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道德与法治课程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反思

2018-07-21 09:36张静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8年13期
关键词:教学反思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

张静

摘 要:2016年9月,北京发布了关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相关研究成果,该研究成果对于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核心素养成为该课程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对于教学工作者而言,只有充分结合现实发展状况与教学实况契合,才能够积极探索出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相应对策,教学反思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 核心素养 教学反思

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主要是其应当具有的适应自身终身发展以及社会发展需求所必备的品格与各项能力的综合体。对学生的学科发展核心素养进行研究将有助于德育教学工作的进一步落实与深化,这也是当下教育革新的发展趋势。义务教育阶段,德育工作的主要课程为《道德与法治》,通过该课程的教授,将积极引导学生树立健全的核心素养,在此教学过程中,教学反思工作不可或缺。

一、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构成

学科核心素养成为当下学生在某一学科发展核心素养的表现,是该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道德与法治》作为一门主要的德育课程,核心素养主要由四点构成:即一个中心,三个基本点。具体为以培育负责任的合格公民为中心,以培育学生的道德品质、健康生活以及法治理念为基本点。[1]

二、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

1.道德品质

《道德与法治》课程主要培育学生的道德品质包括了三大要点:

第一是明大德,学生要热爱祖国,有国家观念和归属感,能够捍卫自己的国家尊严和主权,为维护国家稳定和民族团结贡献自己的一份力;第二点是守公德,主要是社会公德,这是任何一个公民在公共场所活动中应当遵循的道德准则。《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社会公德主要包括:遵守社会公共秩序、助人为乐,具有团队集体意识,对自己和团队成员负责,保护社会大环境并养成勤俭节约的生活习惯,能够追求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崇尚平等自由的同时坚持正义与法治平等;第三点是严私德,简言之就是私人生活中的道德规范要严格,个人生活作风与品质行为要严于律己,学会慎独,要具备文明素养和诚信友爱的品德。[2]

2.健康生活

所谓的健康生活就是有助于养成健康生活习惯的行为方式,主要表现为学生在自我认知、身心发展以及人生规划等不同方面具有积极表现,对于中小学生而言,核心素养中的健康生活主要包含了两个基本要点:珍爱生命和健康人格。前者是重视自己的生活价值,具备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在此基础上具备生命安全意识以及自我保护能力;而健康人格则是良好人格特点在个体的体现,健康人格成为一个人心理健康的重要考量标准。健全的人格需要具备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社交能力以及明确积极的自我意识,具备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并能够恰到好处管理自己的情绪。[3]

3.法治理念

对于中学生而言,《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法治理念主要指学生对法律的一系列认知与理解程度,法治理念的本质在于法律至上。总得来说,法治理念主要包括三个步骤即尊法、守法与用法。也就是学生能够尊重现有的法律,认同法律的无上权力,能够自发敬畏法律,在实际生活中能够做一个守法的好公民好学生,严格遵守法律规范,在法律范围内活动,并能够在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侵犯的时候合理运用法律武器。

三、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路径

1.培育学生的规则意识

《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明确指出,当下法治教育应当采取参与式、体验式以及实践式等多种教学方式同真实案例、法治事件以及常见的道德法治问题相结合,应当不断注重教学内容及形式的创新,培育学生的道德与法治规则意识,切实提升课程教学的实效性。同时大纲也明确指出,青少年法治意识的塑造离不开规则意识的培育,这也成为构建法治社会的基础性教育工作。如在人教版《道德与法治》“课间十分钟”主题课程中,教师可以以校园生活真快乐为主题设计相应的课间游戏分享活动:首先由学生介绍喜欢的课间游戏,然后由教师引导学生开展游戏活动,最后再进行讨论总结游戏中应当注意的规则,树立学生的规则意识。

值得注意的是,越是貼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就越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探索欲,规则意识在学生核心素养的塑造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学生只有了解规则的意义并建立起规则意识,才能够为更好地遵守社会道德与法治规范。

2.引导构建学生的理性思维

《道德与法治》的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关注学生个体的成长,特是学生内心世界与主体人格的成长,坚持育人为本的现代化教育理念,以积极引导为主,切实提升学生个体的人文素养,在这个过程中构建学生的理性思维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如《可爱的小动物》一课中,单元主题为人与动物的共生意识,强调人类与动物的友好和谐相处。教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感性思维特点与动物生存现状激发其同情心,同时适时诱导学生换位思考,保持理性的思维方式,对当下生态环境现状进行反思,摒弃传统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方式,能够将感性经验转化为理性的认知,提升对现状的理性分析意识与个人核心素养。

3.培育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

人文素养想要发展离不开学生自身的情感体验,只有学生亲身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才能够对于所传达出的价值理念产生一种心理上的认同感,继而在行为中表现出相应的自觉性特点。针对于此,在《道德与法治》的课程教学中,培育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应当积极引导学生能够充分阐述自己的观点,在课堂教学中自主构建知识与价值体系。如《上学路上》为例,课程的主要内容就是引导学生能够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做一个文明守法的小公民,学生在牢记各种交通信号标志的同时树立小公民的责任意识,从而指导自己的言行,为成为一名文明合格的社会公民奠定思想基础。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进行情景模拟,积极引导学生,循序渐进提升其道德觉悟。[4]

结语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不断快速更新的信息化时代,在全球化发展的大背景之下,必然会对于道德与法治课程教育产生一定的影响。品德与生活更名为道德与法治可以说是当下我国教育对时代发展所作出的积极回应,重视中小学生的核心素养教育成为当前道德与法治教育课程的重难点。因此,只有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素养以及法治意识,切实提升自身的核心素养,才能够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胜。

参考文献

[1]当教育指向核心素养[N].人民日报,2016.

[2]张紫屏.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变革[J].全球教育展望.2016(07).

[3]朱明光.关于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思考[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6(01).

[4]徐开颜.蒙以养正,至圣之功[].中学政治教学参考[J].2016(08).

猜你喜欢
教学反思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反思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
高等数学的教学反思
信息技术课堂微课教学方法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