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马店市农村精准扶贫研究

2018-07-17 06:37尼志静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8年15期
关键词:对策建议精准扶贫

尼志静

[提要] 本文结合驻马店市农村地区扶贫现状,发现驻马店市精准扶贫过程中出现建档立卡工作不到位,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不足,存在等、靠、要思想,集体经济薄弱,基础设施落后,部分基层扶贫工作人员观念偏差和动力不足等问题。根据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关键词:扶贫现状;精准扶贫;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8年4月27日

一、引言

国家统计局2018年1月份发布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末,全国农村贫困人口从2012年末的9,899万人减少至3,046万人,累计减少6,853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012年末的10.2%下降至3.1%,累计下降7.1个百分点。我国的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这与精准扶贫工作的推进密不可分。“精准扶贫”这一概念是在2013年11月习近平到湖南湘西考察时首次提出的。此后在社会各界引发广泛热议,拉开了精准扶贫的序幕。精准扶贫工作正在全国各地区如火如荼地展开,就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出现很多问题,阻碍精准扶贫工作的推进,为此需要针对精准扶贫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二、驻马店市农村贫困现状分析

驻马店市位于河南省中部,地处淮河上游的丘陵平原地区,东西横跨淮河、长江两大流域。2017年全市人口801.74万人,是河南省重要的人口大市、农业大市和发展潜力巨大的新兴工业城市,具有亚热带与暖温带双重气候特征,是典型的大陆性季风型半湿润气候,阳光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温和湿润。虽然如此,驻马店市的贫困问题却较为严重,截止到2017年底,河南省国家级贫困县有31个,驻马店市就占了4个,分别为新蔡县、确山县、平舆县、上蔡县。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有3个,分别为泌阳县、正阳县、汝南县。由驻马店市扶贫办公室发布的公报可知,2017年,全市实现2.9万户、9.19万农村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完成2,000人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全市累计投入财政扶贫资金37.39亿元,其中争取中、省专项资金6.66亿元。综合实施脱贫项目2,988个,新蔡县、确山县、上蔡县、平舆县集中了大量的农村贫困人口,是驻马店市当前扶贫开发的重点区域。

三、驻马店市精准扶贫存在的问题

(一)建檔立卡工作不到位。精准扶贫的首要任务是建立在对贫困人口的识别上进行的。通过驻马店市脱贫攻坚第一次督导工作通报中可以发现,在很多县的贫困户建档立卡过程中,都存在拆户、并户的现象。贫困户建档立卡信息系统中,致贫原因不清楚不准确问题比较普遍,有的地区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情况还没有完全摸清,动态监测平台还没有建立起来。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底数不清,一户一策的帮扶措施不具体。

(二)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不足,存在等、靠、要思想。贫困人口的“等、靠、要”思想大部分表现为不愿意接受外界诸如项目扶贫等需要自己付出劳动的脱贫形式,而只愿意向政府要低保资格,接受政府的兜底脱贫,也就是只愿意每阶段从政府那直接领钱,这种等、靠、要思想的表现具有普遍性,驻马店市部分贫困人口不敢进行自我脱贫实践或者是在脱贫实践中严重依赖别人、处处等待别人来帮助自己干,自身发展缺乏独立性,没有自我脱贫的能力。而增强贫困人口的自我脱贫能力一直以来就是政府各种扶贫方式的主要目标,并且只有贫困人口拥有了自我脱贫的能力才是真正的实现了贫困人口的脱贫,才会避免一些返贫现象发生。因此,作为政府的扶贫一定要加大对贫困对象自身脱贫能力的培育,注重解决贫困人口因主观能动性不足而产生的等、靠、要问题。

(三)集体经济薄弱,基础设施落后。驻马店地区很多农村的基础设施并不健全,甚至比较落后,这对于当地的经济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制约作用。大多数的农村地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比较落后,大部分的设施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养护,导致农业生产发展也比较缓慢。在一些农村地区甚至没有自来水,尽管有些农村已经安装完毕,但是由于水源不足以及管理不完善等因素,经常出现缺水、停水现象,并不能进行正常的供应。驻马店地区的道路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虽然在 2007年河南省实行通村公路整改计划,修建遍布全省的农村公路,改善农村地区出行难、出行不易的状况。但由于后续道路维护的欠缺导致驻马店市农村道路损坏严重,很多地区出现路面开裂受损的情况,使得驻马店市农村交通线路遭受极大程度的破坏。驻马店市农村供电体系也不健全,大多数的农村地区还是停留在早年的老旧供电线路,设备年久失修且线路老化,加之早年的线路设计已不适应新农村建设发展的需求。这些年久失修有待改善的供电设施抑制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极易出现高压断电以及大风大雨断电等情况,也附带着极大的安全隐患。驻马店市的农村文教卫生体系也有待完善,当前驻马店市农村缺乏现代化的文化娱乐休闲场所,例如小广场、小公园等等。村民闲暇时还是停留在扑克、麻将等赌博性质的娱乐游戏中,未能开发具有新时代气息的新农村文化环境;在医疗设施上停留在以乡镇卫生所为主导,村屯医生为主流的原始阶段,医疗水平差,只有简单的医疗器械以及常见病的处理药品,使得村民看病难、治病难,驻马店市农村的医疗环境欠缺也对其农村经济的发展带来了阻碍。教育问题一直是困扰农村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在驻马店市当前的背景下,教育体系严重缺失,优秀教师外流以及生活环境差导致的无法吸引优秀青年教师的现状一直根深蒂固,农村儿童上学难、读书难,很难享受到和城市儿童同等的教育资源,阻碍了农村教育水平的整体提升。

(四)部分基层扶贫工作人员观念偏差,动力不足。驻马店市部分政府基层扶贫工作人员还存在一定的思想守旧现象,对扶贫开发工作更多是停留在争取扶贫资金和扶贫政策,“等、靠、要”想法很大程度上还影响着工作思路,在如何提高精准度、如何实现精准识别到户上,缺乏思考,更缺乏实践。另外,由于驻村扶贫工作时间周期短、条件艰苦、任务繁重,少数驻村扶贫的干部把精准扶贫工作仅仅当成是完成组织交办的任务,并未全身心投入到帮扶贫困地区群众脱贫中去,而是想着尽快完成驻村扶贫任务早日返回,工作动力严重不足。在一些年轻基层工作人员中,内心里不愿意下到基层工作,不为群众利益考虑,心中只想着去城市机关部门工作,不能吃苦、不愿吃苦,没有意识到自己是人民的公仆而非人民的领导者,对基层工作者的角色定位出现错误认识,存在享乐主义而缺乏集体奉献精神,直接导致基层青年工作人员对扶贫工作的积极性不高,基层扶贫干部队伍流动性强,扶贫工作延续性差,基层扶贫人才资源相对匮乏。

四、驻马店市农村精准扶贫对策建议

(一)加强精准识别,提高识别准度。首先,建立动态识别机制,对已经评定的贫困人口进行反复核实,将不符合贫困标准的人口予以清退,并定期对贫困地区进行排查,将尚未被识别的贫困人口及时纳入精准扶贫队列中;其次,建立贫困人口脱贫认定机制,对于刚刚脱离贫困的农民来说,自身发展能力相对较为薄弱,受自身或外界因素的影响,很容易出现返贫现象,一些扶贫优惠政策对于他们应该进行一段时间跟进,确保贫困人口真正脱贫。同时,对于精准识别工作进行定期考核,对于贫困人口与脱贫人口的信息予以公示,接受社会的监督,并对农村贫困地区人口开展满意度调查工作,实行对扶贫政策落实情况和扶贫成效的第三方评估制度,严禁“数字脱贫”现象的出现。

(二)加强贫困人口脱贫主动性。“扶贫先扶志”,大力开展习近平关于扶贫开发工作的一系列讲话精神学习活动,增强农村地区贫困人口对于脱贫工作的认识,改变贫困人口对于脱贫工作事不关己的传统思想。积极宣传党中央和省市县关于扶贫开发工作的决策部署以及各项涉农惠民方针政策,把党的各项惠农政策送到贫困人口的手上,让每个贫困人口都能享受到政策带来的实惠,增强贫困的脱贫信心。同时,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及时传递致富信息,增强贫困人口勤劳致富的观念,改变贫困人口的传统观念以及对于贫困状态习惯的思想,将过去由政府单方面的推动脱贫变成贫困人口自主的“我要脱贫”,激发贫困人口自身的发展意愿与发展动力,增强脱贫工作的内生动力。

(三)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扩大集体产业规模。首先,政府应该加强贫困地区的道路、水电、学校、医疗、养老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业生产的其他基础设施建设。而做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一方面要依靠广大贫困村民发挥主观能动性,克服等、靠、要的思想,主动创造条件参与制约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扩大造血功能;另一方面各级政府要扩大转移支付力度,从资本和人财物方面加大对贫困农村地區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其次,壮大农村集体产业对于农村的经济发展更具有意义。第一,整合农村发展资源。每个农村都有一定的村集体资源、资产和资金,但是大多数农村的集体资源是处于闲置或被低效利用的。比如:当前的驻马店市农村地区,就有许多闲置或低效使用的土地。其中有老校舍、破旧的生产加工厂、长期被荒芜的土地等。农村发展就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把一些老校舍或者是破旧的加工厂进行翻修,租赁给外来企业或者是当成本村企业的发展用地;第二,因地制宜,发展农村集体产业。发展农村集体产业最根本的是要因地制宜,发展本村特色产业,在产业做出来后注重适当培育一些新的产业增长点。首先,要结合本村实际,实现错位发展。比如说,生态环境好、旅游资源多的村,可以发展旅游业;其次,调整产业结构,努力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当前我国的经济处于新常态,全国各地区、各行业都在努力调整其产业发展结构,出现了一大批新产业和新业态。作为农村集体产业的发展壮大更要顺应我国发展的新特点,努力调整产业结构,积极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因地制宜地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

(四)提升基层扶贫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完善激励保障机制。基层政府是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的执行者和推动者,要切实督促其履行扶贫主体责任,落实好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落实的分工、部门进行帮扶的工作责任制,各部门单位的负责人必须对扶贫工作定期研究、定期检查、层层分解指标,落实责任,签订责任状,并重点在扶贫规划制定、扶贫项目审核把关、项目跟踪监管、工程竣工验收等方面切实负起责任,严格落实谁主管、谁负责、谁包片、谁交账。政府必须对基层工作人员的招录机制、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进行改革和完善。必须大力加强引进人才力度,尤其对本地生源和有意愿去基层服务者优先考虑,敢于任用年轻干部,为基层队伍注入新鲜血液,有利于实现基层队伍的延续性。提高基层工作人员的福利待遇,特别是部分年轻工作人员,应改变其“农村发展不如城市”的畸形、守旧的扶贫观,对他们愿意留在基层的行为进行政策支持和倾斜。要不断完善干部帮扶考核制度,促使政府工作人员首先树立主动的脱贫意识,调动基层工作人员积极性。另外,要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培训学习,增强基层工作人员的履职能力,提升其主人翁意识,主动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

五、结语

驻马店农村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是中国扶贫工作的一个缩影,农村精准扶贫工作是否顺利开展将决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在这场浩大的扶贫工程中,党和政府正在实践中摸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扶贫道路,虽然在农村实际精准扶贫过程中会出现一些问题,但经过不断地修正和完善,我国的贫困人口将逐年减少,一定会消除农村贫困人口,让他们摆脱贫困,最终在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主要参考文献:

[1]邓维杰.精准扶贫的难点、对策与路径选择[J].农村经济,2014(6).

[2]杨波.甘肃精准扶贫开发新路径探析[J].开发研究,2015(6).

[3]陈许彬.浅析农村地区精准扶贫机制现实困境与对策[J].中国经贸导刊,2016(2).

[4]张翼.当前中国精准扶贫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J].中国际经济评论,2016(6).

[5]谷秀云.精准扶贫问题的对策思考[J].经贸实践,2017(8).

[6]黎沙.我国精准扶贫的实践困境及对策研究[D].南京:南京大学,2016.

猜你喜欢
对策建议精准扶贫
职校学生手机使用状况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