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黄鳝赛人参

2018-07-20 03:06柴隆
现代家庭·生活版 2018年7期
关键词:淮扬小暑黄鳝

柴隆

时至小暑,又到了吃黄鳝的季节。

每次来上海,就会想到福州路的“老半斋”。不少上海老克勒们冲着一碗刀鱼汁面,蜿蜒二三十米而大排长龙,我却独爱那一碟“炝虎尾”。呵呵,“炝虎尾”的名头蛮响亮,样子也有一点吓人,“老半斋”的淮扬大厨独有擅烹黄鳝之能事,他们把黄鳝切成像老虎尾巴一样的宽条,以沸汤煮熟后捞起,将一条条“老虎尾巴”码在盘中排列整齐,趁热淋上调制好的酱料,再洒上大量的捣碎了的蒜末和葱花。每次踱进“老半斋”后,点上一碟“炝虎尾”和“肴肉”作冷盘,下酒佐餐两相宜,风味难忘。

黄鳝,对南方人来说是一种再熟悉不过的食材。早些时候,江南的祖屋临街枕河,枇杷门巷里隐着盈翠轩窗,河道纵横之处,浅水泥塘以至稻田,到处可见黄鳝的踪影。我年幼时,上学路上必经过一个菜市场,时常看到卖黄鳝的摊头,黄鳝一条条盘在水中直立,探头到水面吸气,遍体无鳞的黄鳝与水蛇无异,浑身裹着一层黏液,滑溜溜的,样子极不讨人喜欢。若是有人买了黄鳝,摊主都是代为加工。他狠狠地将黄鳝摔昏迷,然后将头部挂在有铁钉的砧板上,顺着背脊用尖刀划到尾端,取出脏腑与骨。这一道血淋淋的活剖手续,直看得我心惊肉跳。待到成年后,读到《颜氏家训·归心》,“江陵刘氏,以卖鳝羹为业,后生一子,头是鳝,以下方为人耳”,心里又一阵阵发毛,所以一直对黄鳝没有好印象。

偏见归偏见,然而黄鳝的确是一种江南美味,清代美食家袁枚的《随园食单》里提及了好几种黄鳝的食法。长江南北的百姓对这种食材驾轻就熟,苏北人干脆给它起了一个“长鱼”的绰号,在淮安扬州的宴席上,软兜、鳝糊、炝虎尾、脆鳝、鳝丝羹……黄鳝仿佛是他们的看家拿手菜,淮扬厨师将滑溜溜的黄鳝煎炸炝拌、烹炒焖烧,极尽厨艺之能事,风味名不虚传。如果一味过誉淮扬大厨,杭州人怕是坐不稳了,“奎元馆”的一碗虾爆鳝面独步天下,爆鳝香脆,河虾仁嫩滑,以半碟下酒,另半碟连汁倒在面上,香极了。那些闯荡天南地北的游子们,只要吃上一口虾爆鳝面,不管走多远,都会深深怀念杭州老味道。一碗虾爆鳝面可与杭州挂起钩来,足见爆鳝对杭州百姓影响之深远。

黄鳝,之于家乡宁波,一碗“宁式鳝丝”即可捧出宁波菜的气场。宁波老话说,“小暑黄鳝赛人参”。小暑前后,农历六七月间的黄鳝最肥,此时的“宁式鳝丝”也进入了食用的最佳时节。拆骨后的黄鳝,重油烹制,趁熱进食,嫩滑鲜香,油浸肥美,具有浓郁的宁波地方风味。这道菜的特色,一个“嫩”字当头,鳝丝微颤似跳,入口腴嫩,趁热端上桌后,顷刻盘空。依山傍海的宁波,物产原料迭出,海味尤多,这道“宁式鳝丝”能在海鲜云集、咸鲜至上的宁波菜系里杀出一条血路,自然有它的道理。

小暑前后,黄鳝经过一冬的蛰伏及春天鲜活食物的补养,正是肥美壮实的最佳食用之时。这道菜里的黄鳝无须过一道活剖手续,选用一两左右的嫩黄鳝倒入沸水中,同时盖紧锅盖(隐隐听到黄鳝在水里的挣扎,也挺残忍),然后将活活烫死的黄鳝在水中稍煮片刻,观看嘴微张后取出,放入冷水中冷却,然后用竹篾将鳝鱼去骨,剥除血肠,划成条段。这种技术含量的手艺活儿,看似简单,实则没个一年半载的也学不会。猛火起灶后,锅中必放猪油,撒入葱姜煸出香味后,倒入鳝条滑炒,切记火头一定要猛烈,时间切勿太久。韭芽切细段,添新鲜蚕豆瓣,炒过后加淀粉起浆,撒白胡椒粉,上面浇一勺热芝麻油,就是响当当的“宁式鳝丝”。

街巷悠长,庭院深深,一碗寻常的“宁式鳝丝”,在小暑时能补中益血,养气固脱,除湿健骨,疗以虚损,果真能赛人参了。盛来一碗白米饭,夹起来肥嫩的鳝丝,简单纯粹得羚羊挂角,却能给予普罗大众直抵内心的温暖却有直抵内心的温暖。借用食评家沈宏非说过一句话:“当今的中国,每座城市看上去都很相似;城市之间,能被用来区分的,似乎只有饮食习惯和弥漫在城市上空的气味。”一碗冒着热气的“宁式鳝丝”,大概也可代表家乡的味道吧?

猜你喜欢
淮扬小暑黄鳝
淮扬狮子头
精工细作 淮扬雅味
小暑
黄鳝料占全国的70%,今年特种料将激增40%,看这家企业如何再造辉煌?
小暑
抠黄鳝
淮扬佳肴大烧马鞍桥
池塘小网箱养殖黄鳝
小暑排汗避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