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学徒制下会计人才工匠精神培育

2018-07-17 06:37刘桂香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8年15期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工匠精神培育

刘桂香

[提要] 高职院校自身质量的提升使得会计工匠人才的培养显得尤其迫切,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探索现代学徒制试点,探索将工匠精神融入教学过程。会计人才工匠精神的培育在现实实践中存在一些问题,有待深入的探讨和解决,并从宏观和具体实施上引起必要的重视。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工匠精神;培育;措施

基金项目:安徽省质量工程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编号:2013zy139);安徽省质量工程教学研究项目(编号:2016jyxm0109);安徽省质量工程教学团队项目(编号:2016jxtd013)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8年5月4日

引言

建立现代学徒制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工学结合的有效途径,是把提高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重要举措。2016~2018年連续三年政府报告中提到“工匠精神”。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要求,“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恪尽职业操守,崇尚精益求精,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又强调“全面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推进与国际先进水平对标达标,弘扬工匠精神,来一场中国制造的品质革命。”

现代学徒制与工匠精神高度契合,并为工匠精神的培育提供了良好路径。“工匠精神”的内化需要在实际情境中进行。会计具有重要的管理职能,不仅仅用于账务上的核算,可根据实际情况,致力于为管理者出谋划策,促进提高经济效益。会计的内在要求决定了能对纷繁复杂的经济业务的核算和处理。只有出于对会计的热爱才能深入其中,要熟悉各种经济业务,发现与账务、会计相关的需要提高改善的地方,深入探讨。现代学徒制下培养大批高素质的“工匠型”会计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探讨对“工匠精神”的培育对深化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有重要意义。

一、现代学徒制下会计人才工匠精神培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014年8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有多达1,100家的单位积极申请作为试点单位。2015年8月,教育部经过严格评审,遴选出165家单位作为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和行业试点牵头单位。并于2017年8月,教育部办公厅又印发《关于公布第二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和第一批试点年度检查结果的通知》,按照“自愿申报、省级推荐、部级评议”的工作程序,确定第二批203个现代学徒制试点,有多个会计专业参与了试点。

(一)会计人才工匠精神培育现状。大量的社会需求和高职院校自身质量的提升使得会计工匠人才的培养显得尤其迫切。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探索现代学徒制试点,探索将工匠精神融入教学过程。程亚兰等对会计人才培养实施情况作了一定探索,取得了诸多积极成果但也存在不少问题。根据其学校实际情况,组织成立了学校和企业领导为主的指导和协调小组,制订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做法是从学生中精心遴选,组建班级、拜师收徒、双师负责等形式,由校内和校外工作的12位注册会计师共同指导,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刘晓敏对高博软件学校实践情况作了较详细地介绍,认为高职教育中融入“工匠精神”是国内发展的需要,是迎合顺应国际制造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创新校企合作方式,促进了学生素质的提高、高职教育的新发展以及产业的转型升级。

(二)会计人才工匠精神培育存在的问题

1、社会的参与积极性不高、投入不足。国家层面是支持和鼓励现代师徒制形式在校企合作培养中大力开展的。但从中央到地方虽然一直呼吁加大投入,但实际情况是,或许是处于财政或认识不足,意识不强,一些地方政府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部分流于形式,经费保障难以保证,实施的难度较大。

现代学徒制从培养上来说,是一种通过校企深度合作、工学紧密结合的培养模式,要成功地实施,必须得到行业、企业的大力支持,共同处理过程中出现的众多问题。从大量实施的结果来看,目前校企合作并不顺畅,院校热情高,但企业并不愿参与进来,即使一开始带着美好的愿景参与,但后期多因各种原因退出,导致合作的夭折。从行业、企业来说,它们的参与必定要求带来相应的回报,这种回报既有要得到的收益,也可能有国家应给予的补助。目前看来,实施难度确实较大。而对会计这一行业来说,还直接涉及企业的商业机密等核心东西,企业更回避这种合作。

2、教师队伍重理论、轻实践、行业经验缺乏及资源不足。要成功实施现代学徒制,培养“工匠人才”,教师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我国高职院校虽师资队伍都按“双师型”来建设、培养,但严重缺少在企业磨炼过并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能型”教师。大部分来源于从学校到学校的普通高校毕业生或中专教师。他们对理论的掌握还是不错的,高职院校重点培养的是技能型的人才,工匠型的人才更是需要理论和实践都很强的“双师型”教师。

目前,部分高职会计专业教学理论脱离实践,缺乏足够技能实训。固有的高职理论教学难以充分体现自身的特点,教学内容往往以书本为主,知识与技能脱节。部分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缺乏实习实训和技能训练环节,导致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弱,毕业后难以快速适应发展变化。

顶岗实习是保证高职教学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它是在学生完成校内专业理论和实践学习任务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在公司进行岗位实习,学生可以清晰了解需要掌握的职业能力,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人生观、价值观,从而更好地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习实训。目前总体情况是学生参加顶岗实习的时间较少。实习基地缺乏有效的保障,缺少能够长期、稳定地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的公司。

3、课程设置不合时宜,“工匠精神”培育脱离实际。从现代学徒制下工匠精神的角度分析,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过程就是一个在不断精益求精,不断创新的演进中传承的过程,与此相对应的是人才培养方案需要根据人才市场的需求和变化不断动态调整中,而不能故步自封。目前,大部分职业院校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仍过多的通过应试和应赛来评价教学效果,造成了偏离现代学徒教学形式的导向性。核心课程教材虽作了一定的编排调整,但内容总体还是偏向理论性的,对实践的指导性也不强,不能很好地与行业企业会计现状对接,不够接地气。为了提高考证通过率,有的甚至选用理论性强的会计从业资格和初级会计师书作为教材。技能的训练是匠人培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而可能仅为了几个参加比赛的学生,就将技能课用的教材选为技能大赛用书,完全按照技能大赛项目设置。这样做的结果自然是师生忙于竞赛,认为获了奖工匠能力的培养也是成功的。其后果是破坏了工匠精神的另外构成要素:职业精神的培养。课程改革不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成效不显著,效果不佳,培养方案缺乏可行性和创新。另外,人才培养方案的改进不能及时跟进,调研不充分。

二、现代学徒制下会计人才工匠精神培育建议

(一)国家层面的政策支持、统筹,做好顶层设计,完善制度保障。需要坚持政府统筹,协调推进,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系统规划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把立德树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试点工作的根本任务,统筹利用好政府、行业、企业、学校、科研机构等方面的资源,协调好教育、人社、财政等相关部门的关系,形成合力,共同研究解决试点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工匠精神的培育还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政府可辅以适当的财税等经济政策倾斜,支持其他社会力量协同职业办学,使参与学徒制改革的在人力、物力资源和经费等方面获得资助;承认民办与公办院校享有同等法律地位及相关财税、土地等政策,增加政府补贴和基金奖励,进一步促进社会资源投入职业教育,解决高职教育资源紧张问题。创造良好的环境,为高职毕业生提供良好的职业发展平台。给予接纳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或就业的单位相应的财政补贴、税收减免,激发参与单位的热情,在经济总体下行、转型升级的情况下,更应支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进来。

“做学教”是现代学徒制实施的重要形式,彼此要很好地衔接和协调,而这种教学模式的有效实施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要制定并完善有关校企合作的法律法规,调动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组建校企合作平台和相关管理机构。

(二)重构课程体系,融入“工匠精神”。基于工匠精神进行的课程设置,应全面理解和把握课程的目标,充分整合相关课程,强化实践能力的建设和培养,加强实训、实验比例,同时不能忽视基础课中“工匠精神”的熏陶作用。因此,要重构会计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更加强调职业道德教育,重新梳理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内在联系,将“工匠精神”完全有效地融入每个环节,并全方位地挖掘知识技能,以更高层次地提升解决创新创业及实际问题的能力。要做到工匠精神与会计专业课融为一体,可从以下方面入手:首先,完善具体岗位课程设计,将工作过程与知识传授紧密衔接;科学合理地设计实践教学,模拟情景将“工匠精神”与实践相结合。其次,提升學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以及对新事物的敏感性。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对新出现的新专业知识及应用工具等要及时掌握,以往那些简单的记账、算账、报账工作已难以很好地适应企业会计业务需求,只能通过提升自我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才可能成为适应新形势的具有工匠精神的行家里手。最后,要强化职业道德教育。教师必须自身理解和掌握工匠精神的内涵,并有意识地传授给学生,通过引导使学生了解会计专业“工匠精神”的内涵和基本要求,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和接受,培养出社会有需求的有理想、有职业道德和责任的会计工匠。

要建立高水平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就要求深入企业了解企业架构、运行方式、对用人有什么样的需求。要根据会计各岗位的工作性质、内容、能力和素质要求等进行专业课程体系的重构,构建多学科知识的交叉、渗透和融合。

(三)加强师资力量建设,完善“双导师”体制。学校和企业应是现代学徒制教学育人的主体,而行业具有组织协调作用。要充分调动企业和学校参与的热情,采用校方和企业方的“双导师”。由他们共同承担课程的教学,可以相互弥补在理论和实践中的欠缺,学生置身于企业文化当中参与实践,已不仅是学生一种身份。在实践中培养他们的专注性、创造性、精益求精的意志品质。也可以请企业导师来校内讲课,校内校外导师共同传授职业技能,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工匠精神,培养出理实兼备的匠人。实施中要明确学徒的企业员工和职业院校学生双重身份,签好学生与企业、学校与企业两个合同,形成学校和企业联合招生、联合培养、一体化育人的长效机制,切实提高生产、服务一线劳动者的综合素质。

要做好会计“技能型”工匠导师,必须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必须部分是企业或会计事务所等人员,熟知企业会计的动作,了解公司对会计人才能力的需求。这样才能使学生有清晰、明确地进行自我定位,教学才能真正与行业需求接轨。

(四)规范并加强现代学徒制管理和考核,树立工匠精神。在当今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改革的形势下,建立行之有效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整合各方主体在监管和评价中的作用,检验改革成效,显得尤为重要。工匠精神的培育是一项系统的工程,要建立规范和标准并在一定的制度下进行。西方的现代学徒制有国家完备的资格架构,德国实施的“双元制”已很成熟和完善,对学徒制的标准、资格获取及学徒管理及考核等都做了详细的规定,可执行性很强。几年来,我国现代学徒制在国家和社会倡导的氛围中也得到大力发展,大批的学校和企业已参与其中,但制度和管理仍不完善。首先,我们也应建立符合现代学徒制的资格架构,明确要求学徒不仅要掌握职业技能,一些企业越来越看重的良好职业素养、职业道德等也必须达到一定要求;其次,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其中应规范对学徒的招生、管理以及校企双方应担负的职责,而学徒的劳动报酬也应具体化。多方参与的合作形式,要明确各自的权利和职责,各方都要自觉遵守相关约定。对学徒而言,要让其一开始就养成守时、负责、刻苦、创新的工作态度,并有激励机制,激发学徒的主动性。

从以往经验的实施效果来看,会计专业教学评价机制应是多方参与并动态调整的,以学校、学生、用人单位和第三方社会评价机构共同参与为好,这种评价能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不同侧重点均衡、全面、立体地实施。动态的评价应贯穿整个实施过程,并且能量化的就量化处理;将定期与不定期结合。实践证明,可以将就业情况、公司对学徒的评价、资格证通过率、就业率、升学率等评价指标加以量化,通过比较、验证等方式分析并作为改进的依据。

现代学徒制下的工匠精神是我国当前步入关键转型升级期的需要,是人才培养和职业发展的必然要求。社会需要大批的匠才,质量之魂,存于匠心。我们要敢于探索,勇于实践,着力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现代学徒制培养体系。会计人要作为工匠精神的践行者,促进会计工作的转型升级,创造更多的价值。

主要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Z].2014.8.

[2]李谷音.会计离不开“工匠精神”[J].会计师,2016.12(23).

[3]刊讯.我国将启动现代学徒制试点[J].中国职工教育,2015.8.

[4]朱曼琪.我市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全面展开[N/OL].佳木斯日报,2017.12.16.

[5]程亚兰,孔祥银.高职会计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以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30(3).

[6]刘晓敏.基于“工匠精神”培养的会计专业校企协同创新教学模式研究——以苏州高博软件技术职业学院为例[J].中国市场,2017.33.

猜你喜欢
现代学徒制工匠精神培育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现代学徒制在创新型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应用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开展『三扶』 培育新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