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训慈
我国的社会情感学习校本课程(简称SEL课程),目前采用的教学用书是教育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社会情感学习”项目国家级专家团队及北京师范大学项目团队以英国北安普顿大学学习行为研究中心(NCfLB,Northampton UK)提供的该国相关项目教材为蓝本改编而来,目前为止尚未公开出版。该套教材包括小学1—6年级的教学用书,按照每个年级七大专题、每个专题下设数量不等的几个主题来结构课程内容,七大专题在6个年级不断往复,课程内容呈现出知识水平和能力要求多重螺旋上升(每个专题内部几个主题之间,七大专题之间,同一专题不同年级之间)的结构特点。经过第一周期的探索和实验,项目组将SEL课程的课堂教学基本流程稳定下来,以活动教学为主,设计了热身活动、主题导航、探究与体验、总结与反思四个基本教学环节。下面笔者就SEL课程教学四环节操作要领展开解读。
SEL课程以热身活动为开端,旨在用热身活动帮助学生打开身心,做好主题学习的情绪铺垫。热身活动是课堂氛围的“催化剂”,倡导基于学生年龄和性格特点,设计游戏、故事、图片、舞蹈、画图、视频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内容。
本环节操作要领:厘清理据,准确把握活动设计的目标、内容和时长。
1.厘清理据。热身活动的内容须与教学主题紧密相关,这是设计活动内容的基本理据。由于“社会情感学习”项目在我国仍处于实验阶段,项目组还没有及时推出与教材配套的教师用书,对教材中各个教学活动设计的理据没能一一说明,这就给一线教师的教学带来了不少困扰。有些热身活动的理据比较明显,与后面的教学内容名实匹配明显,比如《我的小组》主题的热身活动“那就是我”,从寻找小组中的个体“我”的特点出发,再延伸到小组其他组员特点,从自我认知到他人认知,再到集体认知,铺垫过渡自然;有些热身活动的理据则比较隐晦,隐含着相对专业的心理学知识和操作技术,亟需专家解读帮助厘清,比如《做一个有效的学习者》主题的热身活动是让学生画出他们喜欢的植物和动物,之后学生说明画这些动植物的原因,该活动的理据是运用心理学投射原理,通过分析学生作品去“发现”学生的优秀品质,为后续主题导航和探究与体验活动探讨“学习者的优秀品质”做好前期准备。在教师一时不能明白教材热身活动基本理据的情况下,项目组允许教师自主开发热身活动,但开发的前提是,必须厘清活动设计的基本理据,使活动内容与后续的教学主题相关联。
2.以“热身”“热心”为活动目标。热身活动的目的是将学生从课堂的准备状态引到上课状态,同时为后续课程内容的展开进行心理预热,因此,“热身”“热心”是它的两大活动目标。基于小学生的年龄和性格特点,我们所设计的多数热身活动看上去都比较热闹,因此便有教师误以为热身活动是越热闹越好,于是在去年6月全国各项目县的SEL课程展示交流中,我们看到了许多教师自由创造的热身活动,徒有热闹之表,却偏离了“热心”的目标。
3.把控好热身活动的时长。热身活动特别容易“嗨过头”,就其在一节课中的地位和作用而言,一般应控制在5分钟以内,以便把更多时间留给后续环节。
主题导航指的是自然承接热身活动,引出与本主题相关的社会情感学习内容,具体包括主题的导入与引出两个重要环节。
本环节操作要领:主题导入方法灵活;主题引出语言简洁,过程自然而然。
1.主题导入的方法可灵活多样。主题导航的时间最好控制在5分钟以内,通常用谈话导入、情景剧导入、故事导入、图片导入、实物(道具)导入、辩论导入、回忆导入等方式;导入的内容,要么聚焦热身活动体验,要么预习后续故事材料,要么汇集与主题内容相关的学生个性化体验,旨在引导学生自然地“进入”后续的探究与体验环节。如四年级《熄灭愤怒》的主题导航就是解读愤怒,教师出示爆竹的图片,用爆竹点燃过程比喻愤怒的爆发,让学生思考爆竹的各个部分代表了愤怒的哪些阶段。
2.主题的引出要自然而然。SEL课程注重教学中的体验、感悟,主题的引出应是热身活动后水到渠成“开悟”的结果。比如六年级“理解差异”主题的热身活动是“纠缠的网”,其操作要领如下:学生围坐成一个圈,一名学生把手中的毛线球交给与他(她)有联系的同学,同时抓住毛线球的尾端,并说出与该生的联系具体是什么(联系可以是任何事物,只要是彼此的相似点即可,为此学生需要对自我有清晰的认知,同时对他人有一定的认知;当每个学生都对自我和他人有了清晰的认知后,才更加有利于集体认知和集体管理),接着往下传递。热身活动之后,教师针对学生彼此间各种相似点相互纠缠的现状,可顺利导出主题:找出同伴彼此的相似與不同。
3.主题的点拨要语言简明。围绕着相关素材的展开,主题导航常常寥寥数语便可引出课堂主题。如六年级《停止欺负行为》主题的主题导航是让学生表演受到欺负时的情绪反应。教师陈述:请大家思考一下,当我们受到欺负时,会有怎样的情绪反应?我们该怎么停止欺负呢?主题导航的教师用语要精炼、准确,达到导出主题的目的即可。
探究与体验是SEL课程的重中之重,通常用时15—20分钟,组织1—2个体验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内容中的社会情感,指导学生学会理解、表达和管理社会情感。探究与体验环节最能体现SEL课程的生成性、体验性、互动性特点。
本环节操作要领:优选体验活动;探究要真、体验要透、时间要够;关注边缘学生,体现全纳和平等教育理念。
1.把握学习目标,优选探究与体验活动的方式和内容。探究与体验要集中呈现SEL课程的学习成果即预期的学习目标。如果教师对教材钻研不透,很容易导致对SEL课程的主旨把握不准,操作起来容易左右摇摆、似是而非。教师并非生而知之,面对这种全新的课程,完全可以通过集体备课或请教专家来准确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和筛选最贴近学生实际生活且易于被学生理解的活动方式和内容。在一节英国专家的SEL示范课中,教师让学生一边说自己曾经感受过的愤怒情绪,一边摇晃可乐瓶。随着时间的推移,可乐瓶积攒的泡沫越来越多,当瓶盖打开的瞬间,可乐液体像被压抑已久的愤怒情绪喷涌而出,学生的情绪体验也达到了顶点。学生将自我情绪宣泄到爆发的过程与可乐液体喷发的过程形象直观地联系在一起,活动的方式和内容设计均令人印象深刻。
2.“探究要真,体验要透,时间要够”(云南师范大学龙登丽老师总结)。SEL课程主张由下而上、由内而外的探究体验,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探究发现,再由教师因势利导加以点拨;尊重学生的真实感受,再由教师对学生的内在感受给予肯定,体现“全纳”的教学思想。要求活动过程能够带给学生丰富、深刻的内心体验,当学生情感体验不到位时,教师可以等一等,而且允许学生存在体验时长的个体差异。
3.关注被忽略、被边缘的学生。SEL课程倡导全纳和平等理念。当个别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出现游离现象导致被忽略、被边缘时,教师应随即变通课堂组织的形式,将学生尽快吸引到活动中来。圆圈活动就是一个特别有效的集体参与组织方式:学生围坐成一个圈(或几个圈),圈中学生可与其他学生进行频繁的眼神接触,并在圆圈游戏中轻松交谈,保持倾听和交流,减少游离现象的发生。教师要多采用鼓励和接纳性言语,多关注坐在教室角落和后排的学生,特别要关注那些不喜欢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帮助他们逐步“走进”集体当中。
总结与反思重在引导学生思考、总结主题学习成果,对教学内容做必要的提升,与传统教学中的课堂小结大体相当。该环节一般用时5分钟,个别主题根据需要可增加到10分钟。
本环节操作要领:鼓励学生采用个性化的表达方式进行自主总结与反思,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延伸应用相应的学习成果。
1.重视学生的表达。针对学生的学段特点,支持并鼓励学生采用语言、图画、肢体动作等不同的表达方式,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比如一堂以认识情绪为主题的低年级SEL课程,教师在课堂最后问学生:这节课你的情绪是怎样的?教师想引导学生通过说和做的方式进行表达,可先示范表达各种情绪的表情和肢體动作,然后请学生自由选择自己的表达方式。
2.重视学习成果的应用。SEL课程的学习成果不能仅仅停留在课堂讨论中,应更多地延伸到课后的实际生活,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困扰和问题,切实发展学生的社会情感能力。
总之,社会情感学习的理念不仅体现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还将全方位地作用于学生的现实生活,真正发展学生的社会情感能力,促进学生社会性和身心的全面协调发展。[本文为广西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立项课题“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阶段社会情感学习校本课程构建研究”(2017C389)研究成果]
(责编 白聪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