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伤凶器上血迹DNA鉴定1例

2018-07-23 03:36
法医学杂志 2018年3期
关键词:薛某凶器血迹

(镇江市公安局,江苏 镇江 212000)

1 案 例

1.1 简要案情

某年12月,本地发生一起故意伤害致一死一伤案件。现场提取附着有明显血迹的凶器1件(图1)、死者薛某心血、伤者张某血样以及50余份现场血迹。据现场法医介绍,薛某被刺中心脏,导致心脏破裂引起大出血死亡,张某被刺中大腿等处。为明确薛某与张某是否为同一凶器所伤,委托本鉴定所对凶器与两个被害人之间的关系进行鉴定。

图1 凶器背面取样点分布图

1.2 检验情况

1.2.1 初检

凶器正反两面均有大量明显血迹,采用湿棉签分别在凶器两面各提取血迹10处,经抗人血红蛋白金标试剂条法检验,均呈阳性。再用聚苯乙烯二乙烯基苯树脂法提取上述20份血样DNA,使用AmpFℓSTR®Identifiler®Plus PCR扩增试剂盒(美国Thermo Fisher Scientific公司),经9700型PCR仪(美国AB公司)进行PCR复合扩增,扩增产物应用3130xl基因分析仪(美国AB公司)分析,结果20份血样的基因分型均与张某血样分型结果一致,未检出薛某的基因分型。

薛某心血和张某血样作为已知样本独立检验,检验结果见表1。

表1 薛某和张某基因分型

1.2.2 复检

将凶器正反两面雕刻雄鹰图案部分各划出前、中、后三个区域,每个区域取5个采集点,共取30个点(图1)。采用毛坤云等[1]报道的载体法提取微量血迹,用细小的湿棉线擦取直径1~2mm圆形区域的血样,棉线微微发红后放入96孔PCR板中。取样完成后将PCR板于95℃下烘干3min,然后采用直接扩增技术,每孔加入10 μL Goldeneye®DNA身份鉴定系统20A[基点认知技术(北京)有限公司]PCR反应液(内含PCR缓冲液4.0μL,引物混合物2.0μL,Taq聚合酶 0.16 μL,去离子水 3.84 μL),震荡混匀,1 000×g离心1 min后进行PCR扩增。PCR反应程序:95℃5min;94℃ 30s,60℃ 1min,70℃ 1min,循环 28 次;60℃ 60min。经3130xl基因分析仪分析,共有28个样本检出STR分型,其中24个样本为张某DNA分型,4个样本为张某和薛某的混合分型(图2)。4个混合分型的取样位置均处在凶器背面的12~15号采集点(图1)。混合分型图谱中等位基因峰高、面积表现完全符合来自张某和薛某两人混合基因型的特点。

图2 混合分型图谱

1.3 现场勘验及尸体检验

据现场勘验员介绍,案发时,凶手将薛某刺倒后追刺张某。张某在逃跑过程中,多处被刺,现场地面残留大量滴落状血迹。

尸体检验见薛某内衣上血迹较多,外衣表面及其倒地处地面无明显血迹。左胸部刺创,心脏破裂。胸腔内见2000mL积血。

2 讨 论

结合案情分析凶器上薛某血迹极少的原因,案发时天气寒冷,薛某衣着厚实,血液流出时受到衣物阻挡未大量喷溅。凶器在被拔出薛某身体时受到多层衣物的擦拭,损失了部分血迹。凶手追砍张某时挥动凶器,也会造成血迹损失。凶器在多次刺入和拔出张某身体时,反复受到肌肉组织和衣物的擦拭,最终造成薛某血迹损失殆尽,或混在大量的张某血迹中。复检结果印证了上述猜测,由于刺入深度和角度的客观限制,处于凶器后部某一面的薛某血迹有机会残留下来。为了避免优势扩增现象[2],复检时采用了单次取样范围最小、模板量最少的载体法。由于载体法省去了PCR模板的纯化过程,血迹中的抑制剂必然存在于扩增体系中,因此复检扩增时改用Goldeneye®DNA身份鉴定系统20A[3],该试剂盒具有较强的抗血红素抑制能力和破碎细胞膜的功能,最终获得了理想的实验结果。本案例提示,在致伤多人凶器血迹的检验鉴定中,应充分了解案情,当未能检出第一受伤者的血迹时,应侧重检验凶器后部,分区域、多点、微量提取,可较常规方法获得更好的检验效果。本案选用的检验方法灵敏度极高,操作时鉴定人应戴口罩、手套,同时保证眼科剪、眼科镊等器材的洁净,严防污染。

猜你喜欢
薛某凶器血迹
袖底边的血迹
消失的凶器
暴力语言会变成凶器
手腕下的血迹
“牙签弩”——玩具or 凶器?
19楼推下单恋8年的女孩
伤害孩子的“凶器”黑名单
19楼推下单恋8年的女孩
男子私改工资表恶意讨薪涉嫌诈骗被拘留
血迹辨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