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科研投入产出效率研究

2018-07-17 03:07樊天相王思豫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8年16期
关键词:投入产出省市规模

樊天相 王思豫

[提要] 在高校科研投入日益增长背景下,经费和政策支持相对较弱的地方高校如何通过配置资源、激活资源,提升自身科技创新能力,提高科研成果产出效率,是当前不可回避的问题。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和Malmquist指数方法,分别对国内各省市地方高校进行静态和动态的科研投入产出效率评价,并结合评价结果,从完善管理机制以及控制投入规模角度,提出提高地方高校投入产出效率的建议。

关键词:地方高校;科研投入产出效率;数据包络分析;Malmquist指数

中图分类号:G644 文献标识码:A

一、研究背景

高校是我国科研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培养高水平科研人才、实现科技创新,进而推动整体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国高校科研投入规模日益扩大,巨大的投入下高校的科研成果产出对高校科研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地方高校是指隶属于各地方政府,主要依靠地方财政划拨经费的普通高校。相比教育部直属高校,地方高校在经费与政策支持上总体较弱,如何利用相对有限的科研投入实现产出的最大化,对地方高校而言尤为重要。因此,如何对高校投入产出的匹配程度进行科学评价,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寻求改善措施是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和Malmquist指数方法分别对国内各省市地方高校进行静态和动态的科研投入产出效率评价,并结合评价结果,提出提高地方高校投入产出效率的建议。

二、高校科研投入产出效率评价模型

本文选取数据包络分析(DEA)和Malmquist指数方法分别对国内各省市地方高校进行静态和动态的科研投入产出效率评价。

综合效率、技术效率、规模效率的关系可表示为:

综合效率=技术效率×规模效率

在高校的科研投入产出效率问题中,综合效率是对各地高校科研相关资源配置能力、资源利用效率、相关配套政策制度水平等诸方面能力的综合考量与评价;技术效率反映各地高校的科研管理、科技成果转化、人事、财务等管理政策制度能否充分激发本校科研资源的产出能力;规模效率是指各地高校在政策制度相对稳定的前提下,其科研的投入规模是否有效,其反映的是实际科研投入规模与最优规模的差距。

Malmquist全要素生产指数是通过对决策单元不同时期的面板数据进行计算,得到其效率的变化趋势。其由Fare等人提出,利用距离函数测算从t到t+1时期的全要素生产效率变化率,具体形式如下:

技术效率变化指数代表的是在原有的技术水平条件下,效率水平的变化,代表了两个时期相对效率的变化,用来衡量决策单元的生产力水平,即是否更靠近当前生产前沿面。对高校科研投入产出效率而言,技术效率的提升主要来自于管理和制度两个方面的优化创新,其有可能会带来科研资源的重新组合,进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能够在原有的科研平台和科研队伍水平下提高科研成果的产出效率。其又可以分解为纯技术效率变化指数和规模效率变化指数,因此,Malmquist指数还可以表示为:

Malmquist指数=技术进步变化指数×纯技术效率变化指数×规模效率变化指数

技术进步效率指数,用来衡量决策单元是否具有技術进步,代表了两个时期生产前沿面的移动。在高校科研投入产出效率中,技术进步效率的提高主要是由于科研人员自身科研能力的提升以及科研平台、科研设备的完善。

三、高校科研投入产出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和数据来源

本文选择我国各省市地方高校作为评价对象,以省(直辖市、自治区)为决策单元,对我国除港澳台外31个省市自治区地方高校科研投入产出效率情况进行评价和分析。通过阅读相关文献及对类似研究的指标分析,并遵循科学性、可行性和可比性的指标选取原则,并满足DEA法中“输入指标和输出指标之和的二倍小于等于决策单元数”的要求,本研究从科研所必需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方面考虑科研投入指标,选取“研究与发展全时当量人员”、“当年科技课题投入人员”以及“当年拨入研究与发展经费”为投入指标;从高校科研通常的产出成果中选择“当年课题总数”、“学术论文”、“专著”、“专利授权数”作为产出指标。高校科研投入产出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表1)

本文分析使用的指标数据资料来源于2011~2015年教育部科学技术司的《高等学校科技统计资料汇编》。

四、我国各省市地方高校科研投入与产出效率评价

(一)科研投入产出效率静态分析。利用DEA的方法,运用BC2模型对2015年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地方高校进行科研投入产出效率的评价。

1、各省市地方高校科研投入产出效率DEA分析。2015年,全国地方高校科研投入产出综合效率平均值为0.823,呈现出非DEA有效,说明国内地方高校科研投入产出的综合效率水平一般。从表2中各省市综合效率值可以发现,黑龙江、江苏、浙江、河南、海南、贵州、陕西、甘肃、宁夏等9个省地方高校科研投入产出DEA有效,占31个省市中的29.03%,上述省市地方高校在当前科研投入水平下已经达到了资源配置与产出的最优状态,已达到了最大产出规模点。剩余22个省市DEA非有效,占总数的70.97%。其中,内蒙古、安徽、福建、山东、湖北、湖南、广西、重庆、四川、新疆10个省市的地方高校DEA值介于0.825~0.969之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属于轻度DEA非有效;余下12个省市的地方高校低于全国平均,DEA非有效情况较为严重。(表2)

从纯技术效率来看,2015年全国地方高校纯技术效率平均值为0.908,虽然总体上全国地方高校在对科研的政策制度支持上未能充分激发科研生产潜力,但是有20个省市的地方高校纯技术效率值为1,占总量的65.52%,说明上述省市的地方高校的科研资源投入使用效率较高,实现了投入的相对产出达到最大值。剩余11个省市的地方高校纯技术效率值小于1,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投入冗余或产出不足的情况。

从规模效率和规模收益变化趋势来看,2015年全国地方高校规模效率平均值为0.908,且总体上呈现规模收益递减的趋势,说明国内地方高校科研在当前的政策制度管理下,总体上应适当控制科研投入规模,提高科研资源的利用效率。具体而言,全国31个省市的地方高校中,9个DEA有效的省市的地方高校处于规模收益不变的理想规模收益状态,剩下22个省市中,上海(0.812)、西藏(0.356)和青海(0.797)处于规模收益递增的状态,这些地区的地方高校应适当的扩大科研的投入规模来改善当前现状,以达到科研投入产出效率的最佳状态,特别是西藏自治区,规模效率仅0.356,其科研投入规模远不能实现最优规模状态,应该成倍增加各类科研资源的投入;余下19个省市则处于规模递减的状态,这些高校应该通过缩小科研的投入规模来改善现状,以达到科研投入产出效率的最佳状态。

对DEA有效的9个省地方高校进一步分析,从投入的科研人力和财力绝对量的角度看,江苏和浙江2省地方高校在科研投入产出上当前达到了“高投入,高产出”,实现较高水平的投入产出合理化;河南和陕西2省地方高校则属于“较低投入,较高产出”的DEA有效类型;而黑龙江、海南、贵州、甘肃、宁夏4省则处于一个较低水平的投入产出相对最优值;除江苏和浙江2省以外的其余7个省市,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还不算发达,其科研投入产出效率在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本地条件下实现相对最优,说明当地政府和地方高校在科研资源的管理,以及科研规模投入的控制上值得肯定。

2、各非DEA有效省市地方高校投入冗余及产出不足分析。对于非DEA有效中纯技术效率不佳的11个省市的地方高校,利用DEAP2.1软件探索其投入过剩和产出不足的具体情况,及投入指标冗余率(过度投入值与实际总投入值之比)和产出指标不足率(产出不足值与实际总产出值之比)。从表3中可以发现,11个非DEA有效中纯技术效率不佳的省市的地方高校都同时存在着投入冗余和产出不足的情况。(表3)

就具体指标而言,投入指标主要表现在参与科研的人数过剩上,特别是内蒙古的地方高校,其“研究与发展全时当量人员”和“当年科技课题投入人员”的冗余率已经分别达到了19.99%和19.98%,人员投入方面已经严重过剩;另外,上海市的地方高校则在“当年拨入研究与发展经费”上,经费投入过剩,冗余率达到了11.56%。产出指标主要表现在专利授权数的严重不足,其中北京、内蒙古、辽宁和江西等4省市的地方高校的专利授权数的不足率均已经超过了50%,特别是江西省,其专利授权数的产出不足率达到了178.04%,说明当前上述地方高校在科研理论与实际应用的衔接上存在较大的问题,科技成果的转化效率较低。

(二)科研投入与产出效率动态分析。在前述对各省市地方高校科研投入产出进行静态横向对比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探析各省市地方高校自身纵向科研投入产出效率的变化情况,本文选取2011~2015年连续5年的数据,通过DEAP2.1软件,利用DEA的Malmquist指数模型计算,得出5年的各省市地方高校科研投入产出效率变化情况。(表4)

从表4中可以发现,我国除港澳台外31个省市的地方高校科研投入产出Malmquist指数平均值为0.952,变化呈现出“从波动逐步到平稳”的趋势,反映出随着国家对高等教育投入的进一步加大,国内地方高校总体上正通过自身的提高和完善,逐步实现科研投入产出体系的科学合理。(表5)

从国内各省市地方高校的情况看,从表5和图1可以发现,Malmquist指数均值大于等于1,即高校科研投入产出的全要素生产效率呈现增长趋势的省市有16个,占31个省市中的51.61%;剩下的15个省市,其地方高校科研投入产出全要素生产效率的发展都出现了停滞甚至下降的情况。将Malmquist指数分解后进一步分析,技术效率变化指数对全要素生产效率的提高有着较大的正向影响,仅有29.03%的省市地方高校受到了其负向的影响,而54.84%省市地方高校受到了技术进步效率变化指数的负向影响。(图1)

具体而言,整体社会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区域,如西藏、广西、黑龙江、内蒙古等,其Malmquist指数多大于1,且反映出技术效率变化指数增长幅度较大,而技术进步效率变化增长幅度较小,甚至下降的特征;而整体社会经济发展较为发达或高等教育体系发展较为完善的省市,如北京、天津、上海、广东、湖北、辽宁等,其Malmquist指数多接近甚至小于1,其技术效率变化则多呈停滞或下降,而技术进步效率变化呈现上升的特征。两类省市的地方高校在科研投入产出效率的变化反映出如上特征,主要是因为社会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省市,其自身的底子薄,吸引人才吸引经费的能力弱,自身的管理和制度水平也相对落后,技术进步效率的增长较为困难,为了寻求发展,通过管理和制度的优化和创新,以提高投入产出的技术效率,实现当前资源配置的最优化;整体社会经济发展较为发达或高等教育体系发展较为完善的省市则正好相反,当地的地方高校有着良好的人才、经费、资源向心力,且本身的管理和制度经过多年的經营也相对比较成熟,进一步优化难度较大,所以其发展的重心就放在了进一步利用自身的吸引势能,以吸引更多资源进入学校,其技术效率的变化相对停滞甚至在技术进步效率的增长下发生了相对下降。(图2)

進一步分析技术效率变化指数,对技术效率正向变化的省市,总体而言,规模效率的变化对技术效率的正向变化影响较大;从表5和图2可以看到,除新疆、四川、江西、黑龙江、内蒙古外,其他省市规模效率的正向变化都大于纯技术效率变化幅度,近年来国家在高等教育及高校研究方面的巨大投入,特别是针对社会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区域的支持,扩大当地高等教育及科研的规模,实现了这些区域高校规模上的飞跃,提高了综合技术效率水平。

技术效率负向变化的省市,主要是社会经济发展较发达区域(北京、天津等)或高等教育较发达区域(辽宁、河北等)。在规模效率变化上,都存在负向变化的情况,其规模效率下降不是因为规模投入不足,而是由于这些省市都是我国高等教育及科研水平领先的区域,其巨大的资源向心力,过多的投入造成了“规模不经济”的情况,形成了资源的浪费,从而影响到高校技术效率变化指数的增长。

五、提高科研投入产出效率的建议

(一)完善相关管理机制。前述关于全国全国各省市地方高校科研投入与产出效率静态和动态研究中发现不少省市的地方高校科研投入产出效率较低是因为科研人力物力财力分配和管理上的安排不合理。因此,需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重点优化:

1、完善科研人才管理机制。当前部分省市地方高校在投入方面存在着科研人员投入的冗余现象,而且存在科研人员投入冗余的多为高校科研水平一般的省市。这些省市由于社会经济水平相对不高,为短期内快速带动提升科研成果数量,往往大量引进或投入科研人员,但由于高级别的科研项目数量尚不足,反而导致“人多事少”,科研效率不增反降,大量科研力量浪费。因此地方高校应该根据其地方高校的定位、自身的发展情况以及所引进的高层次人才研究领域对于科研队伍的要求,合理地制定科研人员的需求规划,规划教学和科研人员的配置,形成科研队伍的培养体系,合理利用科研人力资源,减少人力资源的浪费。

2、完善科研经费管理机制。高校科研经费的投入对于科研产出如果不是成一个正比关系,超出高校本身当前科研需求的科研经费投入,不仅会造成经费的浪费,更容易滋生学术腐败,造成恶劣影响。建立高校科研经费和高校科研效率协调匹配的经费管理机制,经费投入都应与高校自身科研效率的评价结果相结合,根据科研项目的级别、成果产出的质量,给予不同水平、不同强度的经费及政策支持;在地方高校政策与经费支持力度远低于教育部直属高校的现实下,将科研经费合理划分,避免有限资源的浪费。

3、完善科研成果转化机制。现阶段,我国地方高校专利授权的数量普遍较低,而以专利授权为代表的科研成果转化则是高校开展科研的重要目的和任务,高校的科研仍主要停留在理论研究层面,大量科研成果无法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因此,地方高校应加快推进科技成果的转化,促进高校科研与市场需求的结合。首先,要以市场为导向,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机制,各地地方高校应主动围绕市场和企业的需求,建立广泛的合作关系,尤其是需要通过和企业、研究院建立多方合作、优势互补的机制,提高科研项目的市场满足度,提高科研成果的转化效率;其次,加强高校之间的科研合作,各地地方高校应根据自身特点,通过高峰论坛、联合建立实验室或研发中心、学术互访等方式与国内外顶尖学校开展全面的合作交流,提高自身视野以及科技创新与应用能力,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

(二)合理控制投入规模。前述研究发现,随着近年来各级政府对于高校科研投入力度的加大,各省市地方高校科研投入产出的规模大多存在规模效率非最优的状态,超过一半省市的地方高校的规模效率递增或递减问题,其中绝大部分都处于规模递减状态,出现了“规模不经济”。由于高校规模收益与高校科研资源的管理水平有直接关系,特别是随着科研投入规模的增大,科研资源管理与协调的难度也会越大。因此,需要根据自身的管理水平确定各地方高校科研投入产出的适度规模,通过控制出现“规模递减”状态区域地方高校的投入规模,提高投入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最优效率的投入产出比例。

主要参考文献:

[1]沈立宏,赵怡.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地方高校科研绩效评价[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3).

[2]魏全龄.数据包络分析[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3]符银丹,陈士俊,陈卫东.基于DEA的我国“985”高校科技投入产出效率分析[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2).

[4]刘秉镰,林坦,刘玉海.规模和所有权视角下的中国钢铁企业动态效率研究——基于Malmquist指数[J].中国软科学,2010(1).

[5]胡咏梅,段鹏阳,梁文艳.效率和生产率方法在高校科研评价中的应用[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2.10(3).

[6]Golany B,Roll Y.An application procedure for DEA[J].OMEGA,1989.17(3).

猜你喜欢
投入产出省市规模
50亿元!目前规模最大的乡村振兴债券发行
无锡高新区制造业投入产出分析
省市大报头版头条
省市大报头版头条
其他省市怎么做?
Mentor Grpahics宣布推出规模可达15BG的Veloce Strato平台
基于DEA模型的省域服务业投入产出效率评价
省市大报头版头条
严控公立医院规模过快扩张
基于DEA模型的煤矿安全投入产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