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结构调整助力精准扶贫探索

2018-07-17 06:37李娜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8年15期
关键词:产业结构调整精准扶贫

[提要] 大力推進科学扶贫、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新时期扶贫开发的战略思想。“精准扶贫”实现了“救济式”方式向“再创造式”方式的转变。然而,要想“精准扶贫”得以高效、高质量完成,就需要在合理的顶层设计、发展规划和产业布局等方面共同推进,加以实现。

关键词:产业结构调整;精准扶贫;收入增加

基金项目:河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河南省产业集聚发展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与对策研究”(编号:182400410084);许昌学院科研重大项目:“河南省产业结构调整与促进农民增收问题及对策研究”(编号:2018ZD012)

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8年5月2日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贫困人口大幅度减少,脱贫减贫工作取得良好的效果,主要得益于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但是,就贫困指数而言,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增长与脱贫工作的不断深入,经济增速对脱贫减贫的贡献率明显下降。可见,对产业结构调整助力精准扶贫进行更深层次分析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有助于供给侧改革促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为我国经济转型发展夯实基础。

一、产业扶贫是精准脱贫的有效途径

我国现阶段扶贫攻坚的重难点主要是在贫困地区形成可持续发展产业,以此为贫困地区不断创造新的财富,也是贫困地区精准脱贫的有效途径。究其原因在于产业扶贫可以使得贫困地区由以往的接受救济逐渐转变为现阶段的主动发展,能够实现贫困治本。在新时期新形势下,精准扶贫也要探索新路径,伴随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区域产业结构升级已然成为当前经济转型的重要举措,这也为贫困地区的农业发展带来了机遇。部分贫困地区便可以结合本地区的特色,将产业扶贫与农业特色发展相结合,注重产业扶贫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以此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态产业,为精准扶贫以及农村振兴奠定夯实基础。在实施精准扶贫时,可以借助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可以为贫困地区引进新兴产业和朝阳产业,同时需要注重贫困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避免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促进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从而有助于真正意义上实现精准扶贫。换言之,应该将产业扶贫作为贫困地区精准扶贫的内生发展机制,通过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促进贫困地区的发展,以此不断增加贫困农户的收入,同时需要将产业扶贫作为现阶段精准扶贫战略的重点与主要任务。

贫困地区需要始终坚持供给侧改革作为产业优化升级的重要举措,以此完善贫困地区现代产业体系,不断扩大内需,引导外来投资,为产业开发提供经济、物质等基础,以此推动贫困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还需要不断完善贫困地区经济体制改革,对以往传统经济体制模式加以创新,为新时期产业升级发展奠定基础,以此有效增强贫困地区科学发展动力。地方政府也需要加强自身建设,尽可能提高涉及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规划能力,进一步明确地方政府作为产业扶贫的核心地位,争取为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做好顶层设计,合理科学规划好发展空间,设计好产业发展结构体系,避免产业发展失衡,影响到社会与经济的同步发展,以此实现贫困地区产业发展模式创新和路径调整。

贫困地区的发展还需要同其他地区的发展一致,需要统筹规划,综合地区资源优势、区域特点以及产业集群发展等方面的因素,以市场为导向,逐步开发出具有贫困地区特色的产业,最终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体系与支柱产业,为贫困地区的经济增长夯实产业基础。在产业结构调整的具体设计上可以遵循:补齐第二产业短板,逐渐发展工业,充分发挥第三产业优势,做大第三产业,注重区域特色形成等发展原则。这不仅要求三次产业需要以高质量、高水平发展,还需要注重三次产业共同发展,可以为贫困地区探索出一条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支撑、服务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实现之路,为贫困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奠定坚实基础,以此尽早完成精准扶贫攻坚任务。

二、产业减贫核心是形成连接上下游产业的产业链

所谓“产业链”,主要是指产业发展过程中,构成的一种产业组合形式,能够对产业生产要素进行最大限度的调整,也是推动产业发展、结构优化升级的最佳实现方式。产业链可以通过不断向外延伸,主要涉及到技术、供应、生产、产品以及价值等,从而具有集中资源优势、系统生产以及衍生拓展市场控制等特点,能够不断增强贫困地区扶贫减贫工作效应。由此可见,形成有效产业链发展不仅提高地区自身资源的利用率,还可以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再分配。

贫困地区之所以贫困,是因为多种外部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导致区域经济增长缓慢,甚至是出现零负增长。就目前贫困地区形成原因而言,主要影响因素有地区资源十分紧缺,环境恶劣、缺乏资金、技术,造成现有产业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导致贫困地区产业扶贫的产业链断裂,从而影响到贫困地区经济的进一步增长,在无法创造新财富的同时,贫困地区只能出现返贫或者是致贫这一问题。因此,产业调整助力精准扶贫,不仅仅要将产业引进贫困地区,还需要在贫困地区形成必要的产业链,以确保贫困地区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现阶段,贫困地区的产业扶贫减贫的核心是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并实现产业链辐射引领作用。但是贫困地区的产业基础相对比较薄弱,并且所拥有的资源比较缺乏,生产要素往往难以得到最大限度的有效利用。

贫困地区产业链的形成,关键是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解决当前主要依靠简单农产品种植与单一产品的开发、难以实现扩大生产规模以及缺少在加工等衍生产业产品等问题。因此,贫困地区的精准扶贫是否能够可持续推进,解决的关键在于要形成有上下游产业集群的多功能产业链。这样一来精准扶贫的实现路径,应该是在原有传统生产方式基础上,即在产品的初加工与开发的基础上,不断延伸产业链,以此提升产业产品的价值水平,衍生出更多的产业产品,以此提升综合开发效应。产业链之所以能够实现持续增长与精准扶贫统一,是因为产业链具有一定的集群效应、吸纳效应以及衍生效应。具体而言,产业链能够不断整合地区资源,促使地区资源所生产的产品价值得以不断开发与提升,能够为贫困地区持续创造创富,在合理分配的情况下,自然能够使得精准扶贫工作得以高质量、高效完成。就我国长期扶贫工作经验而言,产业扶贫的实施,需要具有前瞻性的产业规划、产业准确定位等,并且需要合理组织生产,并不能出现盲目追风现象,避免低效率生产。因此,产业扶贫的关键在于产业链的建设,但是在具体的产业链建设过程中,还需要注重长期规划,避免短期成效,注重产业链的特色和核心产业的形成,促使贫困地区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体系与支柱产业,从而实现彻底脱贫这一目标。

三、产业结构调整助力精准扶贫具体实施措施建议

(一)贫困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首要任务便是做强第一产业,切实解决现阶段农业所存在的诸多问题。就农村农业发展而言,主要是存在布局不合理、农业资源未充分利用以及生态农业未受到重视等问题。因此,现阶段农业问题的解决,重点应该放置在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充分利用农业各类资源、发展生态农业以及推进区域特色农业的发展等方面,同时还需要注重传统农业的现代化转型升级。具体而言,第一产业的做强,就需要着力采取有效措施,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积极引进先进农业技术,切实解决生产效率低下问题,不断创建农业品牌,加强农业产品市场化建设,切实解决区域特色资源利用率低下等问题。着实推进农村特色经济的集中度,实现规模化、集约化以及专业化的农业生产布局;立足贫困地区资源优势、产业基础以及市场前景等,加以统筹规划,以此实现农业经济转型升级以及贫困户增收致富双重目标。除此之外,为彻底消除贫困户,就需要注重贫困地区产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同时需要注重贫困地区的生态环境。因此,有必要着力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具有贫困地区特色的农业发展道路,充分发挥生态环境资源优势,综合开发自然资源、田园景观以及民俗风情,发展高效农业、生态观光农业以及休闲旅游农业,以此实现产业发展生态化、生态建设产业化,从而确保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彻底脱贫奠定夯实的经济基础。

(二)贫困地区第二产业需要做大,切实解决当前工业结构不优、层次过低等问题。工业短板的弥补,主要是平台的优化、扩容与质量提升。贫困地区要想推进产业发展,就需要注重投资服务平台的优化,不断扩大招商引资融资规划;地方政府需要结合贫困地区实际情况,对产业布局加以合理、科学规划,同时为了吸引投资商的投资,就需要根据产业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引领传统产业的升级。具体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抓好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培育一批骨干龙头企业,构建一批创新产业链条,打造一条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这类产业具有产业聚集程度高、辐射带动作用大等特征,这也是贫困地区产业方式转变、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关键。然而,贫困地区产业方式的转变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关键是各生产要素的合理调控,不断提高产业生产效率,禁止一些低端产能产业的持续生产,或者通过技术改造、引进投资,或者是产业转移,亦或者是拓展产业领域。

二是制定好贫困地区产业培植发育计划,不断培养出具有可持续发展潜力的产业,以此形成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大的优势产业等。根据长期实践得出工业短板的完善,形成主导产业、培育龙头企业是有效途径之一。贫困地区产业结构调整、方式的转变,主要依靠加大工业园区建设、配套设施建设力度等得以实现。

三是加快工业项目建设,也是贫困地区转方式,产业结构调整的核心。按照“四定”方法,具体为定人员、定职责、定时间以及定进度,以此确保工农业项目的建设能够充分发挥实效。与此同时,需要重视贫困地区龙头企业重点项目建设,并且需要为此开展审批绿色通道,为项目建设提供一系列政策支持,同时需要结合贫困地区特点,创新特色项目,以此促进贫困地区工业项目建设发展;四是加强政府宣传。贫困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需要在国家政策允许的情况下进行,因此需要充分发挥政府在资源配置中的导向以及激励作用,综合运用現行的投资、税收以及服务等,政府引领企业转变发展方式、逐渐实现产业结构优化这一目标。

(三)贫困地区第三产业需要做优,切实解决传统服务业升级,现代服务业发展问题。首先需要明确贫困地区第三产业的短板是什么,结合贫困地区独有资源,精准定位,加快培育具有自身特色的第三产业,以此提高市场竞争力。同时,政府需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制定好相应的政策,鼓励社会、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到第三产业当中。除此之外,还需要结合贫困地区资源环境条件、社会经济基础,合理划分功能分区,合理配置资源,以此形成区域发展。值得注意的是在第三产业发展过程中,需要注重协调发展,避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

综上所述,社会经济在进一步增长,但是由于收入分配不均、人口增长速度等因素的影响,造成我国社会建设发展过程中,出现了部分贫困地区,不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针对这一问题,有必要通过产业调整助力精准脱贫,为我国贫困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夯实的基础。

主要参考文献:

[1]朱希明.论共同富裕理论研究的三个基础问题[J].济宁学院学报,2017.38(1).

[2]刘文龙.当前精准扶贫存在的问题[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7(3).

[3]宫留记.政府主导下市场化扶贫机制的构建与创新模式研究——基于精准扶贫视角[J].中国软科学,2016(5).

[4]多淑杰.城镇化与产业转型升级的互动机理分析[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

[5]娄斌,李娜.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视角下的农民增收问题探讨[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23).

[6]吴迪.俄罗斯农业的发展现状、困境与改革方向[J].世界农业,2015(11).

猜你喜欢
产业结构调整精准扶贫
浅论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