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2018-07-23 03:20吴陈微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8年22期
关键词:思维能力阅读教学

吴陈微

摘 要:在目前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许多教师缺乏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关注,课堂中设计的很多活动限制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本文结合阅读实例,连接教材内外,阐述改进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通过巧妙设计阅读活动,提升学生思维能力。

关键词:阅读教学 文本信息 思维能力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以下出现简称《课标》)明确指出,英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语言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教育部,2012)。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透彻分析文本,设计高效活动,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促进学生对阅读文本的理解和运用,积极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思维能力,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1]

一、挖掘文本信息, 链接课外素材

阅读文本是基本的教学材料,教师必须深度解读文本,了解文本所含信息,并链接课外知识,以打开学生视野,拓展学生思维,帮助学生解决文本的疑点和难点,从而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

例如,六年级上册Unit6“ How Do You Feel?”的阅读板块中,机器人 Robin和蚂蚁之间发生的故事就有不易理解的地方。Robin陷人泥潭中,小蚂蚁和其他蚂蚁朋友们齐心协力,将Robin拉出了泥潭。这种夸张的描述与学生头脑中固有的蚂蚁弱小的形象相悖,从而使其质疑蚂蚁的“大力气”,纷纷在课堂中讨论起这个问题。

There are many ants in the world. You can find them everywhere. Ants have big families. They always live together and work together. They are very small. But they can do a lot of things. They can build big houses. They can find food far from their houses. And they can carry heavy things, too. An ant can carry the things 400 times of its own weight. They are the Hercules of the nature.[2]

教材上的文本虽是一个虚构的故事,但其蕴含的科普知识是:许多蚂蚁同时使力可以搬动很重的物体。教师适时地向学生介绍蚂蚁的特点,打消了学生的疑虑,并将本课的情感目标转移到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帮助上。介绍蚂蚁的语篇拓展了学生的科学常识,实现了学科之间的融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运用设疑技巧,促进思维发展

阅读教学重在对文本的理解,而设计有效的活动是学生正确理解文本的关键。合理运用设疑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深层思考,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文本内容。

例如,六年级下册Unit3“ Where Did You Go?”的阅读文本是 Wu Yifan的的一篇日记,记录了他某一天的家庭生活,最后的总结句是: It was a bad day but also a good day!某教师在设计这一环节时创设了层层递进的问题语境(见图2),帮助学生打开思路,理清文本脉络,进而体验 Wu Yifan这一天感受到的bad和good两种情绪的缘由随着问题的逐步深入,学生逐渐消化阅读文本的内容,自然而然就能体会到到Wu Yifan的心理变化,也能准确理解最后一句话的含义。以下是一位学生的表述:

It was a bad day, because Wu Yifans mother didnt feel well. He was worried about her. And they had to stay in the hotel. It was a good day, because he enjoyed a happy time in the countryside. And they acted out a funny play. His mum, Robin and Max also did something interesting. Maybe his mum felt better.

三、開展整体描述,提高语言表达力

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能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语言输出。教材中的阅读文本以描述类居多,引导学生基于文本开展不同形式的整体描述,能够帮助学生理清语言知识结构,将语言知识逐步转化为语言能力。

例如,六年级上册Unit2 Ways to Go to School的阅读文本主题是 Different Ways to Go to School,文本介绍了四个国家不同地区的学生上学使用的不同交通工具。某教师在处理文本时详细介绍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特点,使学生明白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学生使用不同的交通工具上学的原因。在最后的语言输出环节,教师将文本全部隐去,要求学生根据提供的图片进行文本再构,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其中一位学生的描述如下:

Students go to school in different ways. In Munich, Germany, some students go to school on foot, because it often rains there. In Alaska, USA, some students go to school by sled, because it often snows. Its hard walk on snow. The sled is very fast. The dogs are very helpful. In Jiangxi, China, some students go to school by ferry, because there is a river between their homes and the school.

图片激活了学生内在的语言,他们通过联系新旧知识对语言进行了重组与再构,其描述比教材文本更丰富,也更有内涵。其语言运用能力得到了锻炼。阅读文本的形式多种多样,有对话、介绍、说说明等,通过转换文本形式对文本进行重构,能够激发学生的语言运用潜能,使学生不仅能够融会贯通文本内容,而且还能提升语言运用能力。

在这样的仿述中,不仅 There be句型得到了频繁使用,而且学生也锻炼了思维,并享受到了运用语言的乐趣。阅读教学既要考虑文本内容的内外联系,又要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教师应合理设计教学活动,充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从而有效提升阅读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2012.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 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义务教育教科书·英语.

猜你喜欢
思维能力阅读教学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加强读与写的结合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