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2018-07-18 17:52牟永良
智富时代 2018年5期
关键词:研讨后进生题目

牟永良

当前,我们的课堂教学存在着重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而忽略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这与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日常教学中,我尝试从以下几点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一、培养兴趣,调动内驱力

要学好数学,关键是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学生只有愿意学习数学,感到“数学好玩”,才能学好数学。

第一,用数学故事,丰富数学课堂。重点选用数学小故事中益智型的,激励型的,附加问题型的,思维教育型的等等。勾股定理的历史、坐标系的来源等故事,既教育了学生又活跃了课堂,达到了培养兴趣的目的。

第二,加强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课堂教学中,注重把相关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进行讲授。有意识的培养学生们动手、动脑、动笔的能力,对积极性高的同学及时表扬,达到了培养兴趣的目的,同时让学生明白“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第三,激励学生争当数学“小专家”。每一章知识学习后的复习,要求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归纳,总结数学思维规律,探讨数学结论,不仅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使学生养成了善于回顾、总结、自我反思的习惯。

二、小组合作,捆绑评价

在班内划分12个小组,实施小组合作交流,进行捆绑评价。小组的划分,实行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即全班学生分为A(优等生)、B(中游生)、C(后进生)三个层次,每个组均有三个层次的学生。为使学生能进行有效合作交流,我着重进行以下工作:

首先是组长的培训与竞选。择优选取12名学生进行培训,教会组长如何对学生进行分工,如何组织合作,如何进行讲解,如何进行交流等等。对于组长的工作,组织同学定期评价,优秀组长进行奖励,并让他们作经验介绍。

其次,指导交流方法。开始时学生不会交流,甚至有的还自认为交流就是读读内容、说说答案。我便告知学生,数学的交流是一种思维的对话,要先依据“学习目标”或目标具体化的“导学提纲”进行独立自学,带着对知识的理解、生成和疑难问题进行交流,通过研讨争辩,达成共识,还要学会倾听同伴的意见,表达自己的见解。这样能充分暴露中等生的思维,暴露后进生的薄弱,能在最近发展区进行交流,机会均等,信息量较大,效果自然更好。我也以组员的身份参与到一个个小组中,与学生们一起交流学习。

第三,对学习小组实行捆绑式评价。为了激励组员间的合作,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我会依据问题的难易程度,提问各组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回答。A层次的学生回答出较高难度的问题,小组集体得1分,其它层次的学生回答出与自己所处层次相称的问题,小组也得1分。若回答出的问题低于自己所处的层次,小组不得分,回答出的问题高于自己所处的层次,加倍得分。同时,班级内建立了“荣誉栏”,设有周冠军(一朵小红花)、月冠军(一面小红旗),以表彰优胜小组。

三、师生研讨,生成事实

生成教学强调教学的过程性和个性化,关注学生的个性成长,是一种开放、互动、多元的教学模式。我在教学中尽可能做到:启发诱导而不代其思考,解惑质疑而不替其解答,讲其当讲而不“面面俱到”或“蜻蜓点水”。尽量让学生在课堂中,多思考、多参与、多发表见解,甚至让学生登台慷慨激昂一番,通过教师与学生的研讨评价,生成数学事实。

第一,注重过程教学,培养思维习惯。教师的作用表现在:揭示数学思维活动的过程,指导调控学生們的思维活动。教师更多的是向学生展示新知识发展与形成过程,多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交错点,知识的疑点与思维的转折点上下功夫,使学生尽可能从多角度、多侧面地理解并掌握知识。例如讲一个题之前,让学生先思考几个问题:本题属于什么知识或题型?在本题中出示了哪些条件?由每个条件可以想到什么?多个条件结合你想到了什么?加强或削弱条件结论会怎样?这种类型有哪些处理方法?这个题目还欠缺什么?等等。学完一个题目后,不要急于让学生整理,而要让学生继续思考一些问题:我自己为什么没想出来?哪一点没想到?这个题目老师是如何想出来的?为什么这样想?此题有无其他解法?有无与本题类似的题目?这种方法体现了什么规律?解决这种题目我的收获是什么?等等,这样致力于向学生展示题目的思考酝酿过程,学生不仅明白一个题目的做法,更清楚题目是怎样想出来的。

第二、张扬学生个性,发展思维能力。学生合作交流后,对教材已经过深思熟虑,并且完成了一定的自学任务(要领记忆、例题演练、习题初解等),对教材的知识结构形成了一个初步认识,并有了不同程度的理解。只要教师用心引导,尊重学生,归还时间,师生间的互动研讨就会处于如潮涌、如云聚、厚积而薄发的状态。互动研讨时,让优等生在疑难问题的解答上发挥榜样和带头作用;让后进生在回答简单问题中受到激励。

第三,训练学生“说”数学,优化学生思维。在学生刚接触几何推理证明时,写不清楚,通过学生们互相地说,说出自己的思路和想法。通过说,弥补写的缺陷,通过说,暴露自己的观点,最终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优化。

四、训练升华,达成目标

训练是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不可缺少的环节,是巩固知识、克服遗忘现象、形成技能技巧的主要措施。数学课的教学质量,从某种意义上讲,取决于训练的数量和质量,取决于反馈信息的及时矫正,取决于训练内容的优化设计。数学训练包括三个层次:

一是随堂练习。随堂练习中,突出单一新知识点的巩固,尽可能做到知识坡度缓一些,设计阶梯多一些,不使后进生落伍。从多个角度多指出后进生的优点,学生的自尊有了,学习动力也就足了,加之坡度缓、阶梯多的训练设计,易于大多数学生收获成功。

二是定时检测。检测内容分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再现新知识点的单一题,要求都做,第二层次是涉及的知识点中包含新知识的复合题,依能力选做。对于小组内不同学生的错误,规定B、C两个层次的学生改错后由组长进行二次批改,我则有重点的对部分学生的问题进行三次批改或当面给予指导。

三是变式拓展。对于优等生的培养,借用教材内容及例习题的情景,进行变式或拓展,这样只要学生跳一跳,就能够得着,不用再“助跑”,学生对问题的变式拓展表现出极大的热情,而且敢于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课堂氛围活而有序,这一过程常常成为课堂学习的高潮。

通过以上措施,学生基本达到了《数学课程标准》要求的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取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目标,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了提升。

猜你喜欢
研讨后进生题目
关于题目的要求
本期练习类题目参考答案及提示
GSM与FDD、NB-loT融合组网研讨
柑桔无公害栽培技术研讨
研讨式教学中的研讨题设计
建筑工程预算控制研讨
如何对待后进生
追根求源
“后进生”逆袭成第一
后进生也有真知灼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