山关的景象,以拟人化的手法推出,大有一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的模拟。又正因为这一“直插”动感,为后面的遥想与追忆,作了合理的铺垫,暗示了当年娄山关一役的悲烈与雄壮,更显示了作者操运文字,力透纸背,大开大阖,气势夺人。程建明,性格直爽,人品磊落。端起酒杯大口大口地喝酒,拿起笔来洋洋洒洒地写作。酒品见人品,文字识人性。臧克家说:“一个人的人格和他的创作关系重大。”依我看,什么样性格的人,就喜欢什么样风格的文字。程建明起首两句,就把文风与人品显露出来,让人点赞。

“王畿岂让敌横霸,要塞惟余我自攀。”作者言“王畿“,是经过了一番深思熟虑的。1935年1月间,中共中央政治局在离娄山关几十公里处的遵义召开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尽管拱卫遵义的娄山关,不是事实上的京畿之地,但由于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故称它为“王畿”,这是心灵上的敬仰。标志中国革命的转折地,岂由敌人来去横行,这撼天的气慨表明了共产党人与红军将士必胜的决心。而在惊天动地的“娄山关战斗”中,我军“要塞惟余我自攀”,更是胆气不凡,志壮力强。“要塞”,自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而如此险要之地,程建明竟轻轻地潇洒一句“我自攀”,无疑彰显了我军的英雄气概与敌人的外强中干,并把人的视线与思绪引向那当年战火纷飞的情景之中。慷慨悲烈,雄浑壮阔,铁血马蹄,风潇月沉,具有极强的画面感。平时看程建明的文字,多为抑扬顿挫,举重若轻。思虑处,看似山重水复疑无路,落笔间,却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场炮火连天的战斗,他只用十四个字行文,犹如一桌满汉全席,被浓缩成一碟天价精品。以景入情,情中有景,真可谓是巧夺天工,亦绝亦妙。

娄山关一役,是我党我军于遵义会议后的第一个大胜利,更是长征途中最重大的战略转折。想到中国革命的未来,毛主席登上娄山关,极目四望,追忆风物,欣然挥笔:“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就这“西风烈”的慷慨高亢之声,让多少英雄的悲壮之情,划破寒空,直上云天,亦让更多的文人墨客,耸然动容,平添灵感。于是,在82年后的今天,当程建明登上娄山关,也就自然而然怀想起一代伟人的丰功伟绩,并不由自主地默念起伟人的不朽诗作,从而思绪洞开,浮想联翩:“几度豪词书圣地,一枝秀笔写奇山。”他把一代革命家那“理直气壮,舍我其谁”的气势,描绘得淋漓尽致,毫厘不误。“几度豪词”对“一枝秀笔”,数字合理,词意相符。“豪”对“秀”,“词”配“笔”,门当户对,格高调齐。而“书”对“写”,动词巧用,意象称奇,既现功底,更合谐了音律。他将冷峻、清幽、哀凉、凄婉的景况,演绎成典雅、通俗、朴实、幽默且具事实。这不是在玩文字游戏,而是在印证“理从事出,片言成典”。他随手拈来的感慨,莫不是几代中国老百姓对伟人的崇敬与深深的缅怀。大江东去伟岸在,历史不泯天地情。毛主席的丰功伟绩,与山河同在,与日月同辉。不容置疑,程建明如此發文,不是为利益性的助威演戏,而是出自良心的发声呐喊。

在最后两句中,程建明坦然写道:“炎黄儿女从头越,喜看中华傲宇寰。”字义虽然浅显,但格局大,站位高,具有强烈的社会现实意义。党的十九大于2017年10月召开,而作者登临娄山关时,则是冬至日,时间为同年的12月22日。从时间节点上来看,作者把握精准。这绝不是为了押韵与显露文采,去随意或硬性张扬卖弄。文章千古事,一是一,二是二。他没有将文字来玩王百当,没有把符号当作骰子耍。所以,从娄山关始发胜利的中国革命事业走到了今天的新时代征程,“从头越”,时间是精准的;“傲宇寰”,目标是明确的。口号没有空喊,一切用事实说话。奔腾急,万马战犹酣,“从头越”,气概磅礴。这是信心满满的展望,更是对全国人民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实现中国梦的决心的肯定。“从头越”,定将鼓励人们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喜看中华傲宇寰”,气壮山河,我们的目标一定要实现,我们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定能更加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作者伊汉波,主任记者,原任《黄冈日报·新周末》文艺副刊编辑部主任)

猜你喜欢
娄山关伟人人品
任何人都可以发光发热
人品:人生最重要的名片
智珠
访娄山关感怀
民族领袖一代伟人(下)
测你的人品还剩多少?
解说娄山关
忆秦娥 ·娄山关
做人的根本在人品,做事的根本在谨慎
我看伟人与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