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数据准确性评估:方法分类及适用性的研究

2018-07-18 17:52韩运娟
智富时代 2018年5期
关键词:统计数据

韩运娟

【摘 要】选择合适的统计数据准确性评估方法,能够保证评估结论的可信度。基于此,本文阐述了两种常见的统计数据准确性的分类方法,包括针对总量数据评估方法与针对分类数据的评估方法,同时,将这两种分类方法进行比较,来得出不同的数据分类方法的实用性。通过论述以上内容,为数据统计人员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统计数据;数据评估;事后调查评估

我国经济的发展进步,使得一些新统计方法应用到数据统计中。由于数据统计调查内容多、处理过程较为复杂,影响了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因此,为了保证相关数据的精准性,需要构建一个评估体系,来评估数据分类方法及适用性,促进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实践的规范化,进而解决国内外对我国统计数据质量的质疑。

一、统计数据准确性的分类方法

(一)总量数据评估方法

1.分类方法的逻辑规则

数据的产生者和使用者对数据总量统计方法存在着差异。数据生产者对于数据的评估目标是中心环节,是以保障公布数据的准确性为主要目的,而数据的使用者是以数据分析的准确性为目的。这样一来,分类方法的逻辑规则就具有很大的影响。我国的数据统计系统中,各级的数据指标都存在着一定的内在逻辑,比如,期末的存量和期初存量和,国民收入要小于GDP总数等。可以使用这些逻辑关系来验证衡量指标的精准性。由于这种分类方法具有多重指标的要求,因此,当总数据小于分项数据的和,说明分项数据存在着误差,产生这样的误差原因是统计制度,在数据评估和数据审核过程中出现错误,使得总量数据逻辑出现问题。

2.参数比对

反应数据指标活动主要是通过稳定关联性和协同变化的规律,分析指标信息,能够得出基本的经验数据。使用这些参数来作为指标评定的参数,如果指标的比例偏离经验参数,说明评定方法的准确性存在的误差问题。比如在经济核算领域,经济内部结构和三次产业占总GDP的比值,或者是人均GDP占全国的次位等内容,在一定情况下,这些数值都是相对稳定的。因此,通过对比参数,能够初步确定数据精准性。

但是这种方法存在着一定的缺陷:第一,即使是评估的参数没有产生变化,也无法排除数据不准确的问题;第二,经验参数使用的范围有限,如果客观事实产生变化,无法确保惯用参数的精准性,也就保证不了评估结果的精准性。

3.指标变动对比

指标变动对比作是经验参数比对的一种变形方法,指标变动比对法需要和待评估指标保持很好的互动。作为评估参照标准,可以按照其变动的趋势,来评估指标的准确性。比如工业能源量增长率与经济总量增长速度,应保持高度正相关的指标,如果两个指标之间的变化趋势出现较大偏差,可以确定经济增长数据存在统计误差[1]。

(二)分类数据的评估方法

1.统计数值分布检验

掌握统计指标的个体数据分类汇总数据,从汇总数据的特定概率来进行分配,可以将个体数据的具体分布形态与特定分布进行比较,如果二者趋于一致,则表明统计数据是准确的;若二者不一致,则认为统计数据存在误差。按照特定的概率分布形态来估计,或者源于理论上的推断,能够计算出数据规模的,如产量大小、数量多少等。

该方法要求个体或分类统计数据服从特定概率分布,但在很多情况下,数据的先验分布是未知的,或者无法用任何一种理论统计分布来整合,因此应用范围受到限制。另一方面,即使统计数据确实符合特定分布,也不能排除全部个体存在系统性数据偏差的可能性。因此,该种方法仍未完全被接受,并且数据的检验过程也很困难,但就数据准确性来看,这种方法具有很好的操作性。

2.基于是事后调查的偏差评估

事后调查评估是控制数据质量的主要手段,通过使用随机样本调查的方法,可以将调查的数据和原始数据进行对比,来评估两组数据之间的正确与否,如果数据无法对应,说明数据的可信度存在误差。比如在人口调查中,采用重复调查程序来判断抽样调查方法的误差。调查人员将工作分为两个部分,在实施调查的时候,需要对调查对象进行重复调查,并利用一些项目辅助手段,像电话调查的方法,进行提问,来开展对调查结果的数据精准性进行评估。设置在欧盟人口普查中,也通过事后抽样调查方法,对普查数据的准确性进行评估,以此估计人口普查数字的真实性。

事后调查的评估方法,可以将系统存的偏差归结于调查自身问题,因此,通过控制实施重复调查方法的条件,使得这种方法可以在标准环境下使用,进而获得准确的评价。但是在实际中,事后调查的结果真实性与否,却存在着一定的争议性,尤其是在社会调查中,由于社会调查的变数过多,情况复杂,无法控制环境的标准,导致事后调查的准确性被质疑[2]。

3.误差效应的测量及其模型构建

统计调查误差对于统计数据准确性的影响,体现在系统偏差和增大统计结果的不确定性方面。为了对统计调查误差效应进行测量评估,通常是采用重复调查或随机实验的方法,设置不同的问卷设计、调查方式等,然后比较调查结果,同时,也可以采用方差分析来估计具体的误差效应值。比如在进行我国农业普查的事后质量抽查数据过程中,对普查数据的可靠性进行了估计,通过对与农户的基本回答方差和平均总方差的计算,发现对调查估计最大的误差来自调查员误。

二、两种统数据准确性分类方法的实用性对比

通過对比上述两种方法,得出相关实用性信息:

(1)可行性。针对总量数据统计信息,评定标准是数据的生产者、使用者,二者全都需要依靠评估方法和相关的统计指标作为辅助资料,辅助资料要从原始数据中获得,同时要按照标准构造来灵活的核对活动复杂性。针对个体数据的可靠性评估,主要是明确数据的分配和评估方法,并基于事后调查,来判断原始数据的精准性,这样一来,就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来控制数据生产者的质量,确保参数的准确性;

(2)有效性。当数据的生产者在数据进行汇总的过程中,要依据统计的内在逻辑对数据进行审核,来发现存在的问题,同时,数据使用者还可以基于调查研究领域的相关理论,进行系统建模,来分析统计数据是否超出正常水平。此外,通过对数据产生误差的原因进行控制,按照重复调查的误差参数,来评估数据的有效性,进而确保统计工作的质量;

(3)数据可靠性分析。上述两种方法如果无法评定数据统计的精准性,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两个:第一,将实际的数据判定“误差”;第二,将误差数据判定为“可靠”。针对这两种数据评估分类方法而言,无法确定统计数据的精准性和可靠性,会使评价结果出现错误。针对数据的生产者而言,需要提升数据误差的辨别能力,来最大程度的降低数据的误差;针对数据的使用者而言,要利用事后调查方法,来进行评估,进而对误差机制进行控制,进一步降低数据评估的误差,提升精准性[3]。

三、结论

综上所述,通过总量数据和分类数据评估方法,能够提升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上,针对个体数据的可靠性评估主要是明确数据的分配和评估方法,并基于事后调查,来判断原始数据的精准性;同时,通过对数据产生误差的原因进行控制,按照重复调查的误差参数,来评估数据的有效性,进而统计工作的质量。因此,通过分布检验统计数值,应用事后调查的偏差评估方法,能够评估出统计数据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吴春堂.影响统计数据准确性的因素及解决对策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7(21):101.

[2]孙红.统计数据准确性评估:方法分类及适用性分析[J].统计与管理,2016(09):12-13.

[3]祝君仪.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统计数据质量的评估方法及适用性分析[J].中国市场,2015(29):41-42.

猜你喜欢
统计数据
创新视角下统计数据的提取与使用
创新视角下统计数据的合理决策问题
国际统计数据
基于故障统计数据的计算机联锁设备服役周期研究
2017年居民消费统计数据资料
提高人口统计数据质量的研究与探讨
浅谈施工企业统计数据的质量控制
地理国情普查统计数据网格化
统计数据
ATI公司2012年全年经营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