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的大学新文学课程研究

2018-07-22 06:53王宏堃
青年时代 2018年14期
关键词:新文学文学大学

王宏堃

摘 要:时代的变迁,带来的已经不仅仅是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了,更多的是人們对于新时代的认知,以及人们本身素质的提高。我国在文学方面的发展历程可谓是非常艰难以及漫长,各方面的问题都存在着,不少艰难险阻摆在我们面前,时代在进步,人类也在发展。文化以及文学底蕴的传承和发扬,需要我们所有人共同努力。

关键词:民国时期;大学新文学

民国时期,我国近现代社会一直对民国时期的定义就是从清朝灭亡开始,到新中国成立的这段时间,都叫做是民国时期。这段时期,可以说中国人经历了许多,这期间的文学发展更是冲破重重困难才得以流传以及保存下来,但唯一的一点就是,我们众志成城,直到新中国的成立。大学新文学,文学本身就是一个高深莫测的词,新文学的学习包括对古代文学的学习以及审查、对优秀古诗文的欣赏以及中外古诗文文章的对比和了解。

一、民国时期文学的发展情况

民国时期的文学文章等或多或少都会受到清朝的影响,但是由于当时的社会情况,也引进了不少外国的优秀文学作品,以及优秀的创作手法。虽然当时社会动荡不安,许多文人墨客都弃文从商,但其实文学历史方面为后人留下的作品中,仍旧是当时社会的真实反映。包括马克思等的发展,也都是在那个动荡的时期,丝毫没有受到影响,当时已经有啦可以去国外学习的机会,中国的留学生也广泛的接触到了各种西方的资产阶级、政治、经济等方面的优秀文学,当然还有一些新潮的思想。他们不断地接受新思想的教育,并且带回中国,才使得国家不断的发展,一步步走向今天。民国时期也有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比如《孔乙己》中,恶意的嘲弄了其中的短衫顾客们,但同时也讽刺了孔乙己看不清社会本质;再者鲁迅的《祝福》中,全村人们把祥林嫂当做笑话来看,更是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形态,以及人们人性的凄凉,很多都是以悲剧的形式呈现的,和尚、寡妇认同传统封建道德,而又无法抑制对爱情的渴望,始终处于进退两难的困境。他们内心的冲突,显示出一种真正的悲剧。这段时间谈论较多的是新方向、新视角、新理念等等,近年这方面的调子有点降低,我倒觉得在还可以强调,前面其实已经谈到了。但是,基点是求实。在近代文学研究中,有许多长期存在的“定论”。当时,爱国以及民族崛起的信念刺激着人们,为了弘扬民族文化,“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政治积极分子们,也通过文学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怀。

二、当今文学的讨论以及研究

时代在进步,人们的思想自然也在进步,这就使得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新文学不断崛起,不断的脱颖而出,以各种形式或者方法出现,诗词、文章、小说、甚至一些歌词中,所涉及的方面也越来越多。文学场中文化资本和经济资本的矛盾,往往体现在作家的小说的创作和剧本的矛盾中。其实,当今文学的发展,在一定意义上不及民国时期文学的发展,原因也在于教育方面,不仅仅是人们思想的限制,民国时期的社会情况,推动了人们的爱国热情以及希望民族强盛的愿望,而如今社会,人们安居乐业、丰衣足食,没有需要操心的,也没有激发出自己的潜能来。

三、新旧文学的差别

文学比较由来已久。在西方思想史上,它可以一直追溯到古希腊。“在希腊 化时代,至少有一部分希腊人认为,其他民族的哲学思想与希腊哲学具有同样的意义。西方人能够较早地把他们自己的文化与东方文化进行比较,文化的差别,使得文学之间也存在差别。而在我们中国,文化比较不但长期局限于东亚文化圈之内,而且从一开始就形成了一种强调“夷夏之辨”的传统模式。中国文学和西方文学相比,大体上说,西方文学显得直截了当、率性任真,中国文学谨小慎微,一些话,话里有话;西方文学倾向于锋芒毕露深刻广大,中国文学则倾向于绵里藏针机智微妙;西方文学尚一泻千里的铺张,中国文学则尚尺幅万里的浓缩。这种审美观在总倾向上的差异是显而易见的。有人根据艺术对世界的审美关系的不同,将艺术分为表现的和再现的两种类型。将艺术分为表现的和再现的两种类型。再现的艺术力求按照感知和认知的方式客观地、准确地反映现实世界,使现实世界的表象与艺术的意象达到一致和重合;而表现的艺术则是以心灵外射的方式,根据主观的意愿拆碎现实表象的固有的常态的组合并重新加以组合。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也就使得中西方文学之间存在差异,同时,新文学的传播也给人们带来了,西方文学。

四、民国时期的大学新文学课程研究

现如今虽然文学上的造诣不及民国时期,但我们可以像当时的优秀作品学习。我国现在的高等教育中,许多院校都设立了对应的专业,汉语言文学、国文系等,都是为了进一步的了解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民国时期新文学方面的造诣,需要我们每一个中国人认真的了解。在大学这种高等教育,需要师生做到的就是旧文学研究考证的功夫,做到真正的了解,新文学中包括一些国外文人墨客的优秀作品,中外文学应该多进行交流,在大学学习新文学的同时,要积极的吸取国外文学作品中优秀的精华部分,当然,两者之间出现冲突也是必然的走向。我国现有的高等教育的文学中,或者说是文学系的教育中,从多个方面进行了解和分析,包括哲学、历史、考古、人文等等,在漫长的岁月中,这些都是有待我们新青年们进一步挖掘的。我国现有文学的分类也很多,诗名著选、汉魏诗、六朝诗、唐诗、乐府诗、宋诗、秦汉文、六朝文、唐宋文、辞赋选、骈体文、这些都是其中比较突出的。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是国民党统治大陆时代的一个重要现象,这样一来就为大学的思想自由、学术独立提供了一种外在宽松环境,为各自大学学风的养成提供了可能,正是这种现象的存在,才使得我们现在对于新文学教程的重视。教育部通令全国厉行国语教育,中央大学国文学的一个讲师偏要用古文。同样,教育部遵国民党中央指令,通令在大学实行“党化教育”,甚至蒋介石亲自任中央大学校长,但“党化教育”,还是推而不动。这就是现代大学和民国大学对比的体现。当然,每个大学都有自己的内部矛盾和派系斗争,其中的教授,都可能让牵扯进去。中国文学多是带着讽刺反应当时旧社会的阴暗的丑陋面貌,而外国文学是倡导人类走向和平、有一种大爱无谓的精神,我想这就是间接致使今日中国和外国的思想差距吧,当然也是我们需要相互交流和融合的方面。不管是文艺复兴亦或者是辛亥革命都阻挡不了文学前进的脚步,中西方文化的结合,会使得我们在文学史上有更好的造诣。新文化中,中西方文化其实差别也是比较大的就拿恋爱来说,西方可能主张自由恋爱,到了我国的那个时代没可能就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了。其实两者结合起来,不就是更好的发展了么。

五、小结

自新文学运动以来,大学应该怎样进行文学方面的教育?中外文学应该如何交流和学习?出现矛盾以及冲突时应该如何解决?这些都是我们需要面临的,本人结合多年经验,就民国时期的大学新文化研究做出研究和讨论,但由于本人经验不足,没有做到面面俱到,希望通过此文引起广大人们的关注。

参考文献:

[1]胡适1923年9月12日在杭州收到亚东图书馆寄来的《渡河》后,在当天的日记中写道:“我初读他的稿本,匆匆读过,不很留意。今细读此册,觉其中,尽多好诗。”《胡适全集》第30卷,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42页。

[2]方方:《南京爷爷汪辟疆》,莫砺锋主编:《薪火九秩——南京大学中文系九十周年系庆文集》,第101页。

猜你喜欢
新文学文学大学
我们需要文学
鲁迅的“立人”与中国新文学“为人生”创作理路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胡适·鲁迅·莫言:自由思想与新文学传统》序
我与文学三十年
新文学版本第一藏书家唐弢
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