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博:老宝贝新面孔

2018-07-21 08:14高巍
当代工人 2018年9期
关键词:新馆齐白石展厅

高巍

央视《国家宝藏》播出之前,地处沈阳南部边缘的辽宁省博物馆是平静的。前来参观的人,始终保持着适当的流量。摆放在三楼展厅里的铜鎏金马镫,也没有引起太多的关注。

节目之后,辽博迎来了越来越多的新鲜面孔。2018年春节,辽博举行了《国家宝藏》入选文物《万岁通天帖》特展,辽博门外首次排起了长队,展厅内一度也要排队才能进入。

辽宁省博物馆最初的名字叫东北博物馆,是中国共产党最早建立的地方博物馆,1949年春宣告成立,是新中国第一座大型历史艺术博物馆。现有馆藏文物近12万件。

这座博物馆还很年轻。但是,其中的馆藏文物,28万年前金牛山人骨化石、距今约5000年的玉猪龙……纷纷证明着这座博物馆的历史分量。

齐白石5元画

辽宁省博物馆最初的馆址在沈阳市和平区十纬路26号,原奉系军阀汤玉麟官邸。

居住在附近的严大爷对那个时代的辽博记忆犹新,“西墙那一片全是石碑,沈阳各个年代的石碑都有,我可喜欢看了……”

大多数沈阳人都熟悉这座馆址建筑,它的主体是1930年汤玉麟为自己建的公馆,原计划1932年竣工,不料九一八事变爆发,工程拖到1934年才完工。后来,这座建筑被伪政府辟为博物馆,1939年命名为伪“国立中央博物馆奉天分馆”,持续到日本投降。

1948年,原东北人民政府文物管理委员会接收了该馆,整修后,1949年7月7日正式开馆,称东北博物馆。1959年后,改称为“辽宁省博物馆”。当时的辽博,馆藏除了前馆文物,最主要的藏品是大量清宫散佚书画,以及重要的出土文物资料。这些清宫散佚书画珍品,就包括在《国家宝藏》栏目中亮相的唐摹王羲之一门书翰卷(又名万岁通天帖)、宋人摹顾恺之洛神赋图。此外,只能在历史书上见到的唐代仕女画孤品《簪花仕女图》、唐代大书法家张旭传世的唯一狂草作品《古诗四帖》、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北宋摹唐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等传世珍品也在其中。

“大批散佚书画从清宫流出,还要从溥仪说起。”辽博专家介绍说,辛亥革命后,已退位但仍居紫禁城的溥仪,深忧日后命运难料,便打起了紫禁城内“国宝”的主意。青铜器太重、瓷器易碎,书画既值钱又便于携带。溥仪以“恩赐”的名义,将内府所藏珍贵的法书字画赏赐给其弟溥杰、溥佳,让他们利用每日下学出宫的机会,用黄绫包袱将这些书画带出。据记载,从1922年9月28日至12月12日,溥家兄弟盗运书画1300余件。

这些被盗运出宫的国宝,跟着溥仪从天津,一路辗转到长春。1945年8月日本战败前,溥仪从长春逃走,飞机在沈阳东塔机场被截获,他所带的书画和珠宝等文物,后来成为辽博最重要的一部分藏品。

还有很多溥仪没来得及带走的珍贵文物流散民间,辽博通过各种方式,将它们征集入藏。

能够成功寻找到大量流落民间的珍品,与中国现代著名的书画鉴赏大师、博物馆学家杨仁恺先生任东北博物馆研究员不无关系。杨仁恺毕生致力于流失国宝的追寻、拯救,经他手鉴定出了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卷》等。

拥有杨仁恺等前辈的辽博,不但重视流散古书画的收集,也注重收集当时的艺术作品。当时齐白石三子齐良琨在东北博物馆工作,杨仁恺从那时起就帮助博物馆搜集了大批齐白石的作品。传说齐白石老人除了专门为辽博创作和赠送作品外,还以平均每幅5元钱的价格“卖”给辽博一批作品。

齐白石画作以果蔬花卉居多,山水因不多见而别具匠心。去年底北京保利秋拍,齐白石一组山水作品《山水十二屏》以9.315亿元价格成交。由此对照辽博馆藏的一组齐白石1910年创作的《石门二十四景》,说价值连城也不为过吧。

来这里感受辽河文明

2004年11月12日,辽宁省博物馆新馆在沈阳市府大路363号馆址对外开放了第一期展厅。这是辽博第一次搬迁。

新址整体建筑外观取自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代表性文物——玉猪龙。玉猪龙因器物面部形态颇似猪的形象,蜷曲躯干又似龙的形象而得名。辽博馆藏的一件白玉猪龙,猪首形象刻画逼真,肥首大耳,大眼阔嘴,是已知红山文化同类器物中形体较大、形制最规整的一件。专家认为它可能是一种神灵崇拜物,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猪和龙的崇拜,也是目前所知时代最早的龙形器物之一。

为了突出辽宁本地历史文化,经8年筹备,辽博市府馆3楼的展厅都被布置为辽河文明展。“辽河文明展”展出了1500余件文物,其中非常引人注目的牛河梁彩塑女神头像,被考古学家苏秉琦称为“红山人的女祖,也是中华民族的共祖”。

辽博市府馆对外开放的10年间,共接待观众302万人次,向国内各省市文博单位及美国、日本等近10个国家和地区推出或参与展览91个。这10年是辽博快速发展的時期,2008年辽博被评为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2009年被列为中央与地方共建国家级博物馆,后者也是让辽博第一批走上《国家宝藏》栏目的原因之一。

一流新馆有点儿远

2015年3月20日,辽宁省博物馆网站发布了闭馆公告,称将于10天后关闭市府大路363号馆址,文物搬迁至浑南新馆后将再次开放。新馆位于沈阳市浑南区智慧三街157号,是市府馆址的3倍,共22个展厅,是全国省级博物馆中规模最大的。新馆的文物库房配有恒温恒湿、消毒灭菌等国内一流设施。

博物馆搬家是“高危”工作,因为搬迁可能对文物造成伤害。早在2000年初,辽博就开始做准备。首先是清库,所有文物的账、卡、物逐一清点对照,做详细的记录。文物类别复杂,造型各异,有些在地下埋藏了数千年甚至数万年,即便外观相对完整,内部结构可能早已脆弱不堪,稍有外力影响,就可能受损严重。这就需要大批专业人员在封闭的状态下,做好文物的包装。运输文物则更需要确保安全,不容有失。承担搬迁任务的相关部门在现场反复演练,准备了多种应急措施,最终实现了顺利搬迁。

一期开放的展厅,主要集中在一楼,试运行两年多后,二楼各展厅和三楼的古代辽宁展也陆续开放。此次在《国家宝藏》亮相的文物铜鎏金木芯马镫,从2017年下半年开始,一直默默地陈列在古代辽宁展厅中。

这件马镫出土于十六国时期北燕冯素弗墓中。冯素弗是北燕建立者冯跋的弟弟,不但有高官厚禄,而且受人爱戴。冯素弗去世后,冯跋给他厚葬,在其墓中与铜鎏金马镫一同出土的文物,还包括禁止出国出境的国宝鸭形玻璃注等。当时的玻璃是稀罕物,只有极少数贵族皇家才能得到。这件鸭形玻璃注由淡绿色的玻璃制成,半透明,长20.5厘米,貌似鴨子。传说是古代的一种欹(倾斜)器。因为宝贝的重心在前,只有腹部充水至半时,才能放稳。古人把欹器放在座位的右边,用途类似座右铭,提醒自己不要自满。

对当时的辽博来说,馆藏珍贵文物总量达到11万余件/套,展厅面积全国居前,这些都是再好不过的事情,然而物理上的距离成了最大的难题。

“从沈阳市内到新馆,开车不堵的情况下一个多小时,地铁换乘轻轨两个多小时,下来还得带孩子走10分钟,这个距离谁能接受?”一位市民在网上留言。

偌大的辽博,大部分时间都是空空荡荡、安安静静的,辽博人只能将全部心思放在展览上,静待花开。

从自豪到鉴赏

《国家宝藏》辽博这期节目播出后,一位沈阳网友说,“令人感受到空前的文化自豪感”。

面对节目播出后人们高涨的热情与关注,辽宁省博物馆馆长马宝杰坦言自己的内心更为“忐忑”。“欣慰的是更多人愿意了解、走进博物馆了,但也有担忧,有关文物的真正信息、有关历史的真正认知,是不是传达给观众了?在文物与公众之间,综艺节目这个桥梁只是开头,博物馆人并不希望一直如此,我们要有更进一步的引领作用,而不是一味去迎合。”

目前观众到馆,还看不到3楼的书画和缂丝刺绣展,展厅仍旧在调试设备,以确保有更利于脆弱的古代书画作品展出的环境条件。辽博方面希望可以在今年5月份实现全部场馆的开放。到时候,宋人摹顾恺之洛神赋图卷、唐摹王羲之一门书翰卷等,都可能出现在展出中。

辽博的目标不止于此,他们希望书画作品能长期的循环展出,最终目的是形成古代书画体系,让观众形成鉴赏书画的能力,这是博物馆的作用之所在。

【典典滴滴】

来博物馆只看上了电视的那一件文物,这是我最不希望出现的偏差。铜鎏金木芯马镫,大家通过节目都知道了,但是来博物馆并不是只看这个马镫的,马镫还需要跟当时的马具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种体系,才能了解当时军事文明的情况,所以我说体系才能体现价值。

如果观众看过电视,决定来一次辽博,只为看这三件国宝,那是不够的。在我看来,最重要的是大众对博物馆价值的正确认知,社会公众对博物馆的全面参与。

——辽宁省博物馆馆长马宝杰

猜你喜欢
新馆齐白石展厅
拜门
齐白石画蝉
烟草产品展厅设计
党史展厅设计
党史展厅设计
烟草产品展厅设计
齐白石画螃蟹
高校图书馆新馆建设中的要点
齐白石的半截虾
林城东路上的贵州省博物馆新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