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雨迷蒙中的上甘棠

2018-07-18 03:19李长廷编辑田宗伟
中国三峡 2018年6期
关键词:甘棠周氏永州

文 | 李长廷 编辑 | 田宗伟

千年古村上甘棠 摄影/彭雯

我走近上甘棠时,老天正下着迷蒙细雨。说是细雨,其实落在身上,并无丁点痕迹,仔细听去,也没有一丝声响,只是感觉到一切都已湿润,头上的发丝,路边的荒草,旷野里的声声鸟鸣,村落上的袅袅炊烟,以及,我的目光,我的思绪。

上甘棠,此刻就浸泡在迷蒙烟雨之中,浸泡在一种淡淡的历史氛围里。

真该感谢老天,这么及时地为我作了恰到好处的烘托与渲染。

其实,上甘棠是只有在烟雨迷蒙中去鉴赏它,去亲近它,才能真正体味出它的神韵。它是一个村落,但它更是一种文化的沉积。凡文化总是美的,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比文化更具魅力。文化就像酒,历时越久,其味越醇。一棵平常的树,它长了一百年,它就不再是平常意义的树了,它就属于文化的范畴了,我们站在这棵树下,和站在另外一棵树下,心中所生发的情感是截然不同的,站在一棵百年老树下,我们会感受到有一股从远方吹来的风,轻轻地抚摸你的每一根神经,使你在无意间,承受到历史对你的庇荫和抚爱。

那么,上甘棠会给与我们什么呢?

悄悄地,我踏上那座每块青石礅都写满了沧桑的步瀛桥。站在桥上,面对上甘棠幽深的小巷,面对谢沐河滔滔的流水,我真想放浪形骸,大声对历史说几句什么。这时,桥下不远处,一只老牛猛地一声大吼,然后将头偏过一边,像在聆听,像在沉思,又像在回忆。老牛的这种姿式,我看去很有点历史的风度。于是我不由自主,将双手伸展出去,想去抓取什么,结果什么也没有抓住,只触摸到已经残缺的桥身。是的,桥已经残缺不全,一些石墩似乎经不住某种诱惑,相继剥离桥身,坠入谢沐河中。残缺是一种遗憾,是一种凋零,也是人生、历史的一个必然过程,但残缺又是一种历史真实,一种美。上甘棠村民尊重这种历史真实,尊重这种美。当然,他们也曾想尽办法,来弥补这种残缺,他们不只一次地告诉人们:桥上每掉下一块石礅,村里就必定会出一个高官。石礅从桥上掉下,其实是石礅对大地的重新归附,上甘棠村民对此作出一种充满智慧的解释,说明儒家文化在上甘棠是多么地深入人心。

据说上甘棠是2002年才被人发现的,消息一经传出,马上吸引了世人的目光,有人去村里一考证,简直吓了一跳:原来这个叫上甘棠的村子,自周氏族人唐太和年间在这里选址定居,至今已有1200多年。仅此也还罢了,更令人惊奇的是,在此之前,它还有着更为悠远的历史——早在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这里就是古谢沐县县治所在,古谢沐县隶属当时苍梧郡,辖今江永、富川、恭城各一部分。谢沐县历700个春秋,至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才从中国历史的长镜头中淡出。

循着历史留下的种种痕迹,我缓缓行走在上甘棠南端月陂亭下那条古驿道上。青一色的石板路,默默伸向远方,伸向历史的纵深处,被古人和今人轮番践踏,路面光滑得像磨洗过的石镜。面对这条古驿道,我不禁要问:这里确曾是沟通古苍梧的要道吗?这里确曾是古越民族的活动范围吗?历史终究太遥远,我无法得到确切的回答。驻足良久,我只有将目光投射到月陂亭的摩崖石刻上。自宋以下,这里曾留下近300方石刻,石刻的内容,大抵是记录周氏家族1200余年的发展历程,按一些专家的说法,这里实际上就是一部周氏家族的“石 刻族谱”,即使是文天祥的“忠孝廉节”题刻,也与周氏家族有着千丝万缕的连系。聚族而居是中国人的传统,但像周氏家族这样,苦心经营一个族居地,历经千年而村名不改,而且家族关系维系得如此牢固,真是不可思议。后来,当我惴惴地在纵横交错的村巷里漫步,不断阅读一堵一堵线装书般堆积起来的砖墙,以及砖墙上如老年斑似的厚厚苔藓,我脑子里似乎有了一个答案:上甘棠能够一代一代发扬历史遗存精神,把一个上千年的村子,原汁原味保存到今天,一定是文化在起着作用,唯有文化,才具有如此巨大的凝聚力。细看上甘棠村子格局,真是无一处不透着文化的内蕴。文化是一个民族的魂,魂不散,则精神永存。一个民族如此,一个家族亦然。

老牛在残缺的步瀛桥下聆听 摄影 / 陶旭日

据周氏族谱记载,周氏先祖周如锡,原籍山东青州,唐代宗时中进士,后奉诏挂帅南征,叛乱平定之后,定居宁远大阳洞,他的子嗣,相继分脉到湖南、广西及山东青州等地发展,就中有十一支来到江永,上甘棠是其中一支。周氏是书宦名门,懂得文化传承对于一个家族兴旺发达的重要,因此以族谱、碑刻的形式,将儒家思想代代沿袭,让子嗣养成对文化的自觉崇拜。文天祥书赠周氏族人的“忠孝廉节”题词,得以在上甘棠保存至今,成为一笔可贵的文化资源,与他们历来重视文化传承的传统,是密不可分的。

由上甘棠我想到宁远下灌的李氏先祖李道辨,李系陇西狄道(今甘肃临洮)人,南齐永元元年(公元499年)奉命来九疑山征瑶,后定居于此,遂成下灌。对上甘棠和下灌稍作解剖,我们或许就会明白,其实中原文化很早就已落户永州,并与永州本土文化相结合,使永州成为一个较为特殊的文化地带。有人说永州是一本书,那么上甘棠的出现,无疑为永州这本书又增添了一段新的章节,大大丰富了永州的历史,特别是文化史。如果有人要研究中国的村落文化,上甘棠应该算得上一个活的标本。

当我离开上甘棠时,雨还在下着,仍是迷迷蒙蒙一片。上甘棠,烟雨迷蒙中的上甘棠,你给我们留下了太多的文化记忆,面对你,我们只能说一声,感谢历史的馈赠。正是这些文化记忆,赋予了上甘棠一种不离不弃的精神。试问,古往今来,有多少村落被历史长河浪推沙埋,你却屹立千年,岿然不动,上甘棠,你是要告诉我们什么吗?或者,你是在显示文化的能量?

是的,正是文化,给了上甘棠无穷的生命力!

猜你喜欢
甘棠周氏永州
永州的雪
砰!迎接我的可爱狙击
家风学堂传家训
百年心迹证丹砂 斗雪寒梅耐岁华——读祖父甘棠诗词旧作有感
零陵区:“两考”工作平稳顺利
永州滨江新城营销中心
送秦伯钧赴任河南高院法官
蔡元培母亲教子慎言
天 麻
永州植烟土壤有效钙、镁、硫分布状况与聚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