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卡夫卡《变形记》中的孤独意识

2018-07-21 17:55徐洁
北方文学 2018年15期
关键词:变形记卡夫卡

徐洁

摘要:弗兰茨·卡夫卡的代表作《变形记》描写了主人公格里高尔从人变成大甲虫,被社会和家人疏离和抛弃,最终在孤独和绝望中死去的悲惨经历。作者用荒诞的手法展现了在西方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被金钱、冷漠和隔绝所异化,哪怕是近在咫尺的亲人有时候都得不到正常的沟通,孤独仿佛一直伴随着格里高尔,在他突然变成甲壳虫之后,家人、朋友和同事的疏离让他身心俱伤,最终在孤独中去世。文章从格里高尔的心路历程和生存环境的变化着手探讨卡夫卡《变形记》中的孤独意识。

关键词:《变形记》;卡夫卡;格里高尔;孤独意识

作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奠基者之一,弗兰茨·卡夫卡的作品具有让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很多作品虽然形式荒诞不经,但读者似乎能透过文字看到作者想表达的主人公的恐惧、负罪、障碍和孤独意识,其中篇小说《变形记》最具有代表性。小说主人公格里高尔是公司的普通职员,有一天早上醒来突然发现自己已经变成一只行动笨拙的大甲虫,他的变形没有得到家人的细心照顾,反而是躲避甚至厌恶,他为之勤奋工作的公司也完全不考虑他以往的贡献而抛弃他,格里高尔最终在整个社会的冷漠和厌恶中孤独和绝望中死去。作者花了大量的笔墨描写格里高尔的心理活动历程,整篇文章似乎都是格里高尔一个人在思考在自语,孤独一直陪盼着他。

格里高尔·萨姆沙的一生仿佛都是悲剧,没有娱乐,没有休闲,唯一的活动就是拼命工作养活一家人。而他的家人本来完全可以自食其力,却无视格里高尔的劳累和奔波,依附于格里高尔生活,生活的重压让格里高尔在变形前就已经气喘吁吁了。

让我们来看看格里高尔平时的生活:早上4:00起床,5:00赶火车上班;经常出差,每天像机器一样生活,丧失了自我价值与个性。可悲的是,他对一切却又毫无怨言,哪怕在变成甲壳虫之后,他第一反应不是自己生活生存的艰难,而是担心家人的生活来源。

格里高尔变形后,原本依附于他生活的父亲、母亲、妹妹对其的疏远和厌恶让人心寒,原本熟悉和亲密的家人突然变得如此陌生和冷漠。

小说的特别在于,用荒诞的手法展现了极度漠视人与人之间情感的西方现代社会,也引起我们的反思:一旦我们失去工作能力,社会会抛弃我们吗?家人会疏离我们吗?我们将何去何从?

格里高尔是当时社会许多上班族生活的真实写照,当时西方工业社会高速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急剧增加,许多上班族和格里高尔一样,任劳任怨地工作和照顾家人,然而一旦他们失去了工作能力和利用价值,就会被社会甚至家人无情地抛弃。

小说中格里高尔在没有上班后,公司的法律代表没有丝毫关心他的身体健康,而是质问和批评他没有上班会给公司造成巨大损失,在得知格里高尔变成甲壳虫后火速逃离,一去不复返。其冷漠可见一斑。

而格里高尔唯一的牵挂和依靠——家人,不但没有安慰和细心照顾他,而且从身体上和心理上给他带来严重的伤害。父亲用苹果砸他致其受重伤,母亲根本不敢来看他,而最初还维护他基本生存需求的妹妹最终也厌倦了他,甚至怨恨他拖累了一家人的生活和前程,他们都忘记了,以前是谁在养活他们。

最后,格里高尔的家人完全把他当作真正的甲壳虫了,讨厌他躲避他,恨不得尽快将他赶出家门,格里高尔在绝望和孤独中死去。讽刺地是,他的家人没有半点难过和心疼,反而觉得终于摆脱他了,一身轻松,从此可以快乐地开始自己的新生活了。

一直期待,作者最后会安排格里高尔恢复人形,让他看清家人和社会的真实面目后,能与冷漠的家人断绝关心,重新开始自己的生活。

但作者没有这样安排,格里高尔最终也没有恢复自己本来的样子,而是一直保持笨拙的甲壳虫外形,在家人的厌弃中孤独地去世了,连尸体都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被女佣随便处置了,至于怎么处置,小说中没有提,大概是想对待一只真正的甲壳虫那样扔掉了吧。让人难过的是,格里高尔的家人甚至都没有问一句,他们的儿子(哥哥)葬在哪里,在他们心里,早已经忘记了那只大甲壳虫其实是他们最亲的人。

或许这才是卡夫卡的本意吧,在他看来社会本就是丑陋的,何必用虚假的美好结局来掩饰呢?在当时的西方资本主义现实社會中,大多数人并没有逆袭的可能,在失去利用价值被社会和家人抛弃后,大多数人的结局其实与格里高尔是相似地,最终孤独而又绝望地离开人世。在这本现代小说的背后,也表达了作者对现代人像机器人一样在高压之下生活、缺乏交流、孤独情绪弥漫在整个工业社会的不满和担忧。

参考文献:

[1]卡夫卡.张荣昌译.变形记[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2.

[2]吴晓东.20世纪外国文学专题[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作者单位:南昌师范学院附属中学)

猜你喜欢
变形记卡夫卡
夜深人静
《卡夫卡传》
变形记
甜甜圈变形记
变形记
“十一”变形记
十一变形记
卡夫卡《变形记》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