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语境下幼师生职业口语素养的培养

2018-07-19 16:07伊彩霞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8年4期
关键词:幼师生新媒体

伊彩霞

摘要:新媒体的迅速崛起,为幼师生职业口语素养的培养注入了无限活力。在新媒体语境下,学生的主体地位、自主学习能力以及课堂的时效性都得到极大彰显,课堂教学模式获得优化。新媒体促进和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使“移动学习”、交互式学习成为现实。同时,新媒体语境下出现的各种新型教育手段与形式又为学生职业口语素养的培养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在新媒体时代,教师只有与时俱进,合理使用新媒体,才能更有效地提高幼师生的职业口语素养。

关键词:新媒体;幼师生;职业口语

幼儿教师口语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技能的一门必修课,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语言课程。该课程从口语训练入手,研究内容包括普通话训练、一般口语交际训练、幼儿教师职业口语训练。其中,普通话训练是基础,一般口语交际训练是普通话训练的深化,而幼儿教师职业口语训练则是一般口语交际训练的提高。从未来职业岗位来看,学生所面对的是幼儿这一特殊教育对象,所以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不仅要普通话标准、语音准确清晰,语言更要生动鲜活而富有幼儿情趣,符合幼儿的年龄和心理特征等等。显然,幼师生职业口语素养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生未来教育教学工作的成败优劣,影响到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而从目前幼教师资培养来看,教学中教师理论知识讲授过多,学生口语训练过少,缺乏必要的有效指导和评价,教学形式不够丰富,教学方法不够灵活,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从幼儿园实习的反馈来看,学生的职业口语鲜明性和生动性还不够,表达时不能很好地利用语气、重音、停连、音高等使口语更加生动、形象。口语表达时常出现词语不丰富,表达不流畅,语调沉闷等问题。

当下,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新媒体如雨后春筍般快速发展,互联网、手机媒体、数字电视等广泛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对社会大众的价值观念、消费习惯、交际方式、学习方式及获取信息的方式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当下传播信息的主要媒介。新媒体的迅速崛起,也为教育领域焕发新的活力,对教育者的教育理念、教育模式、教学方法,学习者的学习方式、学习资源等都产生巨大的影响,由此衍生出许多新的教育形态,如近几年蓬勃发展的视频公开课、慕课、微课以及移动环境下的蓝墨云班课等等,为传统课堂教学的变革发展、推陈出新提供新思路。因此,如何使用新媒体为课堂教学服务,高效、高质量地提升幼师生职业口语素养,是笔者目前思考和研究的主要问题。

一、 新媒体优化课堂教学模式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学生则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预先设定好的教学内容。而在新媒体语境下,新媒体的多样性则突破了传统教学的模式。近年,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其中作为技术和文化联姻的慕课,自2012年以来,以其开放性、便携性、广泛性、在线等特点受到广大学习者的推崇,通过登录“中国大学mooc”、“好大学在线”、“学堂在线”等在线开放课程平台进行个性化的学习,不仅打破了时空限制,可以“随时随地”的自主学习,还可以自主选择学习重点进行学习,也可以循环观看,反复学习。面对慕课所展现的优势,2015年,教育部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中提出,“鼓励高校结合本校人才培养目标和需求,通过在线学习、在线学习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等多种方式应用在线开放课程。”显然,将慕课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它既突破了传统教学的短板问题,又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作为中国东北地区的一所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在慕课浪潮的影响下,笔者所在学校紧跟“互联网+”时代步伐,2014年加入中国东西部高校课程共享联盟,购买了“智慧树”的20门“慕课”,以此拓展课程教育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不仅如此,学校还与“智慧树”合作,在其平台首次推出我校两门慕课《DIY手工坊》和《一起学说普通话》并于2016年春季上线。其中潘丽君老师的《一起学说普通话》和学校引入“智慧树”姚小玲教授的《演讲与口才》无疑对学生职业口语素养的提高,对《幼儿教师口语》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在《幼儿教师口语》课程中,普通话训练是口语训练的基础,是培养学生口语能力的核心内容。普通话训练的内容包括声母、韵母的发音部位、发音方法的训练,了解声调的正确发音,清楚音节的拼读和语流音变规律等等。在这一模块的学习中,可以将现有慕课《一起学说普通话》与课本内容进行整合,由此形成“慕课视频+课堂研讨”的新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把知识传授的过程放在课堂外,把知识内化的过程放在课堂内。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将大量的教学时间还给学生,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动与体验,改变了以往学生课上口语训练不足的问题,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课堂的时效性。

二、 新媒体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

新媒体促进和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使“移动学习”成为现实。学生可以利用手机、平板电脑等获取学校或网络学习资源,从而实现交互式的学习。例如学生可以通过手机下载移动网络环境下的“蓝墨云班课”App 软件,就可以实现和教师的互动、交流、资源共享等等,使手机变成学生们的学习工具。在口语训练课的演讲专题中,课前,教师利用微信、QQ向学生发布登录蓝墨云班课App的预习通知,学生接受学习指导,根据学习计划登录班课,便可根据教师提供的如梁植《我的偶像》、刘媛媛《寒门贵子》、蒋佳琦《梦,就是路过的幸福》等演讲视频和资料进行观看学习,之后学生可以通过蓝墨平台上的预习测试来检验自己是否对演讲的特点、要求、技巧有所了解,也可以通过录制小视频的方式来检验课前自主学习的效果。学生在课前利用蓝墨云班课程平台进行预习,不仅拓展了学生的学习时间、空间,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训练的主动性,同时也为教师后续课上授课提供了一定依据。课上,在教学任务的实施过程中,例如在讲到演讲的开头方式和结尾方式的设计时,便可利用蓝墨云班课程平台的活动如讨论、投票、头脑风暴等内容,使每个同学都有平等交流的机会,各种观点在平台上交流碰撞,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全面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在活动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灵活设置学生完成活动的时间、经验值。学生在参与活动中,既获得了经验值的奖励,又可以为其它同学的表现进行点赞,由此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活动的参与度。

三、 新媒体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

熊澄宇教授说:“建立在数字基础上的新媒体能使传播信息大大扩展、传播速度大大加快、传播方式大大丰富。”在新媒体时代,微信、微博以及出现的新的教育资源慕课、视频公开课、微课等等,为学生职业口语素养培养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

在幼师职业口语素养中,朗读、复述、讲故事、交谈、演讲等一般口语能力的培养,是培养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的前提。在诸多新媒体中,微信已在大学生群体中广泛使用。微信除了具有一般社交软件的发送语音短信、图片、文字、小视频等功能外,还可以共享、发布其他媒体信息,也可以随时随地拍摄小视频在微信平台上进行分享。同时二维码功能的增加,使得微信與用户之间的联系也更加紧密。在日常口语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微信这种通讯、社交、平台化功能,来向学生推介优秀的教育资源,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如在口语“朗读”的训练中,课后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朗读的停连、重音、语气、节奏等技巧,利用建立的班级微信群,发布《春》、《火烧云》、《海燕》、《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等声音资源,让学生体会、感受、模仿,把握朗读的技巧。同时学生在自我训练后,也可以将自己的朗读作品发布到微信平台,以便于时时进行师生交流和互动。由于微信平台还可以共享、发布其他媒体信息,所以为了培养学生职业口语的生动、简洁、风趣、流利等特点,在微信平台上发布一些经典动画视频和电影视频片段,让学生进行配音模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除此之外,学生还可以利用视频公开课、慕课、微课等教育资源,来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总之,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借助新媒体的优势改变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教师只有与时俱进,懂得应变,合理使用新媒体,才能更有效地提高当前幼师生职业口语素养。

参考文献:

[1]黄丝雨.写作类课程的慕课改革思路及构想[J].传播与版权,2016,(3):106.

[2]张银玲.“互联网+”背景下的教育新形式及其发展[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6,(7):15.

[3]刘娟娟.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微课程在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轻工教育,2014,(5):95.

[4]翟芮.慕课视域下高职英语教学的转型与实践[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6,(4):7.

编辑∕岳凤

猜你喜欢
幼师生新媒体
交互式一体机英语教学之我见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